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荣新江:清末民初学术界最耀眼的一颗巨星 ·  5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本命年”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要穿红裤头? ·  6 天前  
鱼羊史记  ·  李世民打工人的一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苗疆虫蛊杀人——也是地图炮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8-22 13:19

正文


作者|夏秋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今日说法/古代法医系列------每周一更新


今天的额标题是个大喘气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苗疆蛊毒的传说,外地人到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要循规蹈矩,千万别惹当地人,一个不留神就着了蛊毒的道儿,轻则钱财受损,重则丧命。据说蛊毒有很多种,动物蛊、毒虫蛊、植物蛊和物品蛊,由于毒虫蛊更广为人知(其实是因为主题就想讲虫子,省得麻烦),今日说法第八期为大家揭开虫蛊杀人的秘密! 

 


. 蛊毒只产于西南?地图炮拿衣服!


 

托各类小说、影视剧的福,一说蛊毒,大家条件反射想到云贵两广,顶多也就加上福建、四川、湘西。但其实,在使用蛊毒这方面,北方人民也是不遑多让的。《魏书》、《北史》、《隋书》等史籍就已经出现了下蛊杀人的记载。

 

《魏书.刑罚志》有这么一条:“为蛊毒者,男女皆斩,而焚其家。”


——法律中都出现了对于下蛊必须严惩的条款,可见蛊毒之祸让最高统治者很是忌惮。

 

很久以前写了篇《不知道朕的过去,你凭什么说爱朕》,里头有一段提到过,隋朝国舅独孤陁养猫鬼诅咒他姐姐独孤皇后的事,这猫鬼就相当于蛊毒中的动物蛊。杨坚他们这一家子呢,跟巫蛊厌胜之术关系肥肠密切,除了独孤皇后被弟弟用猫鬼诅咒,蜀王杨秀被哥哥杨广诬陷用人偶诅咒亲兄弟,秦王杨俊更是直接死于蜘蛛蛷螋蛊。知道了这些背景,再看这句“(隋)开皇十八年五月诏,畜猫鬼、蛊毒、厌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大家就会象长者一样露出慈祥的围笑惹。一家门关系污糟糟,皇帝就算担着金扁担,皇后娘娘想吃多少柿饼都管够,日子也还是不好过的啊。

 

旁的细节都按下不表,这篇只展开和虫子有关的事。《北史》和《太平御览》中都记录了隋文帝第三子——秦王杨俊被善妒的妻子用蛊毒害死的事。据说,秦王妃崔氏于瓜中进毒,杨俊随即病重死去。儿子咽气后,帝后前往探视,见无数大蜘蛛大蛷螋从秦王棺木的枕头底下出来。

 


 

 

老三杨俊一死,同年老大杨勇被废太子之位,隔年老四杨秀被人揭发用人偶诅咒幼弟,再后来老幺杨谅反叛不成被废为庶人,隋文帝的五个儿子,几年之内一下子折了四个。其实这些巫蛊厌胜之术,后头都有权力斗争的影子。拿杨俊死于虫蛊的事来说,崔氏是秦王正妃,且生有嫡子,她为什么要吃饱了撑的毒死丈夫,害得自己陪葬不算,儿子的前途也毁了,被废了世子之位,她到底图啥啊?

 


来来来,请进点南方蛊毒



 

北朝至隋唐,北方人民玩蛊毒遛到飞起,南方的蛊毒传说后来居上。


从宋代开始,此类传说才渐渐集中于福建、四川、两广、两湖和云贵等地。

 

洪迈《夷坚三志.黄谷蛊毒》里讲了四种虫蛊:“福建诸州大抵皆有蛊毒,而福(州)之古田、长溪为最。其种有四:一曰蛇蛊,二曰金蚕蛊,三曰蜈蚣蛊,四曰虾蟆蛊,皆能变化,隐常不见;皆有雌雄,其交合皆有定日,近者数月,远者二年。”

 

据洪迈所写,蛊毒是要下在饮食中的,被下药中蛊之人“晓夕痛楚不可忍……甚则叫呼宛转,爬刮床席。临绝之日,眼耳鼻口涌出虫数百,形状如一。渍于水曝干,久而得水复活。人魂为虫祟所拘,不能托化,翻受驱役于家,如虎食伥鬼然。死者之尸虽火化,而心肺独存,殆若蜂窠。”

 


 

蛊毒那么厉害的杀人物事,宋慈的《洗冤集录》里怎么可能没有呢?“金蚕蛊毒,死尸瘦劣,遍身黄白色,眼睛塌,口齿露出,上下唇缩,腹肚塌。将银钗验,作黄浪色,用皂角水洗不去。一云如是:只身体胀,皮肉似汤火疱起,渐次为脓,舌头、唇、鼻皆破裂,乃是中金蚕蛊毒之状。”

 

至于金蚕蛊里的金蚕到底是啥,众说纷纭。有人说金蚕不但无影无形,还能操控人,还有人说这就是一种金色的蚕,只不过其粪便有毒,或者干脆有人把金蚕当作一种毒蛇的名称。《洗冤集录》记载的金蚕蛊毒中毒症状,反而更像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比如肝炎、寄生虫病或癌症。

 

 


 

掀起蛊毒滴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滴脸



 

有人分析,第一,在地理大发现以前,我国内陆本土的毒虫种类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造蛊方法,就是让各种毒虫互相咬食,幸存者毒素聚集,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毒素被另外一种毒虫吃到肚子里就消化掉了呀。

 

第二,古代取毒保存的技术受时代局限,是比较渣的。比如取蛇毒,没有真空干燥处理技术,只能保存较短的时间,过后就会腐败失效。何况蛇毒虫毒进入血液才最有效,取出后下在饮食当中,效果根本就不如让毒虫自己出来咬一口。

 

至于说飞蛊,来无影去无踪,突然之间就中了蛊,人很快就救不活了,这倒更像是现代已知的烈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比如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寿螺事件”,豆瓣网友“缓缓归”在大理度蜜月期间,吃到了用福寿螺冒充田螺的菜,大概是未完全熟透,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寄生虫入侵了她的脑部,导致颅内感染,治病半年内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想想都痛。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症状

 

这要是搁古代,一准是个“田螺蛊”杀人事件。凡是当时当地没有人明白的症状,都可以用蛊毒来解释。但问题是,书里说的,那么难养、那么娇贵、那么危险的蛊毒,施术者放出去到底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谋财或仇杀,下点砒霜或野葛,效果是一样的。这样神神叨叨倒腾来倒腾去,抓各种毒物费的功夫、做实验费的钱财、怕反噬担的惊受的怕,我就想问下蛊的人你图啥啊?

 

还别说,越是面对迷信的人,神神叨叨越能显得你特牛逼,不然厌胜巫蛊、邪教邪术靠什么吃饭啊?

 


 

现在已知的不少寄生虫病,象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绦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包括一些现代治愈率都不高的癌症,在古代的穷乡僻壤、蛮荒之地,不清楚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被当作厌胜蛊毒来处理。那么古籍中记载的破获蛊毒害人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冤不冤枉,就只有天知道了。

 

有关南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特别是畜蛊的内容,其实大家可以看看明末邝露所著的《赤雅》,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里的五毒教,不能不说是受了《赤雅》的影响。这位作者邝露也是个奇人,以后有机会再来讲他的故事。

 


 

 

参考文献:

 

陈玺,《隋唐时期巫蛊犯罪之法律惩禁》

黄瑞亭,胡丙杰,陈玉川,《宋慈与法医昆虫学》

李荣华,《隋代“巫蛊之术”新探》

李小丢,《你在饭店吃的田螺,很有可能是能致人死亡的福寿螺!》

连立昌,《畜蛊杀人辨析》

宋慈,《宋提刑洗冤集录》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十六》

《北史. 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册府元龟.卷六百十一.刑法部》

《太平御览.方术部.厌蛊》

《夷坚志.黄谷蛊毒》

 


唉,鉴于上篇的图,评论里吐了一地,这篇本来找到了些寄生虫侵入器官的图,还是不放出来了,免得你们吐完又吐。或者你们觉得吐啊吐啊的就习惯了,评论里吱一声,下篇酌情考虑大家意见。

其实,我自己在大晚上写的时候心里也发毛,只是不说罢了。当好奇心战胜恐惧、战胜拖延症的时候,那感觉真好。

下篇还有虫子。另,夏末秋初,大噶注意饮食卫生,淡水鱼虾贝类尽量吃熟的。


上一期:解密热剧《河神》 : 漂子都是溺死的浮尸吗?淹死也分好多种




老中医小广告分界线


时拾史事魏晋专栏作者糖小晚个志《载酒歌》发售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30428330,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商务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我们做了自己的文创商店,是从我们发现的一些有岁月感的东西中选出来的,是我们想安利给你的,点击阅读原文看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