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包容万象
对过去的思索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书讯 | 林昌丈: ... ·  1 周前  
包容万象  ·  985和211有什么区别?学生的回答笑死了 ·  1 周前  
包容万象  ·  一对高中情侣,男生考了475分,女生640分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包容万象

白岩松: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是它走下坡路的时候

包容万象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0 17:07

正文

我看《道德经》第十七章时,乐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


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想想也是,感觉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啊。排第二位的领导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第三位的领导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拿在嘴上骂的领导。



这种划分非常耐人寻味。我记得“文革”后期,即使呼伦贝尔这样的边远地区,教学秩序也基本恢复了。 我妈在学校工作,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咱们学校现在挺好的,哪怕校长不在,只要打铃的人在,就可以正常运行。”这句话让她挨了一通批,说她不讲党的原则,缺乏组织纪律性。


很多年后,他们老同学聚会,还总是提起我妈这句话,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挺理想的境界。一个学校,如果只靠铃声,就可以各司其职,说明校长领导有方,用不着天天训话、表决心、摁手印,但方方面面都很好。


我也发明过一个“白氏理论”: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或许员工10点才来上班,并没有赶在8点打卡,却自觉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需要监督和催促。


《东方时空》刚创办的时候,从来不打卡,没有纪律方面的要求,我们却几乎住在单位。到了后来强调打卡的时候,影响力就很弱了。


当然,这四句话不仅仅是评价领导或官员,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秩序和境界。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要从你这儿拿走什么,一定先给你什么。



《道德经》对物质和人性有很深的探索。往小处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到越多,失去越多。往大处说,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历朝历代的兴衰,总有特定的规律,日不落帝国也会日落。


个体命运也会经历周而复始的起伏。对于我来说往往是这样:真正失意的时候,我睡得最踏实,我知道不可能再失去什么;但是赶上特别得意的阶段,反而会很恐慌,因为可能要下山了。


记得2000年,我似乎挺火,又是“全国十佳青年”,又是悉尼奥运会直播,回来以后中央领导接见,还没跟冠军们的教练握手,先来握我的手,这还了得!


之后我把手机关了,闭门研究新节目,整整一年。回头看,要是没有那一年的沉寂,就不会有后续的动力。


那时,作家刘恒大哥提醒我:“小白,如日中天,可要小心太阳落山啊。”我说:“大哥您放心,我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2003年,在我生日的头一天,我把自己担任的三个制片人职务全辞了。我一走,身边十多个人受益:三个副制片人升为正制片人,N个主编升为副制片人,又有N个人升为主编。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层含义:杯满则溢,怎么办?把里面的水泼掉。 要是不泼掉这杯水,我恐怕也不会继续走这么长的路。因此,“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有人说,那干脆彻底无为,给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这不对。应该是种什么心态呢?要归要,但知足,懂得分寸。“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


我相信如果把《道德经》翻译成白话文,给“反腐”中进去的官员一人送一本,他们全得号啕大哭,后悔死了。但是得意的时候看这些文字,又怎能悟出其中的意义呢?很难。


注:本文摘自《白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独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