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说冬天只有呼啸的北风和光秃秃的树枝子!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才不会让冬天如此无聊。相反的,在冬天,会有更多让人们见证大自然奇迹的时刻,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
冬日天气景观
。
2018年12月12日,吉林市丰满区阿什村出现了今冬首场高等级雾凇奇观。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2016年4月正式发布的《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编写。
根据《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目前已形成了
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人文气象资源3个大类
14个亚类84个子类。
在天气景观资源大类中,冰雪是其亚类之一,其中又分为
雪霁、飘雪、霰、太阳雪、雨凇、雪凇、雾凇、霜、冰凌
。在云雾这一亚类中,雪幡位列其中。
雾凇
雾凇
,民间通常称其为“冰挂”“树挂”,而在文人雅客的口中笔下,又被称作“琼花”、“雪柳”。
雾凇并不是雪
,
雾凇为雾中无数0℃而尚未凝华的水汽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形成的景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吉林雾凇岛雾凇
内蒙古呼伦贝尔雾凇
安徽黄山雾凇
新疆天鹅泉雾凇
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雾凇是大自然的“消音器”,同时还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它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能吸附微粒并将其沉降到大地,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益处。
新疆喀纳斯湖雾凇
湖南张家界雾凇
雾凇和雨凇类似,形成雨凇的是空气中降落的雨滴或过冷水,形成雾凇的则是空气中的水汽。雾凇密度只有0.25克/立方厘米,雨凇却冰粒坚硬,密度能达0.85克/立方厘米。
降雪过后初晴的景观。
黄山雪霁。刘安平 摄影
历史上有著名的梁园
雪霁
。在冬天时,梁园白雪覆盖,万树着银,翠玉相映。当风雪停、云雾散,太阳初升时,梁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梁园雪霁”便成为汴京八景之一,流传于世。
2018年4月4日,北京出现了一次降
霰
天气。社交媒体最早称北京下了雪,很快又发现降下来的“白色小丸”比较坚硬,改称下了冰雹。实际上,那天下的是霰。
霰
是高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白色不透明近似球形(有时呈圆锥形)的小冰粒,多于降雪前出现。
之所以形成霰,主要是大气中层气温高,雪经过暖层融化,形态变得不规则,近地面气温低,融化后的水汽在近地面又冻成了小冰粒。
2018年4月4日北京出现霰。孙楠 摄影
那么,霰和冰雹有什么区别呢?
霰一般由冷空气活动而形成;而冰雹一般由对流天气而形成。从外观上看,霰是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颗粒固态降水,直径一般为2毫米至5毫米,落地易破碎;而冰雹是一种很硬的、半透明的结晶体。
一边出太阳,一边飘雪花,2018年1月的一天,江苏泰州的这一景观就刷爆了朋友圈,这就是
太阳雪
。
黄山太阳雪。刘安平 摄影
“太阳雪”为一种短时阵性降雪,当产生降雪的云层不厚、覆盖范围不大,便可能会有阳光从云的缝隙中斜射出来,因而地面上就会看到阳光飞雪同时出现的景象。
这种景观现象,并非罕见,也不能称为异常。
2018年3月18日,布达拉宫上空出现雪幡。查日 摄影
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缕状悬垂物。
每当雪幡降落后,云块即将消散。
2018年3月18日,布达拉宫上空出现雪幡。查日 摄影
雪幡
属于主体云的附丽云或从属云,在云天观测中云幡不单独记录,而作为主体云的云状和云量来记录,因此也归类在云雾亚类中。
雪幡多在卷云下出现,
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会下雪,有时可以看到雪幡
。
冰凌
随着气温下降,水在0℃或低于0℃时凝结成冰,
积冰为凌
。此时,河流开始在岸边和水内结冰。
河流结冰是动水结冰,与湖泊结冰不同。湖水结冰仅限于水体表面,深层水体仍保持高于0℃的温度。河流由于水流的紊乱混合作用,失热几乎是整个水体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