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这是一个特殊人群的缩影。
| 视频时长:02分52秒 |
格斗迷出品
宋名扬,1963年出生于辽宁抚顺某农村。1983年,刚刚年满20岁的他便成为一名刑警。步入警界后,他成为了一名“拼命三郎”。抓捕危险罪犯时,他都冲在第一个。在同进警队的一批人中,宋名扬以罕有的速度频频立功受奖,迅速脱颖而出。
1990年7月,鉴于宋名扬工作上的出色表现,领导指派给宋名扬一项秘密任务——管理“特情”。凭借着和黑道线人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工作上宋名扬更加顺风顺水。那时的领导、同事和他自己似乎都相信:没有宋名扬破不了的案子。
△宋名扬在职期间所得奖章
后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京西部一带的黑道,“宋大款”可算是一个知名的名号。很多人风闻:“宋大款”人脉广、出手阔、讲义气、是众多小流氓们都想巴结、拜见的“大哥”。
“特情便衣”出入黑白两道之间,绝非一般刑警可以胜任。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武侠、警匪、个人英雄主义滥觞,社会文化大氛围既奔放又动荡,“卧底警探”是个浪漫、风光的符号。当时的宋名扬也深以自己的身份为荣耀,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真正的警察生涯。
所谓“特情”,是警察内部行话,实质就是线人。宋名扬的真实身份,是北京某分局特情组便衣刑警,他的任务是“管理特情”,说白了,就是警方安插在黑社会内部发展线人的“地下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当时即便是在公安系统内部,也很少有人知道宋名扬的具体身份。
1996年3月,北京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恶性案件——白宝山案。白宝山抢劫枪支,枪杀了多名哨兵和警察,京城警界陷入了巨大的破案压力之中。当年4月,通过线人,宋名扬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在朝阳区劲松,一个名叫“黑子”的人有贩卖枪支的重大嫌疑。局领导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摸清此人。
△白宝山案主犯:白宝山
1996年5月,宋名扬开始调查“黑子”。在一番暗访后他得知:“黑子”一伙经营着一个地下毒窝。由于案情紧迫,此次宋名扬决定破例不启用线人,而是亲自上阵打进毒窝卧底。
然而,第一次走进毒窝,宋名扬就发现自己面临极端险境: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吸毒。宋名扬稍一犹豫,马上有人走过来问他:你是不是警察?
“紧张。平时我就见过,我也特意学过怎么制作。那板儿、枪(毒具)都做好以后,往上一抹,就开始抽。他一看我,动作娴熟。抽头一口恶心,我心想这种东西不可能上瘾。特恶心,我就开始吐,吐的全是水。”
“我一听后头,啪啪啪响,扣板机的声,就在我的后脑勺。我理都没理他我就抽我的,抽完以后有点晕,拿剩下的烟头就烫在腿上。烫完以后,边上有一把水果刀,我就拿了刀在腿上拉,拉一个十字。我拿手纸漫不经心地擦血,就跟没事发生似的。”
“我知道毒品确实很厉害。但是我想,我这个人死都不怕,这有什么不能戒的。太简单,大不了给我关一个什么地方,几天我不抽不就完了。”
△宋名扬的手
事情并非宋名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一次出差办案时,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抓住了他。
“到了晚上,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站也不是,就是难受。当时我背着一个包,我就翻,也不知道翻什么,控制不住就是翻。派出所请我们吃饭,吃不了,就恶心、想吐。我还以为感冒了,但是比感冒可难受多了,鼻涕眼泪的。”
煎熬了整整一晚,宋名扬仿佛一直听见心底里有个声音在召唤他。第二天一早,他终于可以肯定这声音是什么了。他开着警车,一路拉着警报,狂飙回北京,直接找到了一个有毒品的线人,拿到了苦苦盼望的东西。
“我就在那抽,抽完以后,什么事也没有了。这让我觉得:完了,可能这就叫上瘾。”
这样无法自控的体验,是宋名扬从未感受过的。他知道必须马上戒毒,并仍坚持认为,以自己的毅力,戒毒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他强行把自己关起来不出门,但毒品的魔力却比他想象的大得太多。有时是几十个小时,有时甚至只有几个小时, 他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去找毒品。反复多次之后,从来都自信心爆棚的宋名扬彻底颓了。他觉得自己丢了魂,成了一具任由毒品摆弄的行尸走肉。
“那时候我确实害怕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拿着大烟边抽边哭,老是恨自己,我这么无能啊,怎么一个大烟我都控制不住。那时候我也不回家了,就让一个同事陪着我在宾馆,自己呆着害怕。”
尽管在毒瘾发作和戒毒间反复折腾,宋名扬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卧底任务。1997年初,通过“黑子”,宋名扬以买枪为名,将“黑子”的朋友“新哥”引出,一个地下贩卖枪支网就此被捣毁。破获此案后,宋名扬获得了公安部颁发的三等功。在他立功无数的警界生涯中,这是最后的一块奖章。
“那时候确实想死。遗书都写了,也设计好了,就在楼边上呆着。这瓶毒品打了以后,一下跳下去摔死。但半分钟那烟劲上来以后,又不想死了。”
在理智中,宋名扬明白,毒品是毁掉一切的魔鬼。然而在毒瘾被满足之后的短暂幻觉里,他又似乎觉得:毒品是自己惨败的人生中唯一的一点安慰。他对毒品越来越依赖了。为了获取毒品,他找到了先前做“特情管理”时培养的那些线人,和他们交换毒品。2011年,他因给他人提供微量毒品而被捕,由一名警察变成了一个囚犯。
法庭上,公安部门出具了宋名扬因公染毒的证明,法院最终判处他有期徒刑一年。2012年7月19日,宋名扬刑满释放。这一天,是他49岁的生日。
1983年,20岁的宋名扬收到了警察录用通知书。那一天,激动的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本人的努力,我被北京市公安局录取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从今天开始就翻开了光辉的一页,我也将为我崇拜的事业去奋斗了。是英雄,是狗熊,走着瞧吧。”
现在的宋名扬说:“有些记者找我采访,电话管我叫警官,我特别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不配了。我确实想再找回自己,但是现在,我觉得应该很难了。只要媒体说一声,我不是警察败类,就够了。”
素材来自《凤凰卫视》冷暖人生
在历史漫长警匪斗争的长河里,上面这样的故事我相信数不胜数。从2010年到2014年这四年中,公安干警因公牺牲人数达2129人。但是,在这些光辉奉献的名字之外,又有多少个难以启口的地下英雄,深埋多少悲伤往事。
在电影《黑白道》中,一名表现突出的警校学员,毕业前被上级派做卧底。在八年黑社会的日子里,他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任务之后的复职。然而,真正如愿以偿地回到警队后,他却发现同事和上司对他的为人充满怀疑,随时对其跟踪审问;而原来的犯罪圈子视他为内奸,暴徒想要报复他,深爱的女友也选择了离开。
新的生活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痛苦万分,犹如困兽般只能咆哮却无从发力。徘徊在黑白两道之间,他最终沦为了边缘人。其中的尴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也被当时的香港警界评价为香港卧底警察的真实写照。
我们无从得知,是什么让这些同志依然甘愿犯险,前仆后继的深入卧底一线,为打击犯罪付出难以磨灭的隐忍。
但在电影《无间道》中,卧底警察这样解释。
我想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