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赞美的广东人,主要是居住在以珠三角区域为中心一带的粤语人。迁移到珠三角区域居住的他乡他省籍人士,住久后产生了文化认同,很乐意把自己当广东人而入乡随俗的,当然也一并赞美。
可考证的资料显示,红包最早起源是红纸包一张写满祝福字句的字条,送给亲朋好友,以表心意,到了清朝才开始有包裹铜钱的做法。不得不承认,什么事儿一旦被钱沾上,大都难免变味。
一个来自湖南某三线城市的朋友告诉我,在他家乡,什么事都能摆个喜酒,孩子上幼儿园了,甚至养个猫买个狗都能成为摆酒席收礼金的由头。
来自浙江某地的朋友则说,他家乡婚宴红包大到能吓得人死封得人穷,没钱封这个红包的,根本进入不了身边主流社交圈,有些人为了不被亲戚朋友嫌弃排斥在圈子外,只好勒紧裤腰带掏钱。
这类混帐喜酒喝的全是心机,喝的全是目的,明知世情冷酷也得悄悄咽下,明知势利恶俗还得同流合污。每当提到这类人情世相,这两位朋友总是说,还是广东好。
这个好字可圈可点,可写长篇,仅拿春节红包习俗来说,已经足够证明。因为广东人的春节红包习俗至今仍能守住以祝福为主的原旨,绝对是一股浊世清流,三观奇正。总结了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收红包发红包和赚钱与否没啥直接关系。
在春节谁给谁发红包这个问题上,除却老板给员工发、长辈给晚辈发这些共性之外,亲友往来层面,大部分地区的约定俗成是已经工作会赚钱的就有的发没的收。这点上,广东人与各地都不同。
广东人把发红包叫派利是,结了婚的给没结婚的派,没结婚的,哪怕五六十岁都可以只收不派,当然,大龄青年收利是的时候少不免会同时收到一句“明年你也派啊别再收了!”
中国传统结了婚才算真正成年,这个习俗中的深意,是对施比受更有福的理解,是对成年人责任担当的提醒,也是对未婚者在新的一年加油努力争取完成人生大事的温馨督促,并不与赚钱与否挂钩,实在是古风盎然。
第二、红包不是你想发,想发就能发。
从前番禺有个新来的商场经理,平时为人不怎么样,是见高拜见低踩,阳奉阴违的个性。那年新春头开工日,他把一叠利是插在西装外套口袋里,故意红艳艳地露出一截,谁知商场上下几层逛了一遍,没派出去几个,那怕他已放了风声,那是五十块的大利是。
相反,以前我公司每到开工日,姑娘小伙子们热热闹闹讨利是的时候,肯定不会忘记去找饭堂帮厨的阿叔撒娇,嚷嚷着“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他们知道年年阿叔的利是都是一块钱一个的,但大家喜欢那个勤快温和的老头,乐意说多几句好话让他高兴。
在广东人这儿,红包是越派越兴旺,派得越多代表人缘好,越多人向你祝福,但是你得先做好自己,否则你不配,就这么简单,同样与钱多钱少没啥直接关系。据说,那一年,商场经理的坏个性有了较明显改正。
写到这里,你们已经明白了,广东人的春节红包不像别的地方那么让人为难,平时没啥来往的亲戚小孩也得封几百才面子上过得去。广东人的春节红包是温馨不紧张的人情往来,除非自愿对至爱亲朋特别加码或土豪请随意,否则可以1元起封,50元算大的。且无论大小,大家都会收得高高兴兴。
所以必须恶狠狠批判一下今年各省春节红包的湖南版。湖南版长这个样子:
创意阐述说:“红包巧妙地采用镂空设计,当百元人民币装入红包的时候,正好露出毛主席头像”。评论叫好声还颇高,一堆体验了红包实用性之类的混话。
我勒了个去。不当面拆红包看内容是起码的礼貌,广东人民认为,这个创意设计是对红包数额赤祼祼的绑架,体现了设计者对囊中羞涩者的傲慢鄙视,也体现了对富贵阶层修养的轻视。
派红包的人如果这么急切想要表现红包数额,那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是文明的倒退。谁认识湖南版春节红包的设计师,帮忙传个话,叫他今年春节到广州来接受再教育。
最后祝大家春节都能收到大红包。钱是好东西,大红包人人爱,我对此也感同身受,只是收到小的也要高兴,别因此嫌弃别人,就好。
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如荷与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