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驻马店女子之死难道仅仅是因为人心冷漠吗?
文/陈小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最近驻马店发生一起事故,被称为成人版小悦悦事件。事情发生在驻马店解放路世纪华联超市门口,一个白衣女孩被一辆红色出租车撞倒在斑马线上,司机却选择逃跑!
受伤的女孩艰难把头抬起渴望被援救,然而来往的车辆虽有慢行或驻足,又有多名路人看见地上的她,却无一人上去查看究竟,过路的大妈、健壮的小伙、骑车的小哥、广场舞大妈、电动大叔、面包车司机……一个,一个都没有。更不要谈有人去扶,有人打120,或者提醒来往车辆注意。
一分钟之后,一辆SUV两次从女孩身上碾过,一个年轻的花季少女就这样,死了。
这次事故瞬间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很多人谴责路人的冷漠,很多人联想到“南京彭宇案”,大谈扶的代价是普通人所无法承担的,也有人提出在安全的情况下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人就此事反问自己。
无独有偶,最近在乌鲁木齐也发生了一件死亡事件。25岁的陈先生本是邀请心情不好的前同事芳芳来家中做客,却因为在厨房准备水果期间芳芳突然的坠楼身亡而被告上法院。事发后,警方对芳芳的死因进行了侦查,排除了陈先生的嫌疑。然而,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芳芳的死和陈先生无直接关系,但陈先生仍应当承担20%的次要责任,支付死者父母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8万余元。
该案后,有律师提出:某案(指南京彭宇案)判决让人不敢扶倒地的人,于是有了昨天媒体披露的女子被车撞又在冷漠中被二次碾压的令人愤怒的恶事;该案如不被纠正,今后更多的人就可能在低潮时又被朋友拒在门外而跳楼(打开门应该能让很多人放弃轻生念头),“不扶人”之外社会又会多一个“不开门”的热词。
当然,不敢扶的背后有千万种理由,固然有国人看客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观念作祟,但更多或者说更直接的原因是“彭宇案”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说是“彭宇案”让看客心态有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而乌鲁木齐这次案件如果真的如律师所言会演变成“不开门”,那么更加骇人听闻的事件将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生发。
我无意、也觉得没有资格去谴责他人的冷漠,作为同在一片土地上的我可以理解大家的不作为。但作为基督徒的我,觉得有必要去思考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冷漠,我们又该如何重拾爱心。
有人说,我们只会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发声、才会有所作为,这个观察基本正确,因为在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族群里,自身利益当然是首要考虑因素。但我认为这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敬畏感的丧失。
当我们把人视为高等动物,也在某种层面上接受并奉行“肉弱强食”的法则时,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就开始丧失。当我们把上帝从人类领域抽离之后,所作所为不再需要对创造主负责时,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就荡然无存。所以,我们会在垂危的生命面前迟疑,计算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牵连,当我们计算的时候其实就把生命物化,其结果必然是,我们为保全自己所设想中的利益,而看着一个需要抢救的人离开世界。
悲剧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良心问题。我相信那些放慢速度、驻足观看的人们,他们在那一刻有良心的较量,他们在得知事故女孩死亡的消息后良心应该也会有某种程度的自责。可悲的是,他们的良心终究没能叫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行为,去抢救一个危难中的女子。
此外,公义的缺失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这片无神论大行其道的土地上,人们所能诉诸的公义仅仅只在世上的法庭,而当世上的法庭不作为,甚至为了取得某些平衡(指各打五十大板的断案思维)以平息事件而扭曲公平公义时,普通人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开争讼,甚至是争议的事。所以,我们就怕被某些事、某些人“赖上”,我们怕卷入纠纷当中,作为看客就成为必然的“明智之举”。
这几个原因都一同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基督信仰的缺失。只有基督信仰把人视为具有神形象的尊贵受造,只有基督信仰才视一个灵魂的价值远超这世上所有价值的总和。如果我们意识到人的生命竟然是如此的贵重,那么我们就不会用个人、有限的利益拦阻了救人的高尚举动,我们就会去解救处于死地中的人(参箴24:11)。
当然,人总会有软弱的,并不是头脑中意识到生命之宝贵之后就能做到爱人、救人,我们还需要圣灵的催逼。只有圣灵感动一个人的良心,他才可能采取必要的行动。几年前的一个礼拜天,我需要开车送做完礼拜的几位肢体。车刚离开教堂不远,在一个下坡的地方躺着一个醉汉,我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直接绕开了。随后,我的良心不安,被圣灵催逼,我不得不停下车来,但同时又不好耽误车上肢体的行程,所以我就打电话给教会驻堂传道人,让他帮忙将醉汉挪到安全地方。
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人性的软弱,但我更看到人只有在神的道中,人的良心只有在圣灵的带领下才能胜过软弱,才能在紧急情况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至于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问题,这当然是世人关心的焦点,毕竟那是和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但基督信仰所提到的是“不求自己益处的爱”,当你去行出爱的时候必然要有一定的牺牲,有些时候还会遭遇不公,特别是在司法缺失公义的地方。对于世人而言,没有终极的公义所以会担心自己受到不公对待。但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相信公义的神仍然在掌权,我们应当相信我们所失去的神会补偿,我们所遭遇的不公神会审判,我们所流的委屈的泪水神会收集,我们忍耐着行出的爱神会纪念。
我这里所提的是理想的基督徒状态,现实中,基督徒也总是软弱的。然而,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软弱寻找外在的借口,我们的责任、使命、本分是从神而来,并且不应该随外在环境而转移。我们应当在自己软弱时懊悔,求神加力量、勇气、信心,在黑暗的时代里能够积极发光。
我们求神在这地兴起祂自己的工作,叫福音可以进入更多人的心,让更多的人能够因着福音而改变。我们也要努力践行基督徒的本分,积极影响身边之人的价值观,进而逐渐改变自身所在地的风气。
我也诚挚的邀请因为关注此事而看到本文的读者朋友,请你们认真思考信仰问题。因为唯有信仰才能带来更新,才能真正生发道德力量。我们的社会已经一而再再而三显明,人没有能力突破自己的局限,也没有那份勇气直面社会的黑暗。人不可能通过经济条件的提升而产生道德上的自觉,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已经证明,在经济腾飞时,道德并没跟上,反而因为“一切向钱看”而下降了。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道德的教化,但因为受人之罪性的束缚,我们的道德大都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真正缺的是使道德产生行动力的信仰,是能够击碎自私自利、不公不义等罪的束缚的力量,这份力量并非来自人类自己,它必须来自绝对道德本体的神,也就是那位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那位差遣祂的独生爱子基督道成肉身来担当我们的罪,借着基督的死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之人(参来2:15)。
最后,以一个同样发生在近期的类似事件,却带来完全不同结果的事件作为结束。
科斯蒂(Kirsty Boden),今年28岁,是伦敦Guy's 医院和 St Thomas医院的一名护士。6月3日晚上10点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当时距离案发现场还有一定距离的科斯蒂本来完全可以跑开,避免这场悲剧,可是她没有!她看到了远处被车子撞伤,躺在地上流血的女孩,奄奄一息,垂死挣扎,她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冲过去救人!其中一名恐怖分子回头看到了正在救人的科斯蒂,心生怨恨,竟然径直朝科斯蒂冲过来,在她的背上、脖子上用斧头狠狠地砍了下去!突如其来的剧痛没有让她松手,她死死护住伤者,用自己的身躯,救下了一个人!科斯蒂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离开了人世,而被她护住的伤者,幸运地活了下来……
当伦敦的人们知道了柯蒂斯的故事后,忘记了愤怒和恐慌,来到她工作的医院门前,为这个向日葵般的女孩献上一束束最美的鲜花。伦敦人称这个澳洲女孩儿为英雄,他们自发来悼念这位英雄,鲜花铺满了医院门前的整条街道。
事发后,柯蒂斯的家人称能理解她的选择,因为柯蒂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社会里,从小在大家的帮助中长大。从柯蒂斯家人的话中我们看到一个社会对人的影响是何等巨大,这种温暖的社会需要许许多多人用自己的爱心一点点建构起来。而在不法之事不断增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的社会里,建构温暖社会的责任就自然落在每一位基督徒身上。
所以,不要抱怨社会的冷漠,也不要责问神为何闭眼不看,因为神已经把你安置在这地,并告诉你当行的是什么。
愿神怜悯这地,更怜悯我们这些亏欠的子民!
陈小 中国大陆传道人。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2013gmai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使用苹果手机的读者,您若愿意支持生命季刊微信文字事工,请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专用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为本刊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