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在日语中就是
「现在」的意思,这是杂志名称的由来,以直白明了的方式宣示着杂志的定位,关于当代摄影,关于影像所凝固的每一个「当下」的时刻。
自2012年创刊以来,每年发行4期(2、5、8、11月),每期固定发行10000册,至今一共20期。
在日本摄影刊物琳琅满目的现状下,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特别之处?
经典与当代并存
即使日本的摄影环境已远比国内成熟,
「
摄影
」在书籍中的地位仍是相当小众,如何能吸引大众对于摄影的关注?如何能保证杂志的市场?这是每一个杂志人都会考量的问题。《IMA》的做法是,除了聚焦当代摄影,每一期中也会有固定栏目来展现摄影前辈们的作品,如亚当斯,如尤金
·
阿杰特,如
安德烈·柯特兹,如森山大道,以世界范围内知名度相当高的摄影家,来拉动杂志的销量。当然,经典作品本身即具有讨论价值与时间价值。
《IMA》所挑选的作品多为能够刺激读者感官、具有流动性的、表达方式各异的作品。
▲ from
TOILETPAPER
▲ from
Thomas Mailaender
▲ from 宫崎和泉(
Izumi Miyazaki)
▲ 左:from 赤鹿麻耶
(Maya Akashika)右:from
Ruth van Beek
▲ from
严·格罗斯(
Yann Gross
)
▲ from 陈维
▲ from 任航
▲ from
Erik Kessels
▲ from
Dash Snow
▲ from
Jerry Spagnoli
▲ from
Matt Connors
▲ from
Jean-Francois Lepage
▲ 左:from
Collier Schorr 右:from 西野壮平
▲ from
Miki Soejima
▲ from
Kenta Cobayashi
「不求最为专业」
相对来说,《IMA》更注重摄影作品的呈现而不是关于器材与技术,更注重别的领域对于摄影的看法而不是专业的影像评论家。
在音乐家、作家、设计师、诗人他们的眼中,摄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如何表述对于影像的感觉?《IMA》希望以这样的做法来拓宽人们对于影像的感知,拉近大众与摄影的距离。
封面集值得收藏
关于《IMA》对于视觉传达的选择,如何在不到3秒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视线。
《IMA》的编辑们对于封面照的选择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从全球范围内挑选作品,均衡视觉与影响力,
通常是色彩跳跃或是构图别致的经典摄影之作。
Vol.1《家族的肖像》
Vol.4《来自未来的摄影家》
Vol.6《静物语》
Vol.8《街头摄影》
Vol.9《影像的技术革命》
Vol.10《摄影与绘画的边界》
Vol.12《纪实的新境界》
Vol.13《寻找前所未见的肖像摄影》
Vol.14《深刻的黑白世界》
Vol.16《来自新世代的声音》
Vol.18《街拍的神秘魔力》
Vol.19《时代的幽默》
英文版 Vol.1《日本值得关注的青年作家》
讲究「纸的态度」
《IMA》几乎会用到
数十种不同的材质来呈现影像作品
,如此高的技术难度与成本,这听上去真是不可思议。
对摄影创作者来说,摄影作品如何呈现、顺序如何编排、以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装帧设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摄影的补充,虽与摄影本身无关,但却会
关系到作品所释放出来的气质
,将摄影与外界相通,从而达到与读者沟通的目的。
《
IMA
》可谓深谙此道,纸质的选择让影像作品带来的踏实感远超电子文件,不同的作品搭配不同的材料,如经典的黑白影像采用粗糙的材质,直接用手便能触摸到它的颗粒感与纹理表现,如商业静物的影像,则使用更为细腻的、显色度高的材质。
这些印刷载体所带来的质感、重量与厚度,杂志编排所带来的讨论空间,
都提升了《IMA》的收藏价值。
不只是杂志
也许纸质读物还不够。《IMA》将他们对于
「
与摄影共同生活
」
的理念延展到了立体空间,2014年3月
「
IMA概念店
」于东京落成,占地约为500平米,其中一半空间是作为IMA的摄影展示场馆,主要展示其代理的日本摄影师的作品;另一半则展示各国的影像集、IMA出版物、影像评论集等,当然也包括《IMA》杂志独立的空间。
除了静态展示,IMA也有电影放映、影像讲座、摄影教学等活动。
大概这就是一本高质量的杂志所应有的模样吧。
梨子酱 / text
imaonline.jp、
biosmonthly.com
/ photo
【点击关键词,直达往期精选】
樱花入魂
/
是枝裕和
/
增田宗昭
/
茑屋书店
beams/
昭和颜
/
日本酒
/
山口组
/
庵野秀明
/
脑洞
现代霓虹艺术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义彦
/
冈崎京子
/
树木希林
杂志研究所
/
J-POP进化论
/
日式笑点
/
富士山攻略
工匠达人
/
喫茶店
/
字体设计
/
动画与卡通的区别
太宰治
/
是枝裕和
/
天野喜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