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旗
2019年5月12日,国福站在艾沃次世代位于亦庄的虚拟片场的机器前,在麻辣娱投一行三人的注视下,他兴奋地谈着虚拟摄制对影视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不时招呼我们来到屏幕前感受这一技术的实操过程。
确切地说,国福谈论的是如何借用互联网与混合现实的力量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在他心目中,虚拟摄制工艺是影视工业革命的里程碑,中国人有智慧自主掌握虚拟摄制的关键技术,也有能力“让每个创作者都享受到虚拟摄制的核心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虚拟摄制”到底是个啥?
我们耳熟能详的《钢铁侠》、《奇幻森林》和《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都使用了虚拟摄制工艺,一种可以在拍摄现场实时看到特技效果的影视科技(传统特技工艺中,多数拍摄现场看到的画面主要是绿布棚子)。
《钢铁侠1》虚拟摄制现场
《奇幻森林》虚拟摄制现场
以《疯狂的外星人》为例,在虚拟摄制现场,宁浩导演可以实时指导沈腾、黄渤和数字外星人在杂货店里演对手戏,并且在现场监视器中同步看到画面效果。
艾沃次世代虚拟摄制案例(院线电影《疯狂的外星人》)
传统特效制作工期非常长,一部电影后期特效制作半年都是非常常见的,而带有外星人这种数字角色的特效片,工期更是长上加长,这也是使用虚拟摄制提升数字角色表演效率的重要性所在。
宁浩导演在虚拟摄制现场为外星人演员说戏
这就是虚拟摄制?
不然。在虚拟摄制中,实时预演是另一个常见型的技术应用。
“剧本的影像说明书、投资的视觉保单和标准化生产手册”,这一句话用来形容实时预演非常贴切。国福告诉我们,传统工艺中前期拍摄和后期生产是割裂的工作,但实时预演可以让原本割裂的各个部门在同一时间点协同工作。除此之外,导演的创意也能更精准的还原出来。
2018年8月,在中国顶级视效公司MORE VFX的引荐和支持下,艾沃次世代为路阳导演的院线电影《刺杀小说家》提供了全片重场戏份的前期实时预演服务。
“不能再用农耕时期的方式去拍摄去制作”,也正是这样的行业痛点,让每一个从业者都在呼唤影视工业化的到来。
而尽管工业化路漫漫,但至少现在在监视器里,不用只看演员和绿布棚子了。
制片数据方面,以艾沃次世代筹备中的《戏隐江湖2》为例,传统的制作周期需要24个月左右,因为正片910分钟,而70%的戏份都发生在数字化的虚拟场景。艾沃次世代在筹备期拿到剧本,迅速的拍摄空境素材、“开发”数字房屋,“制造”数字街道、以及一些小的数字物件,开发中的数字场景被提前预置到虚拟片场,进棚时拍摄时,导演已经可以在监视器里面看到演员在数字场景里表演了。
艾沃次世代虚拟摄制全案《戏隐江湖2》
近年以来,商业电影普遍侧重于类型化创作,《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等不同类型电影的成功,表明了市场需要不同类型的作品,同时,深耕类型化的作品,也被验证是可以接受住市场考验的。类型化电影主体以及所表达的东西更加深刻,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不同的标准,从剧本到制作都有各自的规范。
尤其是《流浪地球》在市场上引起的高声量,恰恰说明了市场对不同类型化电影的需求。《流浪地球》将国产科幻类型电影制作标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也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成功尝试。
毋庸置疑,艾沃次世代正在用很小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影视工业化的进程。但对于一些项目方来说,工业化目标太远,成本才是首要考虑的。
“从我们制片数据上反馈来看,账面上至少能体现出30%的成本优势”。不过,对于项目上的效率提升,国福认为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来测算。
在MORE VFX的支持下,艾沃次世代为雷佳音、杨幂主演的奇幻动作电影《刺杀小说家》(预计2020年上映)提供了近50分钟重场正戏的前期实时预演服务,按照传统生产方式。前期预演的角色表演与机位调度至少需要40人的团队做3-4个月,但艾沃次世代与MORE VFX联袂配合,在总导演、动作导演、摄影导演和视效导演等主创团队的现场指挥下,仅仅10多位工程师和动画师现场拍摄30多天,就产出1200分钟原生预演素材,后期20多人仅30多天完成预演剪辑、回套数据、优化清洗、文件封装、气氛烘托。而这些制片数据体现出的效率提升,更是传统制作工艺无法比拟的。
《刺杀小说家》前期实时预演拍摄现场
然而,艾沃次世代用着“Made In China”的“秘密武器”,挑战着实现中国影视工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弯道超车,同时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中国人做高科技产品行吗?”
虚拟摄制和其他的前沿技术并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影视工作者无法信任国内的技术团队,甚至根本不知道国内的技术团队已经能打造出完美的虚拟世界了。
在“中国制造”的小群体里,国福大概算是一个激进派的代表人物。
国福,特别渴望民族品牌能够在虚拟摄制的赛道上参与全球化竞争。
国福向我们细数了全球范围内的几款影视级混合现实产品:Halide FX(美国)、SolidTrack(美国)、Ncam(英国)、Reality(土耳其)。
2013年,艾沃次世代的小团队正式启动,在启动之前,他们做了大量调研,研究了竞品的方方面面。
为了物理摄影机与虚拟摄影机精准同步,不受遮挡、抖动、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干扰,艾沃次世代在开发产品时加入了陀螺仪。这是一种电磁定位,类似于手机导航(没信号时也能起作用),而另外一个区别便是软件,获取到这些数据之后,需要有后台的软件去接收,艾沃次世代将前期实时预演、虚拟实拍、后期实时预演以及实时表演捕捉集成到了一套系统中,是行业中唯一的4 in 1虚拟摄制软件……
直到2017年3月份,大地集团经过细致考察与严格尽调,对产品和团队给予了认可,并决定投资,艾沃次世代才在北京开启了新时代。
从始至终,艾沃次世代都没有变过企业愿景——把影视级混合现实的技术本土化。“影视行业的用户,要求最苛刻”,国福这样评价。2018年艾沃次世代有幸为宁浩和路阳这样的一线电影导演提供虚拟摄制服务,更有价值的是,导演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可以指导产品迭代升级。
但如果从公司的经营角度来说,仅仅围绕着一个可预见的市场规模,是难以发展的。下一步,艾沃次世代准备往文旅衍生:把虚拟摄影棚搭建在欢乐谷、恒大童世界这样的旅游景区,让游客选择电影主题,在爆款或经典的电影场景中跟喜欢的角色互动并留下精彩的个人影像,让普通百姓也可以感受影视工业化带来的娱乐体验。
目前,
艾沃次世代
也在积极的跟影视基地展开合作,利用虚拟摄制技术赋能传统摄影棚。
像横店和象山这样的影视基地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集散地,虚拟摄影棚正好能解决他们自身已有的问题,比如那些排队拍戏的剧组都可以转化到数字虚拟摄影棚里面。
此外,国福还认为,虚拟摄制技术也可以提高传统摄影棚的出租率。
于是,在用户驱动下,经过反复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培育后,虚拟摄制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建设与服务成同步下降,艾沃次世代将会迎来它的终极形态:“OMO零售平台”。
用户可以在平台选择离自己最近的片场,也可以选择相应配套的数字场景。“届时的成本会做的足够低,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上班族都可以在这儿搞创作”,国福预想这种平台化的实现将在2021年。
那是不是说现在的虚拟摄制预算非常高,中小型影视公司用不起呢?
“除了提供通用、标准服务,同样支持小成本、个性化定制”,实际上,只要能平衡掉运营成本,艾沃次世代愿意为任何需求提供帮助。
对于整个艾沃次世代来说,培育市场是当务之急。
粗略来说,新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有两个大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这十年,中国电影业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的一些机制束缚,有了长足发展,这段时间被称为探索期。
另一个是从1992年开始的市场化期,到2015年,中国电影达到了高峰,也转进了“拐点”,出现了《捉妖记》、《大圣归来》等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让很多专业人士看到了我们建立在巨大人口基数上的人口红利,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和人们文化需求释放出的市场潜力。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国内电影专业化人才储备的短板,以及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中国电影工业化”这个词开始逐渐被提及。
那个时代,国内的商业片需要做特效的话,基本都要找海外的团队,只有一些基础加工性质的工作才会被丢回国内,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这么高的预算。
不仅如此,美国的团队过来以后,会把他们核心的技术后台封闭在一个小屋子里,其他人都看不见。包括数据都会送回美国总部去处理。“我们也无法掌握最核心的部分,自然降低不了产品门槛。显然,有才华、有创意的专业导演都被挡在了工业化的门外,何况普通创作者更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