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剧帮
网剧帮成立于网络剧元年2014年8月,是国内第一家服务于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专业互联网影视平台。网剧帮,帮助互联网影视人成长;致力于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商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最TOP  ·  全剧最精彩一案!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春节档票房95.1亿背后:《哪吒2》最终票房 ... ·  昨天  
江苏新闻  ·  8.84亿元!创造江苏新纪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网剧帮

从去电影化到重回电影,华谊兄弟能否凭借阿里的7亿借款逆风翻盘?

网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1-27 17:46

正文

文 | 萨其马


1月24日, 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阿里影业拟向公司提供7亿元借款,借款期限为五年。双方约定,此次借款的年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按照借款的实际天数计息,公司按照年度支付利息(每365天结息并支付一次)。

华谊兄弟与阿里影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公司主控影视项目、艺人发展、衍生品开发、营销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华谊主控项目合作、华谊集团保证在协议生效之日起5年内,华谊集团应至少完成主控并上映10部院线电影的产能。


在合作期限内,阿里影业对于华谊主控项目享有优先投资权,且阿里影业可自行或通过其关联方行使该等优先投资权等。也就是说,阿里影业、阿里旗下的优酷电影、优酷、淘票票,都可以优先拿到华谊的电影。


此外,华谊兄弟以冯小刚旗下公司东阳美拉70%的股权和华谊兄弟旗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享有的某投资公司合伙份额收益权作为担保,并关联王忠军、王忠磊及二人妻子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就在外界焦点集中在“华谊兄弟借钱7亿”上时,华谊兄弟股票在24日收盘上涨6.81%,然而截至发稿华谊兄弟的股价只有4.72元,市值不足140亿,比巅峰时期的近900亿跌去了八成有余。



有“民营影视第一股”“行业老大哥”之称的华谊兄弟近三年并不好过,甚至直接缺席了2019年春节档期的票房竞争,不仅没有主投主控电影,甚至连联合出品发行的作品都没有,而在今年元旦上映的电影《云南虫谷》,累计票房也仅1.38亿。


尤其是2018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说无疑是风雪交加的一年。在电影板块上出品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找到你》《胖子行动队》《江湖儿女》《遇见你真好》,参与了两部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念念手纪》,及一部美国电影《飓风奇劫》。八部影片票房分账多数都是处在盈亏边缘,华谊没能押中一个爆款。


电影票房的下滑也直接影响了华谊兄弟的财务问题。根据三季报显示,华谊兄弟在2018年1-9月份实现约为31.83亿元,同比增长3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28亿元,同比下滑了45.38%。从第三季度的整体业绩来看,除了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之外,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同比上一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



2018年是华谊兄弟24岁的本命年,回望年初华谊尚沉浸在《芳华》(14.2亿)《前任3》(19.4亿)的爆款余温中,谁也不曾料想6个月后华谊会成为影视股的风暴中心,面临股权质押、商誉风险等质疑。


转折点导火索是电影《手机2》,崔永元将枪口直接对准冯小刚与华谊兄弟,有网友说电影是冯小刚拍的,范冰冰与华谊兄弟躺枪有些无辜。华谊的枪子挨的真无辜么?并不见得!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范冰冰是因为拍摄了华谊兄弟2003年出品的电影《手机》,才荣获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演艺事业也慢慢顺风顺水了。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华谊兄弟的大力支持,范冰冰才有了后来的名声和地位。



至于冯小刚就更不用说了,是华谊兄弟的肱骨大臣顶梁柱般的存在,从1998年《没完没了》开始,王中军便紧紧地和冯小刚绑在一起,开创了华谊长达20余年的黄金时代。每次冯小刚说退休,华谊的股票就要震一震,所以哪怕代价再大华谊也要留住冯小刚。


2015年冯小刚成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两个月后就被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而东阳美拉的注册资金只有500万,华谊收购70%股权后东阳美拉市值高达15亿。冯小刚通过近乎“空壳”的东阳美拉套现了近10.5亿元现金,也作出了相应的业绩承诺,称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2017年到2020年每年净利润比上一年增长不低于15%,否则,将由冯小刚本人将亏损的部分补齐。(注:5年净利润分别约为2016年1亿、2017年1.15亿元、2018年1.32亿元、2019年1.52亿元、2020年1.75亿元,总计6.75亿元。)


《我不是潘金莲》惊险过关《芳华》票房喜人,但纵观冯小刚的作品过10亿的也就《芳华》一部,因此曾称59岁就退休的冯小刚不得不赤膊上阵,《手机2》、《非诚勿扰3》等影片都是完成“对赌”协议的一部分,刘震云为了帮他,再次晃点崔永元,拉开骂战,也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风波。


阴阳合同事件后冯小刚名誉受损,《手机2》虽然已经拍完了,但能不能上映或者说上映后观众买不买账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不买账那就意味着冯小刚需要自掏腰包补上漏洞。若冯小刚今年的业绩对赌无法完成,东阳美拉的商誉减值对华谊兄弟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华谊兄弟的成功得益于冯小刚,它的一落千丈虽然过度依赖冯小刚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其他几个客观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一、艺人经纪不景气


王中军有一句名言:“国内的明星,有一半来自华谊。”的确,在华谊兄弟辉煌的那几年可谓星光熠熠,拥有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许晴、邓超等一线花旦小生。即使现在明星热衷开工作室,华谊旗下仍拥有姚晨、冯绍峰、Angelababy、张涵予等优渥的明星资源。


而华谊能够留住艺人除了昔日的情面与拥有业内资源优势外,收购明星的空壳公司与其进行利益捆绑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2013年,华谊兄弟收购张国立的海宁常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彼时常升成立仅三个月注册资金1000万,华谊却以2.5亿收购常升70%股权。签约华谊之后,张国立共拍了2部电影、5部电视剧,此外,还跨界参演多个综艺节目,为完成业绩目标而疲于奔命。



无独有偶,2015年华谊兄弟又以人民币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这是一家成立仅仅一天、注册资本为1000万的空壳公司。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共持有85%的股权。

 


但是,被王中军寄予厚望的浩瀚影视,2016年最终交出的成绩单却并未达到预期,相差200多万元。经常能看到张国立与郑恺搭戏不要认为二人感情是有多好,不过都是为了完成与华谊的对赌罢了。好在2017年浩瀚影视实现净利润1.56亿元,达到了业绩承诺。


二、公司经营策略失误


明星成立工作室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2014年华谊兄弟提出“去电影单一化”的理念后无形中加速了电影明星的流失速度。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旗下业务逐渐划分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实景娱乐四大板块。其中,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在线发行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不断受到华谊兄弟的倚重。


当时,阿里、腾讯、平安三大巨头看好华谊兄弟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入股华谊兄弟,在2014和2015年两年华谊兄弟的净利润超过了10亿元达到了顶峰。



王中磊曾表示实景娱乐项目未来每年会为华谊贡献18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华谊兄弟年报显示,2017年,其在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实现业务收入2.58亿元,仅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5%,与180亿美元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随着经营重心的改变,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业务反而每况愈下,为光线、万达、博纳留下赶超的空间。2014~2017年华谊兄弟国产片市场份额徘徊在6.3%~15.9%之间,较此前大幅下降。


实景娱乐项目为华谊兄弟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为了还债华谊经历了一番倾家荡产式的质押,阿里提供的7亿元借款能够填平即将到期的一个窟窿,而更令人唏嘘的是,为了还债华谊兄弟从去电影化到又重回电影,用其还债难免,只是冯小刚的市场号召力已大不如前,找到可以取代冯小刚的新票房支撑,是华谊兄弟的当务之急。


三、“大腕”提款机,华谊的信用危机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冯小刚直接从股市套现2亿,2013年华谊兄弟股价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后,马云以改善生活的名义开始套现,累计套现逾6亿元人民币。在华谊兄弟股价一度突破40元时,王中军、王中磊、张纪中、冯小刚、江南春等人,都通过减持获得不菲收益,据choice数据统计,华谊兄弟上市年以来,华谊兄弟大股东、高管合计套现32亿元。而华谊兄弟上市以来对所有股民的分红只有8.5亿元。华谊兄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腕提款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