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前沿
植物造景、植识百科、庭院花园、生活园艺、乡村农庄等等。学习的人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前沿

她32岁裸辞,开了家“可以吃的花店”,诠释人间最深的情,让李健流连忘返

植物前沿  · 公众号  ·  · 2017-05-23 07: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远方不易,

栖居不易,

苟且不易。


可以吃的花店


“我想开间花店,就在家附近,

不需要赚多少,能活就行。”

大学毕业,室友满怀希翼地喃喃道,

眼神里,是旁人看不见的诗和远方,

然而现实却是:

毕业,分手,考教师。

最后,朝九晚五,

她成为曾经最不想的体制内。



每个女孩都曾期待

开一家花店的烂漫,

做一家西餐的优雅,

然而现实却冷笑着说:

不!

我们中的大多数

既无法优雅,也不能烂漫,

只能老老实实做个白领。



这样看来,Karen就属于

女性公敌般的存在了。

她在三里屯的地下,

不仅开了家花店,

还在店里做起西餐。

一个繁花相伴的厨娘,

还有什么比这更华丽的?



Karen也曾是一名帝都金融女,

像众多职场菜鸟一样,

受过半泽直树的鼓舞,

也渴望凭借一己之力

在职业之路上所向披靡,

成为人生赢家。



这一耗就是7年,

加班是常态,竞争是常态,平淡是常态。

每天面对电脑白墙,

数据是甩不掉的恶友。


谨言慎行,

用心经营决定未来的人事关系

最初的职业热情

在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中

被磨得稀烂,

但她还没体验过人生巅峰。


生活越来越无趣,

30岁的她内心爆发出一场小型危机,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人生就应该按部就班吗?”

质疑在她心中流转。


“我该离开么?”

电脑不说话,数据不说话。



她想起街边的几家小店,

装修寥寥,

几个鸡蛋灌饼

却能给她发自内心的满足,

她知道这是灵魂给出的答案。


32岁,已婚,外地人,家有糠夫乖宝,

Karen辞去帝都令人羡慕的工作,

她说她要开家小店。


不行的!

这估计是她那段时间听到的最多的话。

丈夫却伸出了双手。

揣着不多的钱,兜兜转转,

她在三里屯儿一家写字楼负一层寻了个小地方。



然而,撑起一家店比想象中更难, 先不说这空空的地下能否吸引客流, 在写字楼办下餐饮服务许可就已经让她伤透了心。


怎么设计店面,也是个难题,

现在主题餐饮高档餐饮这么多,

奢华怎么也比不过,

专业怎么也比不过,

干脆就来个随性的混搭吧!

就开一家花店,卖花,也做菜,

名字嘛……就叫花厨。



自己设计图纸,

巴掌大的地方,她却希望五脏俱全,

从空间布局到座椅设计,

为了完美,她做了无数备选方案。

只为挑出满意的一套。



店的风格已经不走寻常路了,

菜就更不能走套路。

为了与主题相配,

Karen和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才敲定菜品,

不仅对味道有严格要求,

每一道菜都与花草结合,

端出来都是艺术家的视角,

让人想吃又舍不得吃。



葡萄美酒当以夜光杯相配,

店里的餐具,

都是Karen从各处搜罗而来,

说不出具体的风格,

但心里的声音告诉她,

就是这个范儿。



人们只知道写字楼地下折腾了许久,

有一天突然多出家花店,

卖花,也做菜。

不少人笑他傻:

“能有生意么?”

她笑笑不说话。

不是她潇洒,是她也不知道。


上班族来了,

在被鲜花绿意笼罩的大楼一角,

吃吃饭,赏赏花,

感受片刻的放松,

偶尔也买上一束,

不为别人,只犒劳棒棒的自己。



文艺青年偶尔过来,

看看花儿,画点画。

一个插画女孩

画遍了店里的每一道菜,

不收钱,不声张,

她说,她要出一本美食插画册。



爱情时常造访,

一对加起来180岁的老夫妻,

时常牵手而来,牵手离开,

不再年轻的双眸中却不失年轻人的神彩,

他举目: “结婚70年我们从未吵过架。”

她颔首:“因为爷爷的好脾气”。



一个漂亮女孩每次来前

都嘱咐Karen替她特别布置,

为了暗恋的他。


“这是我们第一次吃饭的地方,

虽然还没在一起,

但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不表白,不是因为懦弱,

只是为了等待更优秀的自己。

为了配上优秀的他,


女孩边努力工作,

边继续进修。

Karen的花厨小店,

成为她按捺之下的念想,

成为她与他重要的维系。



店起初开的并不顺利,

开业前兴冲冲地挂招牌,logo却全黑了,

后来才知道,

长途跋涉而来的招牌没做氧化处理,

于是,刚开业时,

这里是个名副其实的“黑店”。



开业一个月,

店里又体验了一把水漫金山的特效,

水管炸裂,整个店被喷涌而出的水淹了,

只能暂时撤离。



出师不利,

Karen反而乐在其中,

辛苦也好,不利也罢,

这是她选择的方式。


每天清晨,她和员工一起,

用新鲜花草装饰店里的角角落落,

任花香融合着菜香在鼻尖萦绕,

她知道这是她心之所向。



如果对方愿意,

Karen记录每位顾客的故事,

无论幸或不幸,

许多爱情,都在这里得到见证。


也许这里是最被期望停电的地方,

失去人造的光明,

烛光的混沌朦胧,

更能点燃暧昧的空气,

即便头顶着钢筋水泥,

也能短暂体验一把久违的花前月下。



将真心倾注到店里的每一件小事,

即便等候区也一片繁花相伴,

不吃饭在这坐一坐,

也能偷得一时安宁。



许多人都关心

这家店是不是真的能不亏钱,

但世界上的好,

总会有人欣赏,

而且极有可能被很多人欣赏。



时有名流也慕名而来,

甄嬛传中的槿汐姑姑,

歌手李健都曾到店一游。



在很多人看来,

30岁是个坎儿,

而女人的30岁更是深沟巨壑,

人生好像必须沐浴在安定之中

才是最好的保全。


而32岁的Karen却另辟蹊径,

在变动中捕获了人生的甜。



许多人将这归结于运气,毕竟

现实没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

诗意的栖居也时常以失败收场。

偶尔得闲,在家睡得昏天黑地,

眼里的风景只有白色的天花板

与微微发热的手机屏。


难得恣睢也只是匆匆一现,

等在周一早8点的,

依然是川流不息的地铁口。



日子仿佛就这样在苟且中逐渐溜走,

日子已然就这样在苟且中大步溜走。

然而面对还没到达的未来,

又有多少人拿出和Karen一样的勇气,

赌上苟且之下的安定,

抓住青春的尾巴,背水一战。

植物 前沿(ID:pl-frontier)

学习的人都在这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