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广播节目真的有影响力吗?作为传统广播人该如何坚守职责使命,推动社会进步?上海新闻广播《市民与社会》主持人秦畅以亲身经历,分享了融媒体环境下,如何继续扩大传统广播的影响力。
作为传统广播人,曾经我们有非常独有的政策资源、嘉宾资源,有着我们多年来通过广播积累下来的忠实听众的陪伴,我们有多年来所谓的做入耳入心的广播新闻专业。
当一档传统广播节目没有征服手机端,是不是没有影响力了?当我们自认为做了非常入耳入心的广播节目,不断通过原有渠道和平台进行传播,我们真的是有影响力的吗?在手机端,我们怎么让低着头的人把广播听进去?如何把所谓的传统独有资源用好?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前年开始尝试传统广播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会面临着塔西佗陷阱。
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的是对的吗?
我们只想做忠实记录者、责任承担者、时代推动者和瞭望者。可是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时候,很多听众未必信任你,虽然你有优厚的资源,同时融媒体时代到了,当我们传统广播人非常得心应手地应用原有传播渠道的时候,我们发现对手机端根本不懂。
在今天,如果传统媒体不往新的客户端转移,我们无法谈影响力。拿《市民与社会》节目一个特色栏目《市民热线》给大家举例,
一档广播节目能机制化让市长走入广播和听众对话,这是新媒体拿不走的资源
,可是你认为当你拿到这样的资源就能做出影响力吗?这是我开始思考的问题。
举个例子,之前上海副市长周波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上海市发布了上海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政策的制定。对于新媒体而言,对于政府最重要的工作而言,对于党中央交给上海的宏观决策而言这是非常好的选题。但是作为《市民与社会》主持人我在如何做好这个选题上
有点担心,这么宏大的命题,首先创新是少数人,创业也是少数人,对一个大众媒体而言,我们要做这样一档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怎么吸引听众,除了吸引传统的广播听众之外,我们怎么吸引要低头的手机族?
联想到曾经参加的一场创业论坛,有一个创业者说,为进行创业资源累积建了一个微信群,好像把周波市长移出群聊了,如果是真的,他会很后悔。我把这个故事放在了周波市长参加的一档节目的开场,没想到周市长确认那个被移出群聊的就是他。周市长说,我潜水在群里是想通过最直接接触草根创业者的渠道,看看他们在关心什么、抱怨什么,因为我老潜水不说话,就被他们踢出来了。
这段小故事,不同于传统广播的开场白,但是很有意思。节目结束后,朋友圈里全在传这段话的录音,还有人起了个标题叫“站出来,谁把副市长踢出了群?”这段信息不断地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传播。
1.谈话场
我们这档节目最重要抵达的就是这些草根创业者,让他们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想什么,能够跟大家嫁接的更紧密。
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立体传播,面对新媒体时代,立体传播应该成为策划所有节目、制作所有节目,可能从出发那天开始起就要做好的准备。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怎样营造融媒体时代的挑战?要架设一个谈话场,我们原先是有定位的。
2.互动场
但在融媒体时代,作品不单单是一档好听的音频节目,互动场也特别重要
,新闻专业主义至上的理念能在互动场中,把受众的意见、受众的声音、受众的喜好跟我们绑定在一起,形成双通道的设置,才能形成我们今天说的多渠道、多途径的传播可能。
3.技术场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是技术场,今天媒体技术的前进都离不开媒体人的推动
,在直播间架设了摄像头,我可以通过截屏的方式把他的多元表情呈现在谈话场和互动场,这时候公众看到的是多云的产品。
在全媒体时代,
平等、坦诚、互信、互动
,应该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只有产品丰富性和视角多样性以及形式包容性,传统媒体才敢说是有影响力的媒体,能担得起时代使命,能推动社会进步。
以上内容来自2017《市民与社会》高峰论坛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