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北方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王牌栏目《新北方》官方公众平台,百万粉丝聚合能量,致力打造“传递真善美、关注城市发展”的媒体公众号,为人心尽善社会尽美不断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你的身份证到期了吗?赶紧查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北方

荐读|世界上有一种“惩罚”只针对妈妈

新北方  · 公众号  · 沈阳  · 2017-02-22 20:26

正文

点击上方"新北方" 可以订阅哦!


孩子黏人,一些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不独立的表现。其实,当孩子黏人的时候,他是有着很多小心思的。如果父母不用心体会,往往会错过孩子发出的这些信息。那么,孩子真实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作者 | 大J

 

闺蜜发来微信,自己的儿子平时其他人哄睡都挺好的,唯独自己哄睡时就会出现各种幺蛾子。一开始还挺甜蜜,可是一个小时之后,他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跑出去拉便便、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数数,就在她以为儿子快要睡着时,儿子突然说,“床太大了,他害怕”,这一句终于把闺蜜的耐心全部消耗完了,爆发了……

 

这样的情景其实很常见,

为什么孩子其他人带都挺好,

妈妈带就不好了呢?

 

因为孩子在“惩罚”我们的离开。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无法很好地表达思念,他们就会用这些“不乖”的行动来缠着你。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他表达了自己的想念,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反馈。没被看到的孩子只能进一步用各种“作”来强化自己的情绪表达,来试探父母到底有多爱他、多想念他。其实大家可以自行回忆一下自己或者队友当年恋爱时的情况,闹小脾气的行为和孩子有着很多共通处。

 

这时,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回馈孩子的这份情绪,“嗯,你是舍不得妈妈去上班,所以不想睡觉是吗?妈妈也很舍不得宝宝啊,但妈妈要去上班,宝宝也要去上学,因为我们都长大了。长大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时刻在一起,但我们心里会时刻想念对方。”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不要马上跳入“我要矫正他这个行为”的思维惯性中。先解决情绪,情绪解决了,那些所谓的“坏行为”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孩子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只是10%,而真正影响行为的却是看不到的90%。我有没有得到爱?我是否感觉安全?我能否自己掌控?等等。这些才是孩子行为的根源。

 

为什么越是花心思教育孩子的一方,

孩子越会对其发脾气?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淘气和不听话”,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淘气”其实就是孩子在走向独立之前的过程。他们通过挑战权威来了解底线在哪里,通过破坏来明白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不可以做到什么。

 

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挑战和破坏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正因为如此,他们选择在觉得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而这个安全的环境往往就包括了对他更加无条件接纳、更加包容、陪伴他时间最久的那个人。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喜欢你,或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这恰恰说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更加充足的安全感。只有当孩子感到足够被爱、被接纳、被信任时,他才愿意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心理学上有一种“讨好型人格”,拥有这类人格的人会通过取悦他人来赢得关注和爱。对孩子来说,未必会形成这样的人格,但是当他感受不到父母另一方足够的爱和关注时,他就有可能想通过变乖、变懂事来赢得这份爱,这是基本的生存法则,而孩子会很快学会。

 

爱与规则并不矛盾

 

不要以为孩子就不需要设置规则。相反,爱与规则并存是不矛盾的,但这一切一定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现在大环境有个很大的误区,总把孩子听不听话当成了带娃是否成功的标准。所谓“听话”,即父母说不,孩子就不做,这和孩子自发知道什么是对的,因此选择不做,这两者是有千差万别的。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想要变得更好的驱动力,这不是一句“听话”可以概括的。

 

我们在养育孩子,其实孩子更在帮助我们。让我们学会心理断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有内察,不那么容易被激怒;也让我们学会同理心,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

的确不容易,

但正是因为不容易,

所以才有趣。

 


来源:大J小D


这里是新北方,用新闻力量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