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识人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1-10 06:00

正文

文 | 书幸运星
来源 | 有书(ID : youshucc)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想与人好好相处,却总被他人暗箭所伤;


明明想和人真诚交往,却发现对方笑里藏刀。


我们总以为,只要付出真心,待人真诚,便会收到同样的回报。


但现实往往是,你的善良给错了人,便会成为他人伤害你的利器。


人性复杂,人心多变,如何识人、观人,已成为一个人修行的重要课题。


战国时期有个传奇人物鬼谷子,他曾说: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见其志意。”


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审视对方的虚实,洞察其内心所欲,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正是凭借这份识人之术,他门下的弟子苏秦和张仪才能洞察人心,成就功名。


纷乱世间,想要练就一双慧眼,看透他人,保护自己,就要牢记鬼谷子这4句识人之术。


01

观其友,知其人


中国有句老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往往就是他品性和趣味的体现。


而在任何时候,朋友都是一个人最好的参照物。


想要如实了解一个人,就要先去观察和了解他的朋友。


战国时期,魏文侯想选拔一个贤能的人出任宰相,他在大臣魏成子和翟璜之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便向谋士李克请教。


李克回答道:

“欲知其人,先观其友。”


于是魏文侯通过私下观察他们的友人,发现与魏成子交往的人,几乎都是饱学名士;


而翟璜却常与小人为伍,结交的都是酒肉之徒。


最后魏文侯根据二人朋友的品性,选择让魏成子做了宰相。


《周易》有云: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一个人,往往会与和自己有相同声音的人,产生共鸣,同声附和;


与和自己有相同脾性的人互相吸引,聚合在一起。


纵然人总是善于伪装自己,但朋友却是他的一面镜子,最能折射出他真实的人品和性格。


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的质量,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质量。


鸟伴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真正的智者,懂得其朋友贤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和信赖的人。


观其友,知其人,是一种明智的识人之术,也是一种高级的处世智慧。



02

观其行,知其心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

“如何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深交?”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深以为然。


人可以用语言来掩饰自己,却无法用行为来遮掩内心。


一个人说话可能会有预谋,但行动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最能体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苏轼和章惇曾是至交好友,章惇也曾多次推崇苏轼的文章,并经常一起相约游玩。


一日,二人来到仙游潭,此处地势陡峭,悬崖边只有一个独木桥,苏轼对此十分恐惧。


但章惇却满不在乎,不仅大步走过独木桥,还冒险在悬崖峭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此一游”。


苏轼看到章惇如此铤而走险,既认为他胆识过人,却又觉得他拿生命当儿戏,可能是个凶狠狂妄的人。


果然,如苏轼所料,章惇后来掌权后,迫害同僚,做事毒辣,就连好友苏轼都不放过。


因苏轼反对变法,他便处处对其打压,之后更是利用文字狱陷害苏轼,将苏轼贬出京城。


人们常说:

“聪者听其意;敏者观其行。”


很多时候,言语或许能够骗人,但人的行为举止,却是经年累月刻在骨子里的。


行为体现着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更展现出一个人的欲望和野心。


所以,任何时候,观看一个人的行为,都是识人最重要的技能。


观其一步一行,推测其意图;察其一举一动,琢磨其心性。


这样的做法,会让你看清楚人心,辨别真假,明哲保身。


03

观其貌,知其内


《无常经》中有句话: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


人的外表相貌,往往就是他灵魂的模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