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晚安曲《深夜的歌》
/张过年
文/南川大叔
新年新气象,又到了新的一年,必须做点什么才行,除了总结去年的各种,也要立点新的flag才算有仪式感。
于是我们在朋友圈就看到了各种flag:
不瘦20斤不改头像!
学会理财,今年存够10万元!
看完50本书!
结果呢?吃饭的时候一顿都不少,双十一剁手剁得比谁都欢,一本书从年头放到了年尾,早已经落满了灰尘……
不用到年尾,甚至只是第二天,我们就能把昨天立的宏伟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看到朋友圈里别人都瘦了、买房买车了、晒出书单了,才猛然惊醒,好像自己也曾经立过这个目标。
难道我们注定是个loser?
难道我们的目标永远实现不了了吗?
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只能浑浑噩噩了吗?
其实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定的计划不靠谱。
很多时候我们定计划真的是为了实现吗?
更多的时候,我们定计划,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当我们的大脑一片混乱的时,会自然而然的感到恐慌。
不知道明天该干啥,明年该干啥,未来三年该干啥。
别的人都在有序前进,只有我毫无目标,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这时候,我们定计划,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缓解焦虑。
我们定计划时轻松无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瘦个20斤,再挣个10万块。
当我们写下这些计划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演练出那些从未实现过的梦想,好像我们已经立即实现了计划。
于是我们就会感到十分安心,焦虑被最大程度的缓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是说人们天生就有这样一种能力,会把已经完成的事情很快忘记,而未完成的事情则一直记忆深刻。
这是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所做的一个实验。
她在实验中,让人们去做22件简单的工作,有的工作可以全部做完,而有的工作只做一半就被阻止。
做完实验后,立刻询问人们做过的工作,结果没有完成的工作被记住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记住了43%。
我们所立的flag,正是那些我们惦念已久却未完成之事。
而这些事,要完成并不容易,要付出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努力,大脑长期记忆着这些事情,将会使我们内心增加负担。
而一个几分钟就可以制定好的计划,可以消除我们的焦虑。
让我们大脑在演练这件事的过程中,以为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件事。
于是,我们定完计划之后,行动力反而更加弱了,而且很容易忘却这件事。
这就是为什么新年flag总是实现不了的缘故。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可能陷入了
习得性无助。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响起,狗就会被电击。
狗在笼子里,无处可逃,多次反复之后,就算把笼子门打开,当蜂音器响起,狗都不知道要逃跑,而是好像被电击一样开始呻吟。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因为有过太多次失败的经历,于是觉得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年纪越大,越没有动力去实现梦想和计划,因为我们一直在失败。
即使在新的一年里,又一次确定好了目标,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目标仅仅是目标,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就是连自己都变得不相信自己,这种不信任藏在潜意识里,甚至在你靠近目标时,会让你感到无比恐慌,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做得到。
前两天,一位粉丝告诉我,她多年减肥,如今终于瘦了下来,可是她很讨厌自己瘦下来的样子,她决定要重新胖起来。
她说,感觉自己瘦下来就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感觉人生毫无意义。
瘦下来原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怎么就这样实现了呢?
她瘦下来后,无比厌恶自己,讨厌这个瘦瘦的自己,还是觉得胖胖的自己比较自在。
当我们定下一个目标,却总是失败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自我,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把这种失败归结为天生的、不可抗因素。
让这种无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与它共存,还享受这种无能。
但其实,并非是我们不行,也不是目标太远,在正确的方法下,实现目标往往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和做到之间,是一个银河的距离。
我们都是在这河里挣扎的普通人。
既然已经立了flag,那怎能有不实现的道理呢?
不该是定计划的时候很爽、完成时很苦。
而应该是定计划的时候很苦,完成计划时很爽。
要告诉自己,这是要完成的计划,而不是要供起来当摆设的。
所以定计划时,不要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
比如月瘦30斤,可能吗?
你每天瘦一斤,不吃不喝一个月,差不多能达到,但一个月之后,怕是
你的命已经没了半条。
所以,认真结合自身的情况,一切从能做得到出发,慎重的定下一个目标。
每个人的接受程度都不同,健身达人每天的计划可能是运动四小时。
但是如果是刚开始运动的小白,直接把健身达人的计划拿来用,那可能第二天就会放弃了。
制定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要定一个读书计划,
那我们首先要想想:
自己每天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有多少?
自己喜欢读哪一类书?
自己必须要读的又是哪一类书?
自己的目标最多需要多久可以实现?
用纸和笔记录下上面的这几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结合实际情况,了解自我制定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越烧脑,后期实施计划起来,才越容易。
如果你只是写下,一年读完50本书,假如你每天工作12小时,回到家都累成狗了,还怎么看书呢?
宏伟的目标不细化就没有任何意义。
逐渐加量,长年累月,这才是坚持的正确姿势。
所以年度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
聪明的人总是在立下一个年度flag之后,顺便做一套月度计划、周计划,最后细化到每天计划,甚至细化到每个小时每分钟。
比如上面我所说的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