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众号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如果不想错过《
思维纪要号
》的文章,请设“星标”并且经常点击“在看”,感谢大家支持!
本公众号是《思维纪要社》的备用账号,通道↓↓↓
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感谢理解
Q: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什么?
A: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债,其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期限和用途。与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更长,通常为20年、30年和50年。"特别"主要体现在资金的使用目的上,历史上这类国债多用于形成国家资产和应对超预期冲击,例如2020年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
此外,特别国债一般不计入财政赤字,具有专款专用的特性。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在未来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示着这可能成为未来财政政策的一个常态化工具。
Q
: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发行节奏是怎么样?接下去是否有购买机会?
A:2024年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特别国债的发行计划,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发行计划有两个显著特点:
1.发行周期长:与历史经验相比,本轮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较长,分为22期,从5月17日开始首次发行,直至11月底结束。这种安排缓解了市场对供给压力的担忧,因为历史上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非常快,通常在1-2个月内完成,如1998年的1期、2007年的8期和2020年的4期。
2.超长期限:本轮特别国债的期限结构为20年、30年和50年,没有10年以下的期限。具体来说,20年期限的国债计划发行7次,30年期限的12次,50年期限的3次。这种结构丰富了超长期限资产的定价,为市场提供了定价参考,尤其是对于超长期限的地方债。
当前市场处于资产荒的环境中,拉长的发行周期有助于平缓资产配置节奏,使得整体发行压力小于市场预期。此外,超长期限国债的发行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定价锚。
Q: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债市的影响如何?
A: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和政策层面。政策效果的评估需要长期观察,所以短期内,市场更关注二级市场的供给情况。
从供给端看,市场最初担心供给过快可能会影响流动性和机构配置能力。然而,
5月至11月的发行节奏好于预期,对市场冲击较小。同时,央行拥有丰富的工具来调节流动性,如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麻辣粉续作和降准等,因此流动性冲击也有限。
从需求端看,保险、银行对超长期国债的兴趣较大。在当前资产荒环境下,各机构面临资产欠配压力,对优质高息资产的需求强烈。超长期利率债在漂息方面具有优势,吸引了包括保险、农商行、非银机构和券商自营等在内的多种投资者增加对超长债的博弈。
尽管需求旺盛,但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关注偿债风险,特别是在超长期利率债的绝对位置已非常低的情况下。央行曾提示合理区间可能在
2.5%-3.0%,但目前30年国债的收益率已低于2.5%,且目前还在下降,今天下了1.5BP左右。因此,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合理评估超长端的风险,并考虑委托人或投资人是否能承受相应的久期波动风险。
Q: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个人投资者是否适合购买?是否有更加合适的参与方式?
A:个人投资者在国债投资方面有多种渠道。我国国债主要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种类型,针对不同发行对象。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而记账式国债主要在一级市场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记账式国债。
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公司等渠道购买。这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新品种选择。投资国债时,投资者需明确收益来源,包括票息和资本利得两部分。在当前行情下,资本利得的贡献可能较高。
建议个人投资者在购买国债后,进行长期跟踪,关注市场波动风险。虽然债市环境目前相对友好,但技术性因素可能会引起市场扰动。投资者应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关注市场趋势,合理评估风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
Q:
5月的金融数据表现如何?
A:目前对金融数据的关注点已经从其对债券市场的领先性指导意义,转变为对其结构性变化的分析。金融数据总量稳定,但结构偏弱,尤其是信贷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的强势,对二级市场波动的影响有限。
5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总量同比增速为8.4%,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提速。预计三季度将迎来政府债券供给高峰。从结构上看,居民端和企业端表现较弱,居民端可能与房地产市场挂钩,企业端投资意愿不强,这与当前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相符。李强总理提到,我们正处于固本培元的阶段,因此不应过分苛求金融数据的数字增长,而应关注结构性改善和边际转好的积极因素。
M1受手工补息影响,同比增速降至历史低位,为-4.2%。M2同比增速为7.0%,总体上符合市场预期,没有超出预期的点。
Q:
近期债市表现如何?
A:债市最近表现引人注目,上周呈现V字形走势。前三天市场资金宽松,
非衍
机构等的配置力度加大,尤其是基金倾向于久期策略和波段策略,导致交易盘快速进场,利率快速下行。后两天资金紧,交易节奏放缓,伴随止盈盘出现,长端利率债小幅上行。
期限利差曲线上周走扩,短端利率下行逻辑顺畅。同时,市场对长端利率的波动不需要过度解读,因为它主要由边际买盘和卖盘力量决定。
只要大逻辑不变,没有结构性大变化,债市趋势上无风险,短端可能的小幅度波动对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来说,实际上提供了操作空间,可视为利好。
Q:
近期债券市场是否有一些值得我们来关注的事件?未来市场可以如何来进行展望?
A:政策方面没有太多增量信息。上周上海陆家嘴会议上,潘行长对货币政策进行了指导,坚持了货币政策支持性的立场,并阐述了未来政策框架。传统的利率走廊与利率传导机制是从麻辣粉(MLF)到LPR,再到银行的存款利率。将来,央行可能弱化了麻辣粉的意义,同时提升了短端逆回购操作利率的重要性,特别是7天逆回购。所以未来市场将更多关注DR007作为短端利率指标,而长端则关注LPR。
上周资金面因临近季度末和税期走款而紧张,尤其是银行间资金非常紧张,但非银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导致流动性分层和交易行为变化。
机构行为上,市场对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预期较为一致,因此更多关注技术性因素和机构投资诉求。基金倾向于久期策略和波段操作,而农商行和城商行上周减持了
7年以上的利率债,可能与监管指导有关。
后续策略上,债市整体环境仍然偏友好,建议策略上保持久期,不轻易看空,同时关注超长端的交易性机会。
Q:季末的债市波动是否可以持续?应该如何应对?
A:当前债市处于一个窄幅波动的交易周期,波动是否持续需关注核心因素是否有变。上周资金链和监管动向变化对市场影响较大。短期内,预计央行不会收紧资金面,如今天央行逆回购放量3000亿,显示出对资金面的支持。因此,对于资金面的实点性扰动可以忽略,预期行情将回归正常。
监管动向变化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指引,虽然可能影响部分机构的操作行为,但不构成核心扰动。债市风险目前可控,固收类产品如债基仍是可配置的品种。在资金面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止盈或止损操作。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债市对投资者非常友好,建议长期持有。如果投资者认为长端久期产品的波动超出可接受范围,可以适当调整策略,选择短久期产品以降低波动。总体而言,债市策略应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Q:
从资产配置角度,近期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债券配置有什么建议?
A:优先推荐无风险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尤其是债券基金。尽管之前市场对超长端债券存在监管指导风险的担忧,但目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以及各方面的解读都显示,市场正在寻找合理的定价区间。
每个投资主体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位置。因此,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度延长投资久期,从之前关注的中短债转向中长期债券,特别是超长期的特别国债等产品。
Q:债市分析主要可以关注哪些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A:债市分析框架是一个复杂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市场供求关系、机构行为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和机构有不同的分析框架、操作行为和投资目标。以下从公募基金角度距举例:
1.基本面:尽管当前债券市场对宏观和高频数据的反应较为分化,但从长远来看,基本面仍是决定债市配置逻辑的关键。公募基金需要持续跟踪高频数据,并进行前瞻性判断,以修正后续操作。
2.政策面:在基本面变化不明显时,政策面的指引尤为重要。除了关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总量政策,监管政策的变化也是长期跟踪的重点。
3.资金面:资金面的松紧程度类似于水温计,反映资金供需关系,影响机构负债端成本和加杠杆的难易程度,尤其对短端债券市场影响较大。
4.市场供求关系与机构行为:在基本面和政策面没有明显分歧时,债市行情可能更多由微观层面的操作行为和交易习惯决定,这些边际力量对当天债市各期限资产的涨跌幅有显著影响。
Q:
目前市场上配置什么样的品种的债券基金合适?
A:南华瑞恒中短债产品是本公司表现较好的投资选择之一,特别适合担心久期风险的投资者。这款产品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基础配置,因其策略稳健,不采取过于激进的久期策略,整体持仓稳定。南华瑞恒的波动性处于合理范围,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承担,且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
Q:
相比同类的产品,南华瑞恒中短债的优势有哪些?
A:南华瑞恒中短债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可控:公司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严格,不会为了追求收益而过度下沉信用资质。
2.久期较短:产品久期较短,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利率风险较低。
3.回报可观:以中债综合财富指数一年以内的部分为代表跟踪指数,2021年至2023年的年收益率分别为2.85%、2.34%和2.64%,显示出稳健的收益表现。
4.投向优质:主要投资于流动性好的中短期债券,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投债,确保了流动性。同时,投资组合中也包括货币市场工具。
5.收益风险特征:瑞恒的收益风险特征优于货币基金,作为短期理财工具,长期回报也较为可观。
综上,南华瑞恒中短债产品适合追求稳健收益和低风险的投资者,尤其是在当前权益市场震荡的背景下。
Q:
当下适合哪类债基来打底,债基打底的逻辑还在吗?最近债市波动具体可以如何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