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从1990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起,三十多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将健康理念牢牢根植于城市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位居民、每一个角落。威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城市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融合的发展理念,将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健康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于2016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连续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环境和生态是卫生城市建设和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威海市坚持在环境卫生和生态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让“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为广大市民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全力推进全域化卫生创建。威海市连续34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卫生乡村市域全覆盖。开展社区环境换新、蓝绿空间提质、精致空间塑造、低效用地提效等城市更新系列行动,近年来共改造提升菜市场16处,改造老旧小区365个,在中心城区科学设置2189个季节性惠民摊点和23处特色烧烤街区,用精细化管理留住城市“烟火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道路硬化、改厕和市级清洁村庄等实现全覆盖,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成果,荣成市统筹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构建城乡一体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面推进精细化环境管理。采取“网格保洁—巡回管护—应急处置”三级管理方式,确保路面可见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突发污染30分钟处置到位,成为全省首批实现主次干道深度保洁100%全覆盖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及时高效,焚烧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探索出符合威海实际的“精、全、智、融”垃圾分类工作模式,镇街社区、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垃圾分类覆盖率均提升至100%。推动智慧城管平台拓展升级,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率达到99.7%。推进城市绿化共治共享,将绿道建设纳入市级重点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建成绿道718.86公里;全市266处口袋公园相继建成,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08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全方位推进优化生态环境。威海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入选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等。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移动源、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严格落实专项督查、问题曝光、销号管理、预警约谈、生态补偿、考核问责“六项机制”,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八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地级市,PM2.5浓度在全省唯一连续3年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严格落实河湖湾长制,强化水质预警、通报、督办、帮扶机制,开展入海排污口巩固提升、岸滩垃圾污染防治、渔港码头环境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重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100%、连续5年全省最优。加强土壤与地下水协同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达到100%。
威海市作为首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服务更优质。
高质量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成功获批“十四五”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学科)7个,胸痛和卒中中心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相应专科医院全覆盖。启动省市共建华东区域中医骨伤诊疗中心项目,助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打造国家级中医骨伤医疗高地。多家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大幅提升,其中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卫人民医院、文登整骨医院在各自领域排名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前十,市立医院、市中心医院考核成绩排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前20%。深入推进基层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100%基层医疗机构达到省提升标准和国家基本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医共体中心药房全覆盖;乳山市健全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2023年度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高标准落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建立完善涵盖婚孕前、产前和新生儿各阶段的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率先整合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率先实施免费无创DNA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羊水穿刺和超声产前诊断等市级免费项目,筛查诊断率达到99%以上;率先将免费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病种由省定4种扩至52种,筛查率达到99.9%以上。率先以三年为一周期将免费两癌检查项目目标人群扩展至城乡适龄妇女,实施城乡适龄妇女全覆盖。将建设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为年度出生常住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婴幼儿养育照护套装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威海市妇幼保健院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2023年度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政府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100%,建成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8个,文登区被评为山东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组建73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优先与社区养老机构及居家老年人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90%以上,162处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疗巡诊和双向转诊服务常态化。
高水平创建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1.85亿元,节约医保基金1.1亿元;率先探索“中医日间病房”住院模式改革,以针灸类为主的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下降约1100元。在全国首创中药集中配送模式,推行采购、调剂、煎制、配送、追溯、监管“六统一”,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5个,辐射全部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服务群众109余万人次,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威海中医药改革经验先后入选全国中医药十大新闻、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多次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推广。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在72个镇(街道)建立80家艾灸体验馆,为群众免费提供艾灸体验、健康宣教、艾灸礼包,累计惠及群众90余万人次,“治未病”健康理念在威海蔚然成风。
健康素养提升是实现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前提。威海市牢牢把握预防为主方针,精心搭建多元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平台,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使其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2023年威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01%,位居全省前列。
多层次打造健康教育宣传矩阵。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合作,开设健康威海、健康在身边等系列健康节目和专栏,定期解读卫生健康政策、更新卫生健康知识。在城乡社区、交通场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广泛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利用电子屏播放健康科普标语。建设12处市级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组建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涵盖各行各业专家344名,创作科普作品2400余件。聚焦“食在威海、营养健康”主题,制作系列知识漫画手册、100个科普短视频,建成具有威海特色的食品营养科普知识库。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开展“健康巡讲五进”及下村巡诊活动,每年对全市2431个行政村巡诊一遍。
全方位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在全省率先实现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所辖区市全部完成省级健康促进区(市)建设,2023年文登区健康县区建设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加快推进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预警,在全省率先实现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全覆盖;强化营养健康指导,2家单位被确定为国家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培养国家级营养指导员374名,营养指导员配比达每万人1.28名;探索推行“协作组、网格化”服务,将营养指导员分成90个协助组,覆盖全市425个社区、单位,指导服务300余次,惠及40万余人。大力实施“营养惠民”工程,建成城乡老年餐桌1107处,制作推出“四季食谱”等营养食谱20余套,日均服务老年人3万人次;组织研发中小学标准化菜谱242道,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降至3%以下。累计建成健康促进医院、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企业、食堂(餐厅)等10余类健康细胞5000余家,53人获评省级职业健康达人称号;出台《威海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无烟党政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助力培育市民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