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不仅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变化,还会对男性的免疫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斯特恩斯(Stephen Stearns)曾说过,“做男人会让你生病”。
的确,男性往往比女性更难战胜传染病。之所以有这些差异,潜在原因不止一个。也许,男性接触传染病的机会要多于女性;或者,在对抗传染病方面,男性的生物化学机制不及女性——这一假说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
睾酮会抑制免疫功能,与此同时,雌二醇(女性分泌的主要雌性激素)则能增强免疫功能。(不过,雌二醇也会增加女性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这也是自然选择做出的一种权衡,为了让雌二醇在繁衍中发挥作用,它宁愿让雌性承担这种风险。)
研究人员已经在野生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身上发现,睾酮会损害免疫功能、加剧感染以及增加由此带来的死亡率。人类当中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还有待观察,但从传染病高发地区收集的人类数据来看,两者似乎是吻合的。
2005年,在洪都拉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未感染个体相比,疟疾患者体内的睾酮水平较低。当患者痊愈后,他们体内的睾酮水平就恢复到了与对照组一致的水平。
传染病并非男性需要担心的唯一疾病类型。
睾酮和其他性激素还与更高的癌症风险存在关联,尤其是前列腺癌。比如,睾酮水平较高的人群罹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往往更大。这又一次表明,生儿育女比长命百岁更重要。
那么,为什么雄性动物会容忍睾酮的这些负面影响呢?
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是,与雌性相比,睾酮给雄性哺乳动物带来的潜在繁殖收益是巨大的。
对雄性动物的适应度来说,交配机会是一大制约因素。可以想象,一个雄性动物在一年时间里与100个不同雌性交配,它就有可能繁殖出100个或更多的后代。
而对雌性动物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一夫多妻制在哺乳动物、其他灵长类动物以及许多人类社会中盛行,而鉴于两性在适应度上面临的制约不同,这恰好体现出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雌性也可以通过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来增加它们的适应度,但不是通过生育更多的后代。
从本质上说,雄性哺乳动物之所以愿意分泌睾酮这种代价高昂的激素、扩增肌肉这种代价高昂的身体组织、从事高风险活动,就是因为对它们的适应度来说,其间蕴藏的潜在收益实在太高了。
如果我们是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这套机制是说得通的。那它适用于当今的男性吗?也许吧。
虽然人类受到社会文明的巨大影响,但自然选择的长期影响(性状变异、性状遗传等)终将难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