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起点财经
只传播有价值的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怎么一夜之间外国小姐姐都不见了? ... ·  昨天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昨天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昨天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起点财经

跳涨14%!京沪发生了什么

起点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23 13:09

正文

图片由Pexels提供

作者:刘晓博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文章已获授权


昨天(1月21日)下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经济增长数据: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这个成绩单虽然不错,但谈不上惊艳。
不过,如果你用2024年的数据跟2023年统计公报里的GDP做对比,就会发现,北京GDP的名义增速竟然高达13.9%!
这就不是惊艳的问题了,而是令人震撼!
下图是“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的数据。当时公布的2023年GDP数据为43760.7亿元。
而2024年的GDP为49843.1亿元,所以这1年的“名义增速”高达惊人的13.9%。
上海的情况也差不多。
去年1到3季度,上海的经济增速还是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几天公布的全年GDP数据为53926.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0%。
上海不仅顺利完成了全年GDP增长目标,追平了全国水平,还创下了惊人的名义增速。
下图是上海2023年统计公报里的GDP数据,当时官宣的是47218.66亿元。
用最新公布的2024年数据跟2023年公报数据相比,名义增速高达14.1%!
北京、上海到底发生了什么?GDP数据突然飙升?
这跟第五次经济普查有关。
中国每5年搞一次经济普查(逢3和8的年份),普查后往往对过去5年的经济数据做修正。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
这一轮GDP上修中,北京和上海是“分蛋糕”收益最大的省市。
普查后北京2023年的GDP修订为47353.7亿元,比统计公报数据上调了3593亿元!
上海2023年GDP则上修到了51404.47亿元,增加了4185.8亿元!
全国的增量是3.4万亿,而京沪就占了7700多亿,占比高达23%。
而这,就是北京、上海2024年GDP“名义增速”突然大增的原因。大家在比较各省市GDP的时候,看的是名义数据。翻译成白话就是:名义增速决定你的排名。
有意思的是,几乎每次经济普查之后,北京、上海的经济数据都会出现一次跳升。
最典型是第四次经济普查(2018年)。
在那次普查中,2018年的GDP调整为9192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972亿元,增幅为2.1%。
北京和上海分别上调了约2786亿元和3332亿元,两市加起来占了全国增量的32%。
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中,山东省一次性“挤出水分”接近1万亿,天津“挤水分”5400多亿元。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北方省份也都是“挤水分”的大户。
第四次经济普查拉大了两大差距:南北差距,其他城市跟京沪的差距。
如今,第五次经济普查中,北京、上海再次成为受益大户,数据跃升、跟其他城市的差距将拉大。
比如重庆、天津在此次普查中分别调升了468亿元和474亿元。
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尚未公布,但估计即便上调,也没有京沪的幅度大。

由此将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经济普查,京沪相对其他城市的优势会有所扩大,而在非普查年份里,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
这是为什么?
GDP历来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我只能从纯经济角度做一些解释。
我的理解是:每一轮经济普查前后或普查中,都会有统计规则的修订,大城市容易成为规则修订的受益者。
比如从2016年起,国家把科技研发投入计入GDP;后来,这个规则修订进一步体现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中。科技研发投入绝对值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所以,这一规则的变化,让大城市特别是京沪深最受益。
刚刚结束的第五次经济普查中,3.4万亿新计算出来的GDP里,有1.34万亿来自对我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房租”计算规则的调整。换句话说,你自己买、自己住的房子,也要折算租金计入GDP。
在西方发达国家,虚拟房租是按照市场租金水平计算的。中国之前租房市场不发达,是按照成本法核算的。所谓成本法,就是按照房屋造价(或初始价格)按照使用年限折旧计算。
而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房屋10到20年都没有交易,按照房产证上的价格计算折旧,低估了GDP。改为租金法之后,体现了通胀因素和最新价格,让中国房地产行业GDP暴增了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