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41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星球密语—达叔周报+扎根深处的生意》。
算是文章:
沙漠和骆驼也会通胀。。
的续篇。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出来旅游,全部的吃喝玩乐+路线,都是达婶安排的,达叔只负责开车、拍照,讲故事。
保证无论回到酒店多晚,要坚持日更三千字。
今天,绕一圈,回到西宁了。
明天回上海。
医疗问,你出门旅游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达叔说,十几年前,我去欧洲旅游,看各种城堡、皇宫,餐厅吃饭,逛商场,就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靠房子赚钱。
古今,中外,都是这个德行。
城市旅游,更明显一些。
像我们这样的西北自驾游,主要看风景,貌似要距离房子远一些,但仔细想,也没差多远。
酒店住宿,是房子的生意;
餐饮吃饭,是房子的生意;
莫高窟、博物馆、甚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嘉峪关,也是去看那里的建筑物、还是房子。
水上雅丹、翡翠湖、张掖的七彩丹霞,主要是看风景的,但从园区入口到出口,都有自己的商场、有摊点。
卖各种纪念品之类的。
哪个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只是单纯的景点?
东台吉乃尔湖。
据说前几年这个景点消失了,压根没人来看,今年又重现的,然后被我们看到了。
满意么?
不满意。
周围啥配套设施都没有,乱糟糟的,连维持秩序的人都没有,被老年人都吐槽,不会做生意。
还有一个,就是U型公路,也是单纯的看风景,周围也没啥房子,只有几个零星的摊位,卖冰激凌和咖啡。
然后,就变成了血色公路。
据说每年,都有女生在这条公路上拍照,然后被车撞飞了。
为什么会被撞飞?
就是这里没有商业利益,就没有人来维持秩序。
但凡这个景点两边,有一排排的建筑物,有各种商家做生意,你想在这里被车撞?
扯个什么蛋。
你想自杀,想被车撞,也滚远点,别影响店铺老板做生意,多晦气,他们看到你危险动作,一定会制止你的。
环保人士告诉你,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商业人士告诉你,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就如同在医疗里,你的主治医生,可能比你的亲人,都更希望你别死在他手里。
上次达叔写,
沙漠和骆驼也会通胀。。
文中分析了景区、驼号、养骆驼、牵骆驼,所有和骆驼相关的人。
他们在40多度的沙漠里,吭哧吭哧的牵骆驼,赚钱干啥?
买房。
那个给我们牵骆驼,给我们拍照,赚了我们100块钱的家伙,他一边拍照,一边感慨是什么?
你们是幸福的,一家人能来旅游。
我的父母,去世了,想带他们出去玩,也没机会了。
我要是早点多赚钱,就能多带他们玩,早点住上好房子。
他多大?
四十多岁的样子,晒的漆黑,分辨不清特别准确的年纪,也没好意思问具体年龄。
在这样的地方,没人关心具体的房价,也没人关心涨跌,只是单纯的想,让家人早点过上好日子。
这种朴素的愿望,亿万个朴素的愿望,才是房产万亿、十万亿规模的最底层支撑。
他们没想过涨跌,只是恰巧货币超发,对房产类的资产进行了普惠性增殖。
正是因为这种房产的普惠性,才会有人说,它具有人民性。
让数以千万、亿计的牵骆驼体力劳动者,半生辛苦,被埋在房价的跌幅里,既不正义,也不明智。
在莫高窟,有一个著名的道士,叫王圆箓,在文化界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哪里人?
湖北麻城人。
生活在什么年代?
1849-1931年。
小时候,家里也穷的揭不开锅,没饭吃,也没好的就业,怎么办?
到处瞎逛,浪到了甘肃当兵,再然后脱离军营,变成了道士。
48岁,到了敦煌莫高窟,赚了点钱之后,干什么?
在莫高窟,给自己建个房子。
就是现在的第16窟东侧的太清道观。
看到了么?
即使在如此混乱的年代,已经出了家的道士,但凡有点钱,还是想着要给自己搞个好房子。
这,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嘉峪关,有的将军建了城楼,有的将军在城楼里建了个关帝庙,建了各种公共使用的房子。
这些建了房子的家伙,青史留名了。
没建房子的,即使是当时他们的长官,也是没啥鸟用,放在历史长河里,就没有作品了。
600多年过去,能留下点作品的,就那几个搞房子的。
看过三体的人,对一个细节有印象,当时地球可能要被占领了,要给其他文明留点信息。
载体是什么?
想一群人类最聪明的大脑,想了各种各种高科技的方案。
最后发现,最好的方案,就是把文字信息,刻在石头上。
放在现实的世界里,很多聪明的大脑,从各种角度去想赚钱,也想了各种高科技的方案。
最后发现,还是买卖房子,收租赚钱,才是最好的方案。
大道至简。
简到什么程度?
简到绝大不多数的商业媒体,都不好意思介绍这个方案。
达叔有想过,他们为啥不介绍,原因有几个:
1,他们认为,太简单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还是其他的电商、AI、流量、科技等更有噱头;
2,这些小编他们自己,也想买房,也买不起房,也在咒骂房价过高,等着暴跌捡漏。
3,这种赚钱的方案,上面主管部门不让写,都学会,太容易躺平了,不方便继续压榨。
返程的路上,路过祁连山大草原。
草原上,有一些景点,油菜花、蒙古包、可以骑马,可以射箭,还有一些摆摊卖的特产。
达婶问,牛肉干多少钱一斤?
老板说,100元。
达婶问,50,卖不卖?
老板说,卖。
这个场景,一下就把我们几个弄懵逼了,都啥年代了,还能这么砍价的么?
在上海生活太久,买东西都是明码标价,把砍价的技能点,给忘记了,退化了。
但达婶还记得,而且对半砍。
结果卖牛肉干的老板,还爽快的答应了,说明那个牛肉干的老板,也很适应砍价。
在这样的商业环境里,老板喊出100,就是让你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