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在餐厅吃饭,听到一位妈妈跟自己的女儿“开玩笑”:
“当时生你的时候,我肚子痛,就像便秘那样,我赶紧就往厕所跑。
结果还没坐到马桶上就拉出来了,回头一看,那个孩子就是你。
仔细看了眼,是个女孩,我就赶紧冲了厕所。
结果你太大了,我没冲下去,不得已就只能把你带回家养大啦……”
后面的对话我没忍心继续听,只是那个8、9岁的小女孩涨红了脸,想跟妈妈辩驳几句,却又不敢顶嘴的样子。
在我心里记了很久很久。
——鹿妈
◆
◆
◆
文 | 豆妈
来源 | 女儿派主笔 ,二胎女儿妈妈
6月7号,距离山东滨州中考,还有3天。
然而初三女孩杨瑞立(小名丽丽)再也没法走进考场,杀害她的人,是她的亲生父亲杨爱静。
杨爱静一直有家暴的倾向,每次动手打老婆,丽丽都会站出来保护妈妈。
逐渐,丽丽也成了被父亲家暴的对象。
每次动手,总是因为琐事。
“不去走亲戚,看手机不刷碗,不去洗澡,都有可能打她,砸桌子砸门,家里的碗没有一个成双成对的。”
而弟弟就受到了父亲的优待,杨爱静总是给他买东西,各种宠着。
最近一两年,杨爱静开始不愿意供女儿读书,虽然女儿的成绩一向优异。
“女孩子念书没用,白养,还不如去打工。以后我还要给儿子娶媳妇、买房、买车。”
丽丽跟父亲说:“爸爸,我比弟弟大那么多,念好书了,以后可以帮弟弟。”
杨爱静却觉得:“一个女孩子不用在外面花那闲钱。”
丽丽想再为自己辩解几句,杨爱静直接甩了她两个耳光。
(杨瑞立生前照片和求救信)
中考前3天,父女俩爆发争吵。
杨瑞立的弟弟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爸爸进屋拿了一把刀,把我关在门外。听到父亲问姐姐‘服不服’,姐姐求饶说‘服’,后来就没了声响。
之后,父亲一个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门缝里,姐姐已经倒在了地上,身上都是血。”
后来去过殡仪馆的亲人说,杨瑞立的身上,除了胸部有两处刀伤,腹部和胳膊也各有一处刀伤......
有人说,杨瑞立如果没死,将来可能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玉。
而苏明玉无疑是幸运的。
因为她实现了大多数女孩咬牙切齿也要完成的逆风翻盘,为自己博出了一场自如的生活。
然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樊胜美。
这些女孩子,深陷于原生家庭的沼泽地,爬不出来也洗不干净,最后被杀于无形。
樊胜美在剧里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你费尽心思想要挣脱的,其实早已经已原封不动地,刻进了你的骨血里。
看《每日人物》的采访,有个女孩的自述刺痛了我的心。
她叫宁宁。
因为是女孩,所以生下来就被丢在路边,后来她妈妈不知怎么,又把她抱回去。
从小到大,无数人无数次地向宁宁传达这个故事,讲多了就变了味,变成了她命大脸皮厚,父母都不想要她,还丢不掉。
因为是女孩,她七岁还没上学。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上学,她每天都会等哥哥放学回家,背起哥哥的书包,向爸妈暗示:“看,我背得动,再重我都背得动。”
后来好不容易有学上,到了初中,她爸爸把自己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拿出来给她哥哥盖新房。
而她,因为92块钱的资料费被痛打一顿。
她妈对她也没好脸色,开口闭口就是“不要脸”、“贱货”,还总当着同学的面骂她“不招人稀罕的婊子”。
时间长了,学校里的同学也互相开玩笑地喊她“臭不要脸的”“贱人”。
这个世界上从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针刺不到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疼。
后来宁宁为了逃离这个家拼命学习,但也变成了刺猬性格。
“不容易相信别人,总是伤人,自己也吃了很多亏,成长经历中的伤痕至今无法完全修复。”
原生家庭这根刺,哪怕拔掉了,也会留下一个血淋淋的窟窿,无法愈合。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
“强迫性重复”。
指的是人们容易陷入原生家庭的交往模式,内化父母给予我们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征。
我朋友就这样。
从小到大,她爸妈总是跟她说这样的话:
“我们家条件也就普通,你是姐姐,你不帮衬着点弟弟,以后他怎么办?”
“你们可是手足啊,你怎么能不管你弟弟呢?是不是我们教育出了问题,教出了个你这么没心没肺的孩子!”
“养了你二十多年,你还找我要嫁妆?你还有没有点良心,钱都给你了你弟弟婚房怎么办?”
这样的话听久了,朋友真的被洗脑成功。
我跟她深夜聊心,劝她关心一下自己。
她反而自我宽慰:“我就这么一个弟弟,我不养他谁还能养他呢?”
后来,她弟弟被查出来肾脏有些问题,我陪她去医院。
医生对她妈妈说:“你儿子肾有些小毛病。”
她妈当场就给医生跪下了,不停地问:“严重吗?会威胁生命吗?我儿子是我们家的希望他可不能死啊?
医生你可得救救他啊!需要移植吗?我女儿很健康她可以移植的。”
当着自己女儿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医生都听不下去,打岔:“你女儿太瘦了,身体看起来不太好,再说也不一定就要移植。”
她妈妈补了一句:“没关系,只要可以治好我儿子,我回家想方设法给女儿养身体。”
我气到脸色发白,而朋友一点反应没有,还应和着她妈妈的话:“医生,我体质很好的,为了我弟弟,我怎么都可以。”
生了儿子,当祖宗一样供着。
生了女儿,就沦为儿子的药引子。
比起不得已,心甘情愿才更可怕。
我知道这不是个例,绝大多数有弟弟/哥哥的女生,都在被迫委屈自己,越往底层越明显。
这些女孩子,被原生家庭吸血到千疮百孔,却还能笑着剜心掏肺:“你还要吗?我还有。”
生下来就被父母当做卫生纸,去给家里的男孩擦屁股。
假如杨瑞立没死,那早晚也会遭原生家庭“埋尸”。
手足情谊成了匕首,孝道成了锁链,终有一天会女孩丧失自我,被这虚假的亲情啃噬殆尽。
生在这样的家庭,女孩子一辈子也就毁了。
有个女生给我们后台写信。
“在世俗里摸爬滚打一圈以后才发现,我终究还是没有跳出原生家庭的半径。
活到三十岁才发现,我们这些女孩,一生污秽才喜乐安全,不被爱才是人生常态。”
看着太心疼了。
女儿不是小棉袄吗?
为什么把她带来这世界,又拿这荒谬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去压榨她。
她们本应该享受同等的父母宠爱,却因为是女孩,被迫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行动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请不要让你的女儿成为家庭的牺牲品。
如果你只有一个女儿,请好好爱她,无关性别,无关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