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智能的融入让传统的锁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防卫产品,科技血液的渗透使其具备从未有过的社会价值。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129家智能锁企业,2800多个品牌,2018年出货在1500万套-2000套之间,全行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智能锁的大放异彩让赛道内瞬间就挤满了众多玩家。
其中,有原本深耕传统锁业的老牌厂商、有熟知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不少知名的家电企业、还有为数众多的安防厂商。
今天要谈到的是第四类玩家。
一直以来,安防厂商们做的生意都是针对政府、企业基于视频监控的平安城市项目。
近两年,雷锋网发现,不管是如今安防行业头部的海大宇,还是深耕安防细分场景的智慧眼、眼神科技等中小企业,他们无不推出了基于自身特色及技术优势的智能锁产品。
“确切地说,智能锁是安防视频监控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最佳的融合交汇点,它直接担负起打通家庭物联网的重任。
未来智能锁就像智能视频监控一样,它们并不是一个个呆笨的铁盒,而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智能节点。用户每进出门一次,都在进行一次信息交互。”
眼神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军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这个产品的革新脉络。
“未来,它起到的不仅仅是一把锁的作用,还可以与智能家居后端平台相连接,能够做到远程通话、远程开锁、智能报警、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是各大安防厂商进入C端市场、撬动终端用户、探索IoT布局的最为核心入口之一。”
2015年,部分城市出台新规:公租房门禁、钥匙须绑定租户信息。《规范》要求,公租房入住人员对门禁、钥匙的使用有权限要求。
根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6亿户家庭,在人口集中的城镇中,大约有20%的人口以租房为主,一线城市的租房比例则高达40%;从城市发展及城市资源角度推算,未来预计的租房比例将超过50%。
鉴于这一特殊情况,公租房管理规范化亟待加强,传统机械钥匙或者门禁卡在无法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还无法做到租户信息规范管理,造成因人员流动而带来的严重安全问题。
目前安防业务大概被分为“天网”及“地网”,天网的甲方在于公安;地网的甲方在于社区。在传统厂商拼得火热的天网项目中,地网的强大需求也引得众多参与者进入赛道。
在智慧社区系统中,地网工程主要针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但由于在实际落地应用中光线、遮挡等原因,很多时候,相关视频探头难以捕捉到高质、全面的人脸信息。
而作为社区的组成单元,加配智能锁的房屋就能采集到除了人脸之外的几乎所有进出社区的指纹数据。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可通过智能锁每天反馈的实时信息在线查看各个房屋已入住、未入住,房屋编号等信息。
再来,可以更为高效地统计出入记录信息,实时查看各个房屋的出入记录,包括出入人使用的开门方式、姓名、身份证号码等。
掌握这些信息后,就能做到非法开门记录实时上传,如遇非法开锁,门锁自动回传信息至系统。或提前将犯罪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当犯罪人员入住管辖区域,系统自动提示,可与公安机关联动。
对于物业管理部门来说,通过智能锁可以做到更多细分功能,比如密码、身份证开启,摒弃传统机械钥匙开门,提高入住率。
所以可以看到,近年来高档住宅的智能安防系统配套,已成为开发商销售楼盘的主打卖点之一。
换句话来说,智能锁的更大作用更像是打通了管理部门与社区与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受限于智慧社区内人脸信息并不能被全部掌握,而作为家庭入口,智能锁此时担任的更为重要的角色是数据的交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