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知识雷锋
中国建筑界最富影响力的唯一纯原创自媒体。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UCA事务所合伙人陈柏旭与九源国际董事长江曼联合创始。全球五大洲50名校200余知识雷锋整理提炼,每周为你快递当代建筑最in新知,10分钟洞悉世界建筑最前沿讲座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那些事儿  ·  连生两娃,他为妻子拍下10000张美照惊艳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知识雷锋

台风摩羯:一场惊心动魄的南海历险记

全球知识雷锋  · 公众号  ·  · 2024-09-23 21:03

正文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异常,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今年9月6日登陆我国海南和广东的台风“摩羯”,成为自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秋台风,造成海南全省因灾死亡4人,受伤95人,海口文昌澄迈临高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亿。之后更是在越南造成291人死亡,38人失踪,其残余低涡还能重新加强直抵印度,造成了难以计算的严重破坏。

如何与不确定性的气候共生存,对个人和城市都是严峻的课题。雷锋驻海南记者王思静以生动的记述,带我们亲历台风眼,观察和思考我们所能采取的防范措施。


作为一个刚刚入门的“追风者”,我第一次经历台风摩羯登陆海口的过程,心情复杂得难以形容。


台风的诞生与路径的戏剧性


9月1日夜晚,台风“摩羯”在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生成。次日中午,超级计算机预测它将避开菲律宾吕宋岛的高山削弱,横穿能量最高的南海海面,一路爆发式增强,直扑广东和海南。或许那时,海口气象局已经开始准备焊死大门了。


摩羯路径图(9月3日-9月6日)@zoom earth


然而,我这个合格的“萌新”却对台风的动态毫不关心。当时,我甚至在中气爱的所有推文中手动跳过关于台风的内容,翻看长江流域高温的报道,还一边看一边想:“你看,比海南还热。”


但天有不测风云。9月2日下午,“摩羯”并未如预测般避开吕宋岛,而是斜穿了吕宋岛北部的科迪勒拉山脉——一个以高山闻名的地区。说起吕宋岛北部的山脉,与有“护国神山”之称的台湾中央山脉一样,其高耸绵延的山峰如同台风的“粉碎机”,任何经过的台风都要被“砍一刀”。通常情况下,台风在此削弱,再次入海后因靠近陆地,难以重新增强,登陆时的风力也会大打折扣。


台湾地形3D可视化@寰宇地理人文探索


这也是为什么从1949年至2022年间,有106个台风登陆福建(统计热带风暴级及以上级别),其中70个是二次(或多次)登陆,且大部分为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与首次登陆地点即为福建的台风相比,强度明显偏低。




“摩羯”的强势反扑


摩羯也不例外,被砍一刀的摩羯在3日清晨重新入海,但它作为一个从出生起就把“除名”作为目标的台风,一刻不停地开始重整旗鼓。海南省气象局注意到了这一动向,当日一早便发布四级预警,并称其“可能成为2014年以来,时隔10年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


9月4日,注定是“摩羯”载入史册的一天。凭借前一天吸收的能量和良好的结构基础,它猛烈爆发,一天之内连跳三级:从0时的强热带风暴,一跃成为23时比肩威马逊的超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6级。


摩羯路径及9月4日“三连跳”


然而,这一切我都未能亲眼见证。那几天,台风成为了近期的重大事件,把我的记忆重新分区了。回想起来,9月4日之前的几天我在做什么,已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4日那天,我开着同事的车去市政府送文件,随后在万绿园附近还车,并借了一个手持稳定器,打算拍视频用。当天晚上,我乘公交车回到西海岸的住处。


因为担心第二天海口会进入台风云系范围开始下雨,我下车后直奔超市,与爱人一起采购食物,准备应对台风。在路上,我们遇到很多同样在准备物资的人。他们提着购物袋或桶装水,口音多为北方人。爱人开玩笑说:“是不是这会儿在囤货的都是北方人?”


超市里却比想象中平静,没有出现“抢购”或“空架”的情况。甚至连方便面的货架都还很充足(后来想想,在可能停电停水的情况下,方便面也不太方便)。想着可能断电断水,我觉得自热锅或许更方便些。结账时,我们遇到一位刚下飞机的女士,她好奇地问:“你们是在为台风做准备吗?” 顺势朝着我们购物车探了探,仿佛是在取经,“我刚来海口玩就遇上台风了”,言语间有丝丝忐忑、意外、激动和不知所措。



台风来临前的宁静


当天已经预报台风登陆强度可能接近或超过“威马逊”了。这个名字一提起,就让海南人心有余悸。然而,我却并未特别担心。首先,我从未亲身体验过台风的威力;其次,预测显示它会在雷州半岛登陆,海口可能只是擦边,不会有太大威胁 【1】 ;再次,我查过现在住处的交房时间是2012年,通过搜索当年的新闻,至少从结果来看,它经历过威马逊并且没有大到能上新闻的损失;再次,我们的房型并非南北通透,穿堂风的风险较小;最后,我在周围散步时发现除了路灯和交通灯,没有任何电力设施布置在地面层以上,想必是线缆均位于地下,这样除非输电总线出问题,不然西海岸区域出现停电问题的风险也很低。

注【1】:为了证明我不是瞎说,我在北京的住处位于河道两侧,在偶有十级阵风的北京,又有峡谷效应加持的情况下,河道风力应能接近十二级,这我可就见得多了。而海南地处台风多发地区,建筑抗风能力理应比北京更强。


我最担心的,就是台风卷起什么尖利物品从外侧把窗子砸碎,或者再极端一些干脆把楼吹倒。除此之外,只要躲在远离窗户的内侧,安全挺过台风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就在当晚,台风外围云系的一道强对流螺旋云带在11点左右经过海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闪电频率极高,海草一样一条条肆意扭曲舞动,天空就像一面坏掉了但还会偶尔闪光的巨型LED,把我的脸照得啪啪响。


朋友圈n手当晚雷暴照片



与“摩羯”的正面交锋


9月5日这一天,整个南海被“摩羯”卷走了所有的水汽,反而风平浪静,还出现了美丽的晚霞。但看着路径预测的登陆地点越来越靠近海南,我再也无法自我安慰,又趁着最后的空隙时间多囤了些桶装水和自热食品。昨天还货源充足的5升桶装水,一大早就一桶都不剩了,我便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也已存货不多的1.5升装。


5日海口晚霞(据说4日更好看,但我没看到)


9月5日晚,摩羯的7级风圈上岸,它对海南的影响正式开始。但我好歹也是见过10级阵风大世面的人,由于已经预报10级风圈会在6日中午左右抵达海南,又或者是相对较低的气压导致人容易犯困,因此我睡得很好,甚至10级风圈登陆时我还没有醒来。倒是我爱人因为神经过于兴奋,一晚上听着风声几乎没睡,据她回忆,晚间也有几次较大阵风,但都没能吵醒我。


一个人的成功,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一个台风也是同样。远离了山脉的影响,摩羯在平均水温达到31度的南海不断积蓄能量,强度提升到超过威马逊,经过了第一次眼壁置换,形成了40公里直径深邃的风眼,巨大而紧密的云系覆盖着整个南海,只看云图都能感受到在它前行道路上海南岛的弱小可怜和无助,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摩羯座羡慕嫉妒的剧本。回想起4日爱人对我说:“要不我们躲到三亚去吧?”我说:“台风登陆湛江,海口只是擦个边,问题不大。” 结果自从我说完这句话,在之后两天里,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着长江流域,愣是没让摩羯向北挪动一点儿。等我9月6日早上11点醒来,刚好看到台风中心自5日起第一次向北移动,就仿佛是专门演给我看的。此时10级风圈已经接近海口,并且路线预测表明台风中心横穿海口几乎已成定局,也让前两天还盘算着“如果它登陆湛江,海口刚好能躲过12级风圈”的我彻底死心。


9月4日摩羯南海照@中国气象爱好者


我便赶紧起床来做迎接台风的准备。把沙发搬到屋内离门窗最远的地方,并围成一圈。把食物和饮用水都放在附近,并且为了防止因窗户被吹破导致屋内失温,还把所有衣物也都堆积在附近。同时检查了所有房间的门窗,将每扇窗重新关紧,检查房间门是否可以锁上,为强风到来时细分空间做准备。充分地细分空间,也就是将整个房间划分成各自封闭的小块,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房间不同迎风面的压力差的影响,使各房间门窗承受压力都有所减小。


接着,我们赶在10级风圈到达西海岸前,趁还没有停水停电,抓紧时间吃了泡面,然后回到卧室静静等待。一早上云层还忽明忽暗,偶尔似乎透出些阳光,等到下午2点,海口全市都被10级风圈覆盖,外面就一刻不停地下起雨,风也越来越大了。进入10级风圈,强大的阵风时不时带动风压,将客厅大面积推拉窗吹出“嗖~嗖~”声。我见风还不太大,于是在不同屋内对比了几次卧室和客厅的风声,发现平开窗的密封和降噪效果远超推拉窗。



若是在平时,这小小的风噪或许不会太影响心情,可当你心里知道17级台风马上就要来到你的窗前,那推拉窗所产生的风噪就足以让你崩溃了。因为当你并不知道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到底在哪,又听到它发出各种平时听不到的扭曲的叫声、嘶吼声,心里难免担心它下一秒就要被风完全撕开。事实上,也正因此,在4点20分台风刚登陆文昌不久,我爱人因为听到风噪过度紧张,就主张我们放弃原来的阵地,躲进卫生间里。在我想要表示反对时,她立刻语气严厉地“劝阻”了我,我只好灰溜溜地跟着一起进了卫生间。


卫生间也是平开窗,且开扇面积较小,因此显得格外安静。在靠近17级风圈的过程中,时不时有阵风带动强力的负压,把卫生间门也吹出金属摩擦的尖锐响声。没过多久,我从卫生间窗向外望,看到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水汽笼罩,雨点以秒计算改变着飘落的方向,透过它们,我看到对面楼的灯全都熄灭了,就试着开关洗手间灯,果然是停电了。


出现停电现象的同一时段,我的手机也开始频繁搜索网络,不知是受到断电影响还是基站挂了。就在我的电信和联通在找信号的时候,我爱人的移动卡还能刷抖音,这之后的两个多小时,我就是在卫生间淌着汗,摸着黑,听着她的手机播放各种视频的声音度过的。哦对了,因为她平时跟我共享电信套餐,所以移动手机开的是那种最便宜的套餐,也因此她这几个小时充了好几次流量……之后一直到台风过去,中国移动也没有出现超过5分钟的离线状况,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


一层住户的落地玻璃窗,其中外层玻璃被台风吹起的坚利物砸碎@小火苗🔥


大约下午5点左右开始,12级风圈笼罩海口,并且我们已经都知道当时台风中心最大风力是17级,压力也开始逐渐变大。巨大的阵风开始让我在卫生间里也能听到客厅窗户被风撕扯时发出的吼叫,并且在阵风吹过时,已经可以明显看到装着预备水资源的水桶内水面的南北向晃动,但因为西海岸规划楼层不高,周边少有超过20层的建筑。我住在10层,且楼体是塔式,迎风面小,柱形又利于环流快速通过,因此仅在几次最大阵风吹过时感觉到明显晃动。



风眼中的短暂平静


大约7点30分左右,窗外的风雨声明显减弱,比预计风眼经过时间8点30早了一个小时,估算此时风眼直径仍在40公里左右。又过不多久,风雨渐停,屋内的滴滴声提示供电恢复,我从窗户看到物业工作人员利用风眼经过时间在楼下开展工作,想必之前断电也是为了保护线路和电器人为切断的。窗前有条室外步行街,有工作人员在测试景观灯的受损情况,接通电源后街上即刻灯火通明,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除了外面一个行人都没有,商店全部大门紧闭外,跟平日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知道了风眼直径,约么下次再撞上眼墙得要两个小时之后,我们便利用这段时间又吃了一顿泡面,我也在信号时断时续的时候,发了一条“中场休息”的朋友圈。想着一会儿得再忍受一次17级的狂风,忽然对眼前短暂的平静多了一分留恋。也是在这段时间,当我打开客厅灯时才发现,地面上全都是从窗户那边流过来的积水,竟然快要给整屋地面都铺满一层,这还是在给客厅推拉窗凹槽里塞了吸水纸巾的情况下。我又赶忙去检查卧室,窗户滴水未进,只有飘窗窗台下缘防水未做好的墙面有些返潮。平开窗2:0完胜。



虽然海南北部和雷州半岛多为平地,但毫无疑问这次登陆仍然显著消耗了摩羯的能量,从9点到10点,摩羯12级风圈半径迅速从60公里缩小到30公里,以至于当回南风再次吹来时,再也没了上半场的气势。但出于对超强台风的尊重,我又在卫生间呆了半个小时,到10点20摩羯再次登陆徐闻时,海口已经完全离开12级风圈,并且不久之后,预计也将会在1点20分离开10级风圈。我打扫了客厅里的积水,打开了久违的卧室门,终于又能睡觉了。


台风过后的挑战:从轻敌到直面灾情


这会儿已经是台风登陆3天后了,当天一进风眼就恢复了供水供电,着实让我喜出望外,心里难免会有些轻敌:17级也不过如此嘛。但到了第二天,就开心不起来了。无论小区内外,除了椰子、棕榈一类的树,其他要么歪扭低伏,要么拦腰折断,还有的连根拔起,东倒西歪地躺了一地。物业和市政的工人们一早拉出电锯开始清理,因为几乎所有的道路都被倒下的树木封锁了。



电力倒是不出意料,一点没有受到影响,但因为供水厂也遭台风袭击,供水量严重不足。虽然管线没有问题,但干净自来水仍然成了奢侈品。直到现在,西海岸仍然执行分时供水策略。白天,自来水主要供应商业和公共服务,而居民区停水;在一天中的特定时段,比如晚上11点后到早上9点前,居民楼才会有自来水。幸而是分时供水,不是完全停水,且商户到第二天就纷纷开门营业,如果仅靠之前储存的15升水,还真是要精打细算才能撑到今天。


大约经过一天的道路抢通,网约车在7日下午6点恢复运营。这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与爱人当天为拍摄视频素材,骑共享单车10公里到西海岸渔村荣山寮,但实在不想再骑回去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APP,刚好赶上滴滴恢复运行。


荣山寮作为直面风暴潮的近海渔村,到今天仍然没有通水电网。我到现场时,台风大约刚好登陆越南,即便中心远在360公里外,当时仍带给西海岸一堵堵约1.5米高的浪墙。前晚狂风和海浪席卷沙滩和村子,给村内沿海边地势较低的一侧铺上了一层约10厘米厚的沙子,上面累积成团的椰子、棕榈、海草、贝壳好像是摩羯张狂的警告,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好在沿岸的房屋几乎没有受损,只有几栋当时在落架装修。准备日后新开民宿的房屋,脚手架和工地围挡都被吹得七扭八歪,展示着狂暴的力量。一些观海民宿有着巨大的整面落地玻璃窗,有的贴了胶带加固,有的完全没有贴,但都完好无损。推测是由于荣山寮建筑大多西向,在台风过境期窗户始终与风向平行,并且为了室内设计效果,多数房间的窗户完全不可开启,提供了很好的密封效果,因此受到负压影响较小。



在途经西海岸最北侧靠海的一排住宅楼时,我特意留心看了看,即便是在迎风面,玻璃破损的比例也不超过1%,但确实要比南面的住宅小区破损更多。校友群也有校友证实,她14年时住在五源河公寓A区,那时她家正是面朝大海的最前排,被威马逊直接吹了个穿堂。这次则受惠于近十年北侧盖好了更多的住宅小区,基本没有影响。



后记:应对台风的几点经验


下面是前头写过或没写过的一些抗台经验,因为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观察得来,并没有经过严谨地计算,仅供参考。


先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方面争议比较小:



应对台风的个人经验


1. 要多囤水。

即便台风经过的当时没有断水,也很有可能在之后因为水厂受损而“次生断水”。用惯了召之即来的自来水,可能已经很难想象或者有机会体会停水是什么感觉了。反正我即便是在分时供水的情况下,生活仍然受到严重影响,不只是没法洗澡和冲厕所这么简单,或许只有真正停水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所以一定要多囤水。


2. 装平开窗。

平开窗的开启扇面积相对较小,窗扇与窗框刚性连接,框架完整性比推拉窗更强。我目前住处的平开窗,是最常见的35-40mm断桥铝搭配双层中空白玻璃,锁紧后的密封性非常好,隔音降噪性能远超推拉窗,即便17级强度下,我在卧室和卫生间内所能听到的噪音都极为有限,最大的噪声来源是雨水敲打玻璃面板的声音。而坐在使用推拉窗的客厅就不得不听着狂风呼啸声和窗扇在滑轨内随晃时的咔嗒声饱受煎熬。在如此重大的灾害天气,心情是否过度紧张,对人承受力和判断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平开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在台风天通过排水孔反流的雨水量极少,而推拉窗由于滑轨部缝隙过宽,很容易导致雨水倒灌进室内。(但这些都应建立在选择结实的窗户与墙体间连接方式的基础上,不然就会如同“平安且敞亮”连窗框带防护网一起吹飞了)

“平安且敞亮”和她家阳台原本的样子@93


3. 中国移动。

搞张移动卡备用,别管最后剩下多少信号,有视频刷总比没有强。而且万一灾害真比想象更严重,移动还有固定翼无人机基站备用。


4. 自热食品。

除了各种类似压缩饼干的干粮之外,自热食品绝对是比方便面更好的选择,虽然方便面也可以干嚼……但是,别管是不是水电都停,只要倒入你按第1条储存的凉水,就能吃顿热乎饭,它不香吗?(不要囤积任何需要冰箱冷藏的食品,一旦断电,不仅全都吃不上,连清理都是麻烦)


5. 观察环境。

以台风为例,可以注意观察自己住所周围是否有容易被强风吹倒的东西,比如高大树木、路灯和交通灯、路牌及其他临时塔架——可能会倒向建筑或行人;在强风中可能起飞的物体——有可能砸坏玻璃窗导致室内物品损失;架空强弱电线缆——会增加断电断网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触电或火灾。我所处西海岸属于按照新区模式规划和建设的区域,几乎都是沿方格子种的住宅楼,层高也非常均匀,在20层左右。学过小学数学的朋友都知道,自然界对效率的要求其实是极高的,小学老师应该也都给大家演示过用肥皂水找到连接几个固定点的最短路径的实验。在吹风时也是一样,如果地面附近受到阻碍,大量的风会选择从上空通过,底层的建筑集群会形成一块整体低风区域,这有点像南极企鹅在风暴中堆在一起保暖,或者说在这块区域,房顶才是某个“物体”的“表面”,因此楼群间风力大概率低于台风中心真实风力。这些就是我判断西海岸受台风影响较小的原因。


6. 财产保险。

灾后我见很多人询问如住宅、车辆、作物、鸡鸭等受灾,是否由政府进行赔偿。对与作物和鸡鸭我还不太了解,但个人住宅、车辆,肯定是由个人投保的保险进行赔偿。虽然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购买财产保险很重要,但它仍然是一种损失已经产生后的补偿措施。对于防灾减灾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未雨绸缪,比如确保门窗安装坚固,玻璃硬化,在台风到达前把车停到封闭停车场(在已知台风暴雨可能导致地下室被淹的情况下,可以停到停车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