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辣重口的武汉人,除了喜欢红油辣汤,还总是在看起来清养滋润的食物里,藏下一颗颗叫作“胡椒粉”的重口小炸弹,直接把还沉浸在初尝武汉美食喜悦中的外地人给轰懵了。
不到武汉的人不知道,这片土地对胡椒爱得深沉。
鱼糊汤粉是武汉人对胡椒粉最直接的联想。它名字里的“鱼”,以及近乎奶灰色的汤汁,都给人一种清淡的错觉。
但你凑近就会发现,鱼的鲜香里还带着几缕胡椒的辛香,碗里奶色的汤汁藏了数不尽的胡椒粉,才会让整碗粉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灰色。
鱼糊汤粉的米粉细软,每一根粉条上都裹了一层厚厚的鱼糊,每入一口都是舌尖留不住的顺滑,鱼的鲜和胡椒的辣在唇齿之间激烈碰撞。
虾米增鲜的同时虽然也提高了口感层次,但仍需要借助一根油条来把这一碗鲜美延长。
油条泡糊汤粉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这种搭配和武汉的天气一样不讲道理。
油条吸饱了糊汤,绵软中又带了一点酥脆,把鱼肉液化的鲜甜又重新固化。
大量的胡椒粉压去鱼腥又提出鲜味的同时,还能逼出你一身汗,让你望着碗底回味之余,还要感叹坐在简陋小店里酣畅淋漓享受完人间美味的奇妙。
吃货地图推荐:
徐嫂糊汤粉馆
地址:自由路户部巷内
小鄂鲜鱼糊汤米粉
地址:银松路青松社区
李记鲜鱼糊汤粉
地址:大成路19号
怀货糊汤米粉
地址:惠明路老味鱼庄对面
辣妹子鲜鱼糊汤粉
地址:前进五路(近中山大道)
老杨家鲜鱼糊粉
地址:南京路(吉庆街路口东)
崇仁糊汤粉馆
地址:崇仁路85-1号
徐记鲜鱼糊粉
地址:友益街(老车商旁巷内)
斌斌鲜鱼糊汤粉
地址:胭脂路与候补街交叉口西20米(近湖北中医院)
张记鲜鱼糊汤粉
地址:水陆街东(李记秘制牛肉粉面馆隔壁)
沈记鲜鱼糊汤粉
地址:南京路江汉一路路口
当刚来武汉的外地人还在惊叹这里的牛肉粉有多好吃时,武汉人已经见惯不怪地走进了腰花粉的馆子。
武汉的腰花粉也是胡椒味的,这是一道不常出现在旅游打卡单里的隐藏武汉美食。
腰子粉里的肉类有腰子、瘦肉以及猪肝,经过处理后直接分类装在盆里。几口大盆装着生肉,就大大咧咧地摆在锅边,色泽看着就新鲜。客人下单后直接入锅
生烫片刻,比牛肉粉里反复加工烹饪才卤制出的牛肉多了得天独厚的鲜美优势。
新鲜的生烫裹满佐料,放进沸腾的
锅里滚。中途用面筛子把米粉也放进去过几下,先出锅在碗里等候。等生烫刚熟就起锅,连汤汁一起直接倒入碗中,一碗热气腾腾的腰花粉便算成了。
无论你选了腰子、猪肝、瘦肉里的哪一样,它的鲜嫩都会让你的齿舌打滑。浓稠的汤深不见底,卖相谈不上了,但汤里浓厚霸道的胡椒味渗透出来,压去了肉腥又提出了鲜味,便让人更加欲罢不能了。
吃货地图推荐:
三胖腰子粉
地址:武昌粮道街上
老转腰花粉
地址:荣华街幸福一村36附1号
潘驼背腰花粉
地址:万松园雪松路
特色腰花粉面
地址:梅苑路梅苑小区西门口
金喜来特色腰花粉
地址:姑嫂树路与红旗渠路相交路口(近新华家园)
周老幺腰花粉
地址:四美塘路
朱胖子大碗腰花粉面馆
地址:蔡家田俊才街8号
李记特色腰花粉面馆
地址:香港路237号
武汉每户人家里,几乎都有一个古旧得看不出年月的砂铫子,每个月都要用它来煨一两次排骨藕汤。
味醇气香的排骨藕汤成了地道的武汉味道,汤一上炉,便香飘十里。
其他人在感叹藕汤的鲜美入味时,总是忽略了汤面还浮着少许胡椒粉。星星点点看似可有可无的胡椒粉,却才是一碗藕汤惊艳味蕾的点睛之笔。
小时候家里藕汤煨好,每个人要喝就去铫子里自己单独盛一碗。淡白清香的藕汤一入碗,阵阵香气扑面而来,我忍不住捧碗
先
喝了一口。汤入口倒的确是清甜鲜香,回味却和平日喝到藕汤不同,十分寡淡无味。
我问奶奶是否忘了给盐,奶奶却直接打开调料盒,撒了一小抹胡椒粉在我碗里。搅拌几下再喝一口,味道果然就又对了。
于是胡椒粉成了我从小喝藕汤必遵的法则。每次藕汤一煨好,我拿出碗第一件事,
就是先在碗底撒上一抹胡椒粉,再去盛汤,属于武汉人的那股奇妙美味便从不爽约。
长大后偶尔会喝到外面卖的藕汤,才发现有的店为了方便,会把胡椒提前就放进锅里一起热。虽然奇妙的美味还在,却如何都比不上藕汤刚煨好时才撒胡椒粉的那种鲜甜辛热。
吃货地图推荐:
坤厚里无名卤菜(有三口老吊子煨汤)
地址:中山大道坤厚里
天声街汪集瓦罐煨汤
地址:长安里天生街20号
鼓眼八汤菜馆
地址:硚口区长堤街
大哥大民间瓦缸煨汤馆
地址:汉口解放大道712号(协和医院对面)
袁森泰鲜汤馆
地址:江汉区解放大道814号(新华路公交车站旁)
顺风汤馆
地址:台北路216号(杂技厅小蓝鲸酒店对面)
燕子煨汤馆
地址:中山大道和山海关路的交汇处
董厨煨汤馆
地址:岳飞街28号
吴嫂煨汤
地址:黄兴路53号
明美汤馆
地址:贤乐巷民众乐园旁
余记回头客汤馆
地址:宝裕路特8号(十一中对面)
武汉人喊烧麦一声“烧梅”,这种许多城市都有的小吃,便在武汉被打上了重油的风格烙印。
其实油倒并未感受到很多,重口倒是入口后真实深刻的感受。
武汉的烧梅一咬开,白润的糯米上密密麻麻全部沾满了胡椒粉,本是精巧的面点,被揭开面纱后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粗犷一面。胡椒这股辛辣纠缠上香菇和肉丁的咸鲜,在口腔味蕾之间简直要爆炸,最后却被糯米的醇厚香甜镇得不敢过于造次。
毫无疑问,胡椒粉的存在成为这道武汉特色美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胡椒粉才是全国都有的烧麦和武汉烧梅的分水岭。
武汉严字头的烧梅店名气最大,开了很多家,我个人却最偏爱硚口路的那一家。其实严字头的烧梅每一家味道都不错,只是硚口路那家的烧梅一入口,胡椒味夹杂着糯香和咸鲜,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味蕾,让人实在是难以抗拒这种深入骨髓的美味。
吃货地图推荐:
严氏重油烧麦
地址:中山大道18号(中山医院旁)
红油赵师傅热干面(油饼包烧梅)
地址:粮道街139号(近武昌区福利院)
严老幺烧卖
地址:前进四路与自治街交口
王家烧麦店
地址:北湖路17号(北湖小学斜对面)
马三姐烧梅
地址:武昌区起义街
吴氏烧麦
地址:雪松路西街花园对面(土家寨酒店对面)
永华烧梅店
地址:尚隆路
丙祥烧麦
地址:球场街球场热干面馆旁(近花鸟市场)
德润福严氏烧麦店
地址:友谊路双洞正街48号(近解放大道中百对面)
武昌重油烧梅
地址:一元路7号锋尚时代大厦一楼
武汉人说烫不发烫的音,每次都说成塔,但烫饭却是例外,并没有武汉人说塔饭。
烫饭是把剩菜剩饭加水在锅里煮一下,源于北京,精于上海,听起来没武汉什么事了,武汉人却也有自己的吃法。
不南不北的武汉人吃烫饭,比不上南方上海人那般讲究得要加火腿虾仁青菜汤,只是和北方的人一样剩饭菜就着水往锅里一煮,最后却放出加胡椒粉的大招。
吃烫饭本来就是件十分热乎乎的事情,而混满胡椒粉的烫饭便真的成了一件很烫的事情了。吃完以后大汗淋漓,喉咙发烫,浑身燥热,所以很少有武汉人会夏天吃烫饭。
冬天吃烫饭,如果家里有剩的酸辣菜薹最妙,不要与别的菜一起煮进烫饭。单独热好,等烫饭煮好用来下饭,极具武汉特色又开胃爽口。
最奢侈的烫饭是用藕汤代替水,汤汁的鲜美香甜浸满每一颗饭粒。呼噜哗啦一碗饭扒完,早就分不清辛辣的胡椒味是汤里还是饭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