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芯师爷
最及时且有深度的半导体新媒体。每日解读半导体科技最新资讯、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信息,分享产业研究报告,并打造中国最大的半导体社群与生态圈,欢迎加入半导体专业人士的圈子!旗下更多订阅号:今日芯闻、全球物联网观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闹闹每日星运  ·  乙巳年12生肖事业运势TOP4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7:巨蟹谨慎而低调 摩羯剔除不良习惯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2月,你就宠这些星座吧!哼~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乙巳蛇年要发财的生肖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最最脸盲的星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芯师爷

不是“核心资产”的TCL集团,最近猛涨的逻辑是什么?

芯师爷  · 公众号  ·  · 2017-11-15 19:06

正文


“核心资产”京东方A(SZ000725)的示范效应之下,同一板块的TCL集团(SZ:000100)近期亦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


随着成交量的持续放大,TCL集团市值一度突破600亿元。


但需要保持清醒的是,目前这一阶段,TCL主要受到了京东方A的行业龙头带动,并享用到了大市值公司的补涨行情;而这类跟涨或补涨品种的筹码,通常并不坚固,走势也会相对弱于龙头。


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在TCL身上存乎着预期差的可能性——由于长期关注度较低、业务杂乱且低效运营,导致市场并未充分认知或认同其投资逻辑。


尤其陆续阅读了近期全部卖方报告、调研纪要以及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观点,总体感觉对核心问题没有看准,看准的没有说清。


京东方A当下的逻辑在于“核心资产”的面板龙头,高管持股后的利益绑定,物联网先行布局,OLED产能先发;而TCL集团并不是。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一下TCL集团的核心逻辑,那就是:业务架构调整提升估值水平,利润释放改善盈利能力,利益绑定一致加速市值动力。


逻辑一:业务架构调整提升估值水平


翻阅公司2017年中期报告,特意增加了整整3页的董事长李东生先生的致辞,明确了未来3年TCL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这在定期报告中并不常见。


致辞中对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融资平台以及玻璃非核心业务,聚焦主导产业两项做了详细说明:


计划将TCL集团作为华星光电的融资平台,将终端产品业务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台,将公司直接投资和管理的二级公司从目前的50多家减少到30家以内,以上两项资产结构调整计划用两年完成。


那么未来的TCL集团这家A股主板的老牌上市公司会是什么样子?答案是:半导体显示产业集团+轻资产业务的产业结构。


通过本次定向增发实际100%持有华星光电股权(增发完成后股权提升至85.71%,而剩余国开与粤财为优先股形式,届时全额回购完成),保留TCL金融、雷鸟、豪客互联、商用系统等轻资产业务,剥离黑电、白电、通讯等重资产终端业务。


进而摆脱当前烂水果拼盘的业务结构后,000100(将来并不适宜再称谓TCL集团)将于TCL多媒体从父子关系变更为兄弟关系。


时间表明确为2年,即不超过2019年中期。


业务架构调整完毕后,000100主营业务将不再是家电,显示面板贡献绝大部分营业收入和利润。


轻资产业务贡献净利润,估值水平将由当前的家电PE向电子行业PE过渡,综合性公司的折价将向清晰业务架构的溢价过渡。


量化来说,TCL集团未来将得到15至20倍的静态市盈率估值。


逻辑二:利润释放改善盈利能力


在制造业达到千亿营业收入的上市公司中,TCL集团绝对是个特例——ROE最差2%,市值最低。这也是TCL集团被诟病的关键点。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二是是否具备改善的能力和空间?


TCL集团、格力电器、万科A这些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野蛮增长,2000后形成的产业集团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们都有类似的共同点,企业管理人强势、股权结构失衡、激励错位等,而它们当中多数都是广东省改革开放走出来的一批企业。


由于广东省各地市国资委的态度不一,对于管理人的命运也大相径庭。


相比而言以李东生为代表的TCL集团管理层无疑是幸运的,也得益于惠州市国资委开放的态度。


一个不争的实事就是TCL集团上市多年以来,整个TCL集团管理层的股权比例不断提高,国有股权被不断稀释。


从管理层的角度上,追求规模追求产业扩张,无论在政绩上、政府关系上、还是利益上都更有利于提高持股比例。


因此我们看到TCL集团产业覆盖远超过美的、格力,从终端的黑电、白电、手机,到上游的面板、芯片,周边的金融、环保、电池、运输、互联网等等。


我们也看到2004年TCL集团便开始全球化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黑莓这些曾经辉煌的电子消费品牌一个一个被收入TCL集团囊中。


千亿的营业收入达到了,但每年净利润停留在20亿,市值却始终在500亿徘徊,但管理层控股权不断提高,这是原因的根本所在。


对于一个千亿收入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利润的改善空间显然是巨大的,以未来会剥离的黑电业务为例,位居全球第三销量的TCL电视,连1%的净利率都很难维持。


2016年在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台的背景下净利润仅仅1亿,换算过来卖一台电视赚5块钱。


而同业海信电器却保持着5%至6%的净利率水平。


当人们在质疑TCL管理水平的时候,却也要眼见TCL多媒体全球销量第3超越海信的现实,而华星光电是TCL集团当下最重要的现金奶牛,运营效率之高在全球面板企业中出类拔萃。


做这样的陈述,笔者想表达的是:TCL集团是有能力改善利润水平的。(而至于想不想改善,放到第三个逻辑去说明。)


下面未来2年业务架构调整过程中的净利润弹性的测算:


目前看到了多个版本的TCL集团利润测算,无论专业的研究所报告还是草根预测,绝大多数的基础数据和假设条件有着比较严重的偏差。具体阐述一下几个关键问题:


①华星光电的权益并表(请划重点)。


这个问题是目前预期差最大的地方,这么关键的问题却被多数人忽略了。


定增完成后TCL集团实际控股华星光电100%股权,但目前财务处理并不是按照100%并表计算的。


国开和粤财优先股部分的净利润依旧被计入少数股东权益(如有疑问请查阅公司定期报告,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算一下就明白了,TCL除了华星光电没有太多并表资产能贡献如此大规模的少数股东权益)。


而待优先股回购完成后将一次性增厚净资产(按照华星光电届时400亿以上的净资产,减除国开和粤财的入股成本,大约增厚40亿左右)。


简单的说,今年TCL集团一致性预期的28亿净利润并没有包括华星光电25%的利润(10%增发及约15%的优先股),按照华星光电全年48亿净利润的测算,这部分大约在12亿(其中优先股部分大约7亿)将全部计入少数股东权益。


也就是说,即使在今年通讯亏损13亿的背景下,TCL集团的备考净利润也将超过40亿,这是大幅超越市场普遍认知的,只是因为财务处理方式导致。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进行财务处理,可以认为为了低价增发,也可以认为是为了后期解禁和市值提升保留空间,当然也有很大概率明年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就调整财务处理方法。


②通讯亏损。


公司赶在9月30日签订通讯的股权转让协议,是为了四季度可以开始按照51%并表,为了提高归母净利润真是煞费苦心。


2018Q1属于通讯业务季节性的亏损周期,考虑到今年大量减员后管理费用下降以及黑莓在欧美良好表现,预计明年Q2开始通讯业务将改善,全年减亏甚至盈利是大概率时间,即便是续亏由于权益比例下降也将大幅降低对归母净利润的杀伤力。


③面板价格。


由于TCL集团过往多为家电行业研究员覆盖,他们更多参考面板价格的变动,而面板却同样遵守电子半导体的规律,降价是长期趋势,不仅是面板,更有成本的下降。


2017年由于上游材料的国产化以及与供货商签订的降价协议,华星光电全年采购成本下降有望超过8%(愿意细分析的请查阅华星光电备考报表),2018年成本将继续下降将大幅改善毛利空间。


市场都关注到Q3是面板价格快速回落的一个季度,而华星光电恰恰在这个季度创出历史新高的净利润。


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面板价格2018年受供需关系改善维持稳定的话,华星光电的毛利率水平将超过今年。


④T3净利润。


由于TCL集团并不披露华星光电每条生产线的盈利情况,但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大致能判断2017年T3净利润亏损有可能超过4亿元。


自2017年10月起,T3开始向华为、小米供货,产能逐步释放且四季度全面屏投入,2018年考虑T3产线的股权比例后有望贡献净利润增量。


利润粗算(在不考虑华星光电优先股并表,仅模拟通讯扭亏及增发完成的前提下):


TCL集团2018年净利润水平大约为28(2017年净利润)+5(增发并表)+12(通讯扭亏)+2(T3扭亏)=47亿,对应EPS为0.356元,而实际净利润水平要考虑15%的优先股后将达到54亿元,对应EPS为0.41元。


至于优先股财务处理方式是否变化,要根据公司对于净利润的调节思路,但这个目前是市场的重要盲区。


而2018年底T1折旧结束,将再提供10亿净利润释放空间。


当然市场对TCL的盲区不仅仅在这个方面,对于天津七一二通信IPO、思科的科天云都是没有预期的。


逻辑三:利益绑定一致加速市值动力


TCL集团逻辑上最重要的点就是这里。


很多人至今都认为华星光电需要一个可以股权融资的平台,需要资金投入新的产线,这也是理解的重大偏差。


以华星光电为例,2017年净利润有望达到48亿,而同期每年折旧近40亿,同时匹配20亿的政府综合补贴,这种现金流的保证下为什么要到资本市场来稀释股权融资?


华星光电T6项目近在咫尺就是本来规划的T7,当下的面板产业已不再10年前只能靠资本市场输血的生意,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当前采用的政府出资、银行贷款、量产回购的模式轻松驾驭重资产面板产线。


而真正需要一个资本市场平台的,是华星光电的全体股东,需要一个市场价值体现的方式。


所以第一版重组方案如顺利通过借壳深纺织A后华星光电市值早已越过千亿,而即便稀释股权的TCL集团也轻轻松松飘过千亿,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不言而喻,一举双得的如意算盘落空后。


将全部管理层持股集中在TCL集团,进行业务剥离后把最优质的资产保留在上市公司,提高其净利润水平,从而加速市值修复,才是核心目的。


本次定增后,TCL集团各产业高管均通过过往几年增发、增持等形式持股TCL集团,全部进行利益绑定后,制约TCL集团净利润和市值的压力也就得到了充分释放。


当然如果考虑到明年2月三年期定增解禁的话,是不是更像今年初京东方A轰轰烈烈的第一轮上涨背后的逻辑?


京东方对于TCL集团最大的益处在于打开了面板行业的估值天花板。


综合结论:TCL集团的投资逻辑在于业务架构调整提升估值水平,利润释放改善盈利能力,利益绑定一致加速市值动力。


预计2017/2018/2019年净利润水平为28亿/47亿/60亿,对应增发后市值630亿,PE为22.5倍/13.4倍/10.5倍。


如考虑真实净利润(优先股的财务隐藏)为35亿/55亿/70亿,对应PE为18倍/11.5倍/9倍。


给予保守性原则给予2018年800亿元/2019年1200亿元的市值判断,如果按照电子行业20倍PE测算,2018年给予940至1100亿元的市值目标。


TCL集团只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如果愿意暂时抛弃有色眼镜和先入为主的思想,抛开黑电、白电以及通讯业务,你会发现华星光电其实很优秀;同时,TCL在人工智能AI、新能源(宁德时代)、5G、安防、声学(通力电子)、金融、医疗的布局上也堪称优异。




来源 | 阿尔法工厂


半导体行业最强人脉圈 期待您的加入

各位小伙伴们好,芯师爷致力于为产业人士搭建最强人脉圈,在这里除了能收获产业优质文章,更能加入高端人脉群。加群方法:长按二维码,加群主为好友,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