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都发布
这里是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我们将及时给朋友们提供有关成都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最新调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都发布

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战略思想 加快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

成都发布  · 公众号  · 成都  · 2017-09-11 18:11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奋斗目标。中共成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天府绿道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强调“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作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绿道建设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全面提升推动天府绿道建设的站位格局。


(一)天府绿道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全新实践。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鲜明提出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天府绿道是落实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承担着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重要功能,有利于充分挖掘山水田林路湖等自然资源禀赋,筑牢生态本底,提升城市综合生态效益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城市空间布局“十字”方针,厘清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城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习惯;有利于深化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二)天府绿道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加快天府绿道建设,有利于统筹实施水体治理、绿化美化,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彰显宜居生活品质,让市民望山亲水、赏花读城,品味生活、诗意栖居;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开敞共享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有利于打破圈层结构,实现均衡发展,改善城乡结合部发展条件,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有利于培育市民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慢下脚步、静下心来,登高望远、骑行畅游的绿色生活空间。


(三)天府绿道建设是塑造城市竞争力的现实路径。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间的竞争既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生态、文化等软实力塑造上。从全球第一条绿道——波士顿“翡翠项链”,到新加坡环岛绿道、伦敦“绿链”,全球特大中心城市通过绿道建设增强了别样精彩的城市竞争优势。建设天府绿道,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环境软实力,有利于营造“来了就不想走”的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安居、共襄发展;有利于以道为导,在绿道沿线集聚人气、汇集商机、发展新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让绿道成为经济道、富民道;有利于擦亮城市生态绿色名片,通过打造世界级绿道,提升“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品牌和知名度。

二、精准精细谋划,全面提升天府绿道规划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天府绿道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发展工程和绿色风尚培育工程,也是建国以来我市建设面积最大、投资额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生态项目,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民生价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的原则,紧扣“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总要求,系统谋划、规划引领,先布“棋盘”、再落“棋子”,为高水平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提供路径指引。


(一)坚持系统耦合,绘就城市蓝绿网。牢固树立“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雄心壮志,坚持时代眼光、国际标准,按照连通为先、耦合为重、系统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绿网,推动绿道环湖、沿河、临街、绕山、穿城,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将碎片、隔离、零散的生态斑块整合为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充分展示成都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浪漫、文的厚重和城的大气,为世人呈现一幅“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


(二)坚持多元相融,打造功能复合体。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不同需求,充分发挥绿道的生态保障、体育运动、文化博览等功能,推动绿道与轨道、河道、城市慢行道相联接,与旅游景点、商业网点、运动场所、办公区域、居民社区相接驳,有机嵌入和嫁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生态绿道、文化绿道、健康绿道、经济绿道、智慧绿道,充分放大绿道的增值效应。


(三)坚持差异协同,凸显地域特色化。以差异化引导构建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区域绿道突出生态功能发挥对城市边界的控制作用,城市绿道注重串联功能组团间自然景观和功能空间,社区绿道体现人文关怀、兼顾市民日常出行。坚持寓绿色景观于外、寓功能人文于内,立足地域特色、人文内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顺应“山水田林路湖”自然肌理,萃取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华,结合名胜古迹、历史人文、特色街区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的绿道空间环境,做到一路一味、一桥一品、一点一景。


(四)坚持品质至上,畅享全域绿福利。着眼点、线、面结合,行、休、赏方便,围绕“增绿、成网、配套”三大要素,按照有显山露水的开敞空间、有四季分明的色相背景、有浓荫参天的生态体验、有花灌草乔的层次搭配“四有目标”,坚持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精细管理、精美品质,着力打造最美丽、最幽静、最具田园风光、最富人文气息、最有创新活力的绿道网络体系,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绿色乐趣。

三、高质高效推进,正确处理好绿道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四对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天府绿道作为多种城市功能复合的特殊生态工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做到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方法路径上系统集成、建设实践中系统推进。


(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力量,二者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绿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两只手”作用,形成1+1>2的效果。一方面,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政策引导和规划约束,抓好项目策划、征地拆迁、配套保障、环境营造等工作,实现系统推进、全面推进和可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在政策规划引导下,形成兼顾公共性和经济性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投资经营模式,吸引更多专业化运营团队和公司参与绿道建设和功能运营,尽快把规划具体化为物化投资、形象进度,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受到温度。


(二)处理好统一规划与科学组织的关系。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再好的规划,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落实终将是“水中花”“镜中月”。天府绿道系统是重大民生福利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城市功能提升、品质改善工程,是新产业新模式创新创造工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明确基本思路、发展方向,又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动员专业化投资经营企业全方位多形式参与、共建共享。一方面,坚持市区联动、共建共享,按照“全域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的思路,推进天府绿道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各区专项规划衔接配套。另一方面,坚持加强统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分类分级推进实施,确保到2020年建成“两环一轴”绿道,到2025年初步建成市域主干绿道体系,到2040年天府绿道建设全面成网。


(三)处理好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城市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绿道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普惠的公共产品,一端连着政府、一端系着民心,必须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统筹发力,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依托天府绿道网络体系,从产业逻辑出发,延伸休闲旅游、体育运动、人文博览、文化创意、慢行交通等功能,让千万市民通过绿道与自然融合交流。另一方面,从人本逻辑出发,动员市民全方位参与,提意见、出主意、共建共享,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类别人群偏好,提供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综合服务,让“千里绿道、万民共享”成为展示成都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成为幸福成都的标志品牌。


(四)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绿道具有公益和经济双重属性,如果割裂开来,就会对立起来,不仅降低了建设开发的综合效益,也违背了兴绿乐民的初衷。因此,应在突出公益性的基础上,注重兼顾经济性,实现绿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突出绿道的公益属性,统筹布局停车场、休闲凳、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加快完善市政、安全、商业、科普等服务设施系统,提升绿道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解决好市民、游客游绿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突出公益性质的前提下,以藤结瓜、综合开发,通过绿道的延伸推动城郊乡村、农村社区等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艺术采风、农家乐等服务业,促进体育赛事、商务展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