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发布新品,但手机价格不断上涨。原因是上游的处理器和代工企业如高通和台积电涨价。其中,台积电在晶圆代工行业占据垄断地位,供不应求导致其定价权稳固并持续涨价。这导致国产手机厂商成本上升,部分利润被上游企业获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产手机集体涨价。
近期发布的国产手机新品价格普遍上涨,涉及多个品牌,如vivo、OPPO、一加和小米等。
关键观点2: 涨价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上游处理器和代工企业成本增加。
高通的处理器成本和台积电的代工费用都在上涨,其中台积电的市场份额高达59%,在晶圆代工行业处于垄断地位。
关键观点3: 台积电涨价的原因包括其在制程技术上的优势和市场供需关系。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技术如3nm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同时受到AI企业等强劲需求的影响,供不应求导致定价权稳固并持续涨价。
关键观点4: 国产手机厂商面临成本压力,利润被上游企业获取。
国产手机厂商虽然面临涨价压力,但部分利润却被高通和台积电等上游企业获取,技术受制于人,涨价的源头来自上游。
关键观点5: 未来国产手机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由于台积电宣布明年继续涨价,未来国产手机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这对消费者和国产手机厂商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正文
最近,vivo、OPPO、一加、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发布手机新品。
10月14日,vivo发布了X200系列,对于此前的X100系列,12GB+256GB版本涨价300元,16GB+ 512GB版本涨价400元,16GB+1TB版本涨价500元。
10月24日,OPPO发布Find X8系列,对比前代的标准版,涨价200元。
一加也加入涨价大军,Ace3Pro起售价相比上一代的Ace3贵了600元。
相比小米14系列,刚刚发布的小米15系列,最低配版本涨价200元。
就连主打性价比的红米也在提前放风,即将发布的红米K80会涨价。
对此,小米中国区市场部副总经理、红米品牌总经理王腾解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处理器涨价。
2016年高通推出的骁龙835处理器,成本不过300元。最新推出的骁龙8Gen4处理器,成本已经涨到了1700元。
这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摩尔定律”不仅记录了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芯片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便宜。
具体来看,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台积电代工价格只涨了50%。2014年到2022年,不到10年间,台积电代工价格猛涨9倍。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台积电的市场份额高达59%。
特别是3nm制程工艺,虽然三星电子早于台积电开始量产,但性能仍比台积电低10%-20%。
除了智能手机厂商大规模采购3nm制程芯片,AI企业的需求,也非常强劲。
有媒体报道,高通、谷歌抛弃三星选择了台积电,苹果、英伟达与超微(AMD)等大厂更是大举包下台积电3nm制程产能,排队送钱。
供不应求,这让台积电掌握了定价权,也有了涨价的底气。
财报显示,台积电在第三季度营收大涨39%,净利润猛增54%,超出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也极度看好,年初至今以来,台积电美股已累涨超80%,成为亚洲地区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科技企业。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台积电2025年代工报价中,5nm、4nm、3nm制程的代工报价最高涨10%,2nm的代工报价更是飙上3万美元。
分平台看,包括AI在内的HPC的业务订单的价格涨幅约为8%-10%,智能手机业务订单的价格涨幅则在6%左右。
从历史上看,2013年国产手机均价仅为1762元,2019年涨到了2600元,2023年又涨到了3400元。
国产手机越卖越贵,消费者负担越来越重,国产手机厂商的利润也没有大幅增加。
这是因为,涨价的源头来自上游,涨出的大部分利润都被高通、台积电拿走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台积电断供,国产手机厂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