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投智美丽乡村建设
做有品位的创意和设计
m.shsee.com
全域旅游已然成为新时期下,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的突破口。近年来,全国旅游行业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各具特色,独具借鉴意义。
特点 ▷
递进式全域深度体验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确立“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浙江”总目标,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全面发力,“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推动旅游打造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万亿产业。
目前,浙江省超过80%的市县将旅游列为战略支柱产业,各地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或全域旅游发展大会128次,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162项。33个市县成立旅游委员会,并由发改、交通、工商等部门分管领导兼任旅游委分管领导,促使旅游部门从单一的行业主管部门转变为综合协调部门。
到浙江旅游,不再是看一回风景、拍一张照片、吃一顿饭,而是从山间到湖边、从城市到农村、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从“住一夜”到“玩一周”递进式的全域深度体验。
“旅游不仅是淋漓尽致展现浙江独特韵味的窗口,而且成了联动一二三产业的纽带。”浙江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旅游业与乡村、工业、文化、体育、林业等多行业从“简单相加”到“相融相盛”,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新旅游点,推动全省走向“处处是风景、行行加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愿景,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整个经济发展的活力,体现出产业独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关联性价值。
特点 ▷做足山地旅游长板
拥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宗教文化、明朝汉文化、民国军政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和10多种优势自然资源的贵州,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的基本定位,突出了贵州旅游的资源优势,突出了贵州旅游产品的与众不同,为贵州旅游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路径支撑。
为大力发展贵州旅游事业,做足山地旅游长板,贵州频出新招、奇招,山地旅游项目不断开展。在贵州各地,山地观光旅游、山地文化旅游、山地乡村旅游、山地休闲旅游、山地运动旅游和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业及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等旅游业态蓬勃兴起。
贵州将旅游业与贵州山地特色结合,加强立体交通网的建设和与互联网的融合。同时促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服务品牌化,旅游服务智能化,严厉查处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创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激发旅游景区发展壮大的动力活力。
为了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贵州不断完善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灯配套建设;还将“大数据+旅游”不断推荐,完善“智慧旅游云”平台。并在全省范围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游客感受贵州景观和服务都在提升。
特点 ▷欲建全国最好最大的全局旅游示范区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强调,要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推动成乐、成雅协同发展,攀西经济区要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要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从民族地区起步,由点到面至全川。截至目前,四川省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范围的面积已超过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的格局正在形成。
为保护好民族地区的青山绿水,四川省从顶层设计入手,编制完成318/13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大香格里拉、大九寨、环红原等一批重大旅游专项规划,推出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四川)遗址公园、大东女国阳光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跨区域重大旅游项目群。民族地区各部门也“十指相扣”,阿坝、甘孜、凉山旅游部门已全部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
特点 ▷点线面协调发展
2016年1月,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
一年多以来,海南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点、线、面”相结合为方式,以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为基调,以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沿线旅游化改造,优化岛内公路、铁路沿线站点等交通廊道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特色旅游体验、旅游咨询与投诉、旅游产品预订等服务,建设成高水平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二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景观廊建设,重点提升沿线旅游服务水平、景观环保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实现交通与景观、环境、文化的融合,同时将环岛高铁沿线和旅游公路建成“最美旅游廊道”,增设旅游公路观景平台;
三是全面实施“最后一公里”工程,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使旅游交通专线、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网点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与机场、车站、码头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积极推进环岛滨海等旅游公路建设,实现滨海、山地等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全部通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
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整理编辑,
转载需注明
,违者必究!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 END --------
【往期推荐阅读
】
最新研究: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四:3点共性经验分享,6大共性问题探讨!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三: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安吉、永嘉、高淳、江宁模式,特点解读!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二:国内成功美丽乡村模式经验总结——北戴河模式,值得借鉴!
●
山合水易“美丽乡村”专题研究一:两张图带你看明白美丽乡村为何而来?核心问题经验总结!
●“三产融合”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懂“二产”升级
● 休闲农业的又一盈利爆点,请第一时间查收!
●不到50亩的农场无法抗衡千亩农场?这个袖珍农场堪称经典
● 标杆性田园综合体,实现从一产向全产业链延伸的成功模板
● 休闲农庄如何通过“主题化”提升,抓住盈利点(附案例)
● 全国人大会议今日开幕:关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释放出这样的信号
●
“降低门票价格”的文件背景下,“靠山吃山”的山岳型景区如何进行门票经济的转型?
●
经典剖析:案例解读乡村旅游7大成功模式
山合水易案例:
●
【案例】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
●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蓝调国际庄园:一般农业到市级示范园区精品庄园的蜕变
●
【案例】江西省吉安市三角梅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业遇上文化创意的精彩
● 特色小镇
·
山合水易案例集锦
●【案例】新疆察布查尔“伊南苑”国际湿地养老养生度假区
●【案例】江西农林休闲旅游综合体设计
●
【案例】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案例】北京蓝调国际庄园规划
经验借鉴:
●
农旅融合 | 美丽乡村建设的日本样板全面解析!小村庄也有大智慧~
●
十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解析,九省份经验都在这里!
●
案例解读 | 莫干山特色小镇规划详解
●
国开行签约1.5万亿,支持生态养老、田园综合体模式建设!
●
这家农庄,竟引得鬼才导演徐克和众多明星取景拍摄!
●
案例解读 | 如何成为“美丽乡村”标杆?绝对不能走形象工程!
●
田园综合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多重要,如何从“三农”角度打造田园综合体?
●
国土住建部为“共享度假”放大招!未来的共享农庄什么样?
●
田园综合体火爆,全球的经验都在这儿!国内项目创意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美翻啦!
●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休闲农庄”设计研究 这样的策划做到一半,就是高手!
●
“田园综合体”6大落地项目“样板间案例”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