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少年的你》中,女学生魏莱因为嫉妒优等生陈念,而对她做出了种种霸凌的行为。
但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不被关爱、没有未来的悲哀人物,到头来,她的嫉妒给她带来的,只有痛苦和伤害。
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有人认为,嫉妒是最要不得的一种感情。
嫉妒是一种有着毒素的情感。这种毒素潜伏在心里,可能会毒害嫉妒者自己,就像魏莱的遭遇一样。
(图片来源
https://www.pexels.com/zh-tw/
)
同学拿到优秀的offer,同事得到了晋升,甚至陌生人中了彩票一夜暴富,都能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绝对需要正确处理.
如果陷在比较带来的落差和失意中不能自拔,不仅会伤害自己,甚至有可能危及他人。
日本推理之王东野圭吾在《恶意》这本书中,就讲述了一个由嫉妒引起的精妙故事。
在故事中,他将笔墨着重用于揭穿凶手的动机,抽丝剥茧,层层揭开凶手真正的目的。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凶手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就是不止要陷自己的朋友于死地,更要他身败名裂,潦草而亡。
(图片来源
https://www.pexels.com/zh-tw/
)
在这个冷色调的故事里,东野圭吾笔锋犀利,用近乎白描的笔触下写了人性无边无际的黑暗,但在终点时他戛然而止,留了白,舍了色,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自己去体会,这份恶意最终去向何方。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
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想起十年前亲身经历的某件事。你还记得吗,我们班的小孩在毕业典礼之后,用刀刺伤了一直以来欺负他的同学。当时,那个欺负人的主谋曾说了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我就是看他不爽。”
《恶意》是很典型的东野圭吾风格,故事发端于随处可见的地方,千头万绪的线索牵扯出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眼花缭乱的作案手法和沉重的犯罪动机,让每一个故事读起来充满绝望的呐喊。
在这个故事里,男主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别人的软弱,身边的人越优秀越是突显自己的失败。
于是这些失败的参照物就成为了妒忌和愤恨的宣泄口,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动作就可能被曲解出恶毒的含义,经年累月,成为恶意最好的温床。
我们都知道,人心既有无底的黑暗,又有无边的光明,但我们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所以在善恶之间,我们一定要选择向善,才可无愧于心地行走于阳光之下。
莫名其妙、没有源头的恶意,就像人心这座幽暗森林中的一道影子,分明清晰可见,但又不可捉摸。
赶快扫码,
加入
北山浮生读书会
,
听我
为你解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