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信学霸
生物信息学笔记,学习每一个软件的各种心得,分享快速做分析的技巧,分享生信分析文献,一个从业十年的生信人的所感所惑,偶尔撒泼一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二十三日 ·  14 小时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拯救爆肝设计师!这款AI神器3分钟 ...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这包装,密谋掏空你钱包!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狗生艰难,主人坑狗太专业!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结婚,不治百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信学霸

2025国自然:“一作”和“通讯”作者,哪个含金量高?

生信学霸  · 公众号  ·  · 2024-09-29 15:00

正文

随着 2024年国自然基金结果公布,以及各大医院开始2025国自然的动员大会,小伙伴们是不是又要开始准备2025年的本子了?在2025国自然来临之前,需要了解一件事,就是关于作者是否还需要标注?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在申报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不再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而2024年国自然指南中却又明确指出“应当如实标注本人署名情况,不得虚假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是横在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社会话题。这就需要了解一作和通讯作者的具体含义,然后再逐一分析这两个身份对于学生、青椒和教授都有什么意义。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含义

第一作者

根据Nature杂志出版社的定义,第一作者是指论文署名顺序中排在首位的人;整篇文章的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以及文章的执笔撰写等各个环节都是第一作者主导进行的。 如果说一篇文章比较复杂,工作繁多,整体的工作由两个人共同分担统筹,两个人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那么就可以列为共同作者,这就是共同一作。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第一作者负责的工作全面且复杂,虽然很累但是也能充分反映出第一作者的能力,所以 一作文章水平可以判定科研能力。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则是负责论文从提交到发表整个过程中的通信联络,负责确定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平台和实验经费,负责对论文的全程进行把关,特别是对里面内容的真实性、论证的根据、有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等;文章的具体执行由第一作者完成,通讯作者可以参与文章选题的确定和提出建议。

通讯作者会署名其平台产出的所有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体现出通讯作者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以及在其研究领域的权威性。

所以,通讯作者,既是一个署名权,更重要的是对这篇学术论文承担的责任。如果这篇文章出问题,通讯作者是第一责任人!期刊和其他看到论文的研究者如果想询问问题或者寻求合作也会直接找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更重要

博士、博士后、青椒

对于这三类人来说第一作者是最重要的,他们正处于科研生涯的原始积累阶段,想要成为大牛必须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博士需要一作文章毕业去更好的平台做博后,博后期间需要一作文章去更好的平台做青椒,而青椒则需要一作文章评副教授/教授。所以说这些人需要一作的文章越多越好,水平越高越好。

第一作者适配青年基金申请

第一作者作为整体实验的开展者,无疑是花费最大量时间及精力兢兢业业做实验的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不同类别的申请对申请人的要求有所不同。以青年基金为例,这类起步性项目更注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因为申请青年基金的学者通常较为年轻,科研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经验尚需积累,因此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情况较为少见。


副教授和教授

副教授和教授一般都可以自立山头带研究生了,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科研想法,他们现在不再需要亲自做实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拿更多的项目,申请更多的科研经费,虽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文章,但是这时候一作对于他们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挂上一个通讯作者,证明文章是出自于自己的实验室就足够了。

通讯作者适配面上项目申请!

据说评审专家有一段评语:“前期基础方面,有的申请者在近三年内的科研文章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一些申请者虽然被列为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但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却明显缺失,暴露出其在科研领导力和协调能力上的暂时不足。”

从中可以看出通讯作者会在申请面上项目时更有价值,它反映了申请者在科研团队中的引领作用,因为通讯作者被认为是整个课题链条中的核心角色,从最初的拟定筛选课题方向、实验质量及数据把控,直至后续文章发表的选刊及整个流程的推进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策

一作和通讯哪个更重要的判断标准还是得看各种政策。有的学校或者基金在评审的时候就是要求一作的文章,不看通讯作者的文章,那就需要各自凭本事了;有的地方对一作和通讯没有严格的要求,这两个都算数,那学生一作,导师当通讯作者合适。

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规定如果导师是一作学生是二作,那么在学生毕业时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当做是一作文章毕业。


结语

另外一些学术圈的“潜规则”,许多通讯作者变成了人际关系的“交易品”。当有高级专家来评头衔但缺少一些论文时,有些人选择提供2篇文章署名通讯作者,以确保自己的成果得以发表,同时也能令上级满意。另外,有些申请人毕业于知名团队,但就职的学校平台不如读博期间的学校,这时将原导师列为通讯作者,不仅能提高论文发表率,还能保持与原导师的联系,使其满意。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人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

待续

公众号后台私信回复不及时 ,SCI论文润色服务可以添加 下图 客服微信👇 ,其他合作或疑难解答可加入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