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规划观察
展示旅游规划圈最新、最深、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不创造新闻,我们只遴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规划观察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是哪三点?

旅游规划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4-02 17:53

正文

导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逻辑是什么?2018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1

“乡 村振兴战略”的宏观逻辑是什么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政策的顶层设计,其内涵的宏观逻辑分别是解决“人”、“钱”和“地”的问题。


第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城镇化。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8.52%,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水平相比,空间仍然很大,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能进一步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按照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60%左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测算,未来三年至少能够释放9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第二,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进而继续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 。根据农村小康社会的标准,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5000元(以2010年不变价),城乡收入比, 最优达到小于等于2.6 ,目前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硬约束,因此未来三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农村土地改革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三条路径上:


农村土地在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保障;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民会有一定分红,也能部分解决农村建设资金问题;

通过宅基地改革将农民的闲置住房变成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2

“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关键是解决好“人”、“财”、“地”的问题,所以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应主抓三个方面: 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和农村土地改革 。农业现代化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土地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土地保障。



1
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研究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 减少农业人口,提高生产集中度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经营的主体仍以小农为主,用小农集中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入手点。


与传统小农户相对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国未来形成新型农业体系的基础。


其中,龙头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整个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较高,效率也远高于其他三种经营主体。


图1:我国小规模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比最高

数据来源:农业部 (2016年数据)


图2:我国城市化率上升拉动农业集中化程度提高

资料来源:Wind、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
农业供给侧改革2.0版


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大目标,从国外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各有侧重,而我国的改革目标同时涵盖这三方面。


去库存方面,玉米打头阵,2016年取消了临储政策,2018年稻谷将成为库存消化的重点,稻谷收储在保留最低收购价的前提下,政策弹性和灵活性会增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