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最近一两年时间里,出现了好几次投稿直接被拒,只好转投其他刊物折腾半天才发表出来的经历。过去我投稿就算不是直接接受,总还是会给修改的机会,只是有少数情况要修改一次以上。例如在几年前的一篇博文里讲过,我的一个学生投稿先被要求重投,然后大修然后小修才接受,就觉得很折腾了。要是和后面一个学生的情况比起来算是小巫见大巫:那个学生的稿件先投了两个刊物被拒;文章补充一些内容投一个又被拒,改投一个刊物要求大修和补实验,然后才接受的,前后一共折腾了两年。
这种情况让我很疑惑,因为我选择刊物比较慎重,专业对口和档次选择的把握应该还可以,不会把本领域的期刊从高到低一路试下来,而且一般只投比较传统的刊物,除了特别需要很少和新刊或开放期刊打交道(也许观念太保守了)。所以如前所述,一般直接拒稿很少见,而最近竟然多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固然可以用杂志现在的要求水涨船高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但只承认这一点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也该在自己的研究身上找原因了?回顾一下,直接被拒或者被批的比较惨的稿子,投出时也感觉到有些研究还不够扎实;但这种工作往往是学生已经做了好久,都毕业走人了,再完善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如果不是烂在抽屉里,只能好歹投出去(说到这里,表示一下无奈)。当然,项目结题、学生拿学位等这些现实需求是绕不过去的,有时尽管纠结也还是要让那些质量平平的论文(也许会被有些人归类为“垃圾论文”)投出去。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课题组及其PI在某领域的知名度有关。前些天和一位做抗微管分子的外国教授说起TA发论文的情况,TA抱怨说原来投文章弹无虚发,但最近转换到一个新领域后投稿居然有被直接拒稿的情况。这位教授自视工作很扎实(我认为实际也如此),受到如此待遇只能说自己在新领域还没获得认可,所以发文章很难。这么一对比我就想通了:最近被拒稿较多较惨的是涉及FXR这个靶点的新结构活性分子的研究,而这个课题不仅难度大于以前的me-too研究(参见本人上一篇博文“药学研究选题的回顾及展望”),我在这个领域里的积累和声誉也不像在抗微管药物(特别是紫杉烷)研究中那样,所以也拖累了学生的论文发表。从这意义上说,学生发论文也沾了老师的光。不过对这一点我读书时认识不多,后来才逐渐认识到,而现在的经历则进一步支持了这个认知。
科学网上对OA杂志和各种新型知识传播方式的讨论已有不少,例如我记得高友鹤老师就不断强调发表前评审并无必要,应该让时间来检验成果的价值。不过我更倾向于和高老师不同的观点,因为发表前评审固然对知识传播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在保障知识的质量方面是有正面意义的。我记得高老师还批评过发表前评审会导致创新性成果被扼杀,而我觉得绝大多数工作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个认识上的差别,可能和教育究竟应该考虑多数人还是不要埋没天才的理念差异可以类比)。可能是因为高老师对创新性工作的体会比我深才更在乎取消发表前评审,而我尽管自己的论文发表不顺,还是支持发表前评审对质量保障的贡献(少数质量不高的文章通过了同行评议发表出来甚至是在顶级杂志上,并不是否定发表前评审价值的理由),只是对于期刊主编有时根据个人口味直接拒稿的做法颇有微词。
总之,面对当前的论文发表难题(其实也没啥大不了),修炼内功更重要。在基金申请方面我也有类似观点。特意强调一下,这和呼吁更公平的评审方式和环境绝无矛盾(很担心有些人会借题发挥进行攻击)。再说,我们组还启动了难度更大的课题,上面所说的情况今后恐怕还会发生。希望组里的人对此有心理准备,和我一起苦练内功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方唯硕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103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