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学堂
未来的创造者,从这里起步。开智学堂是一个学习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编程和写作等21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ven_shi  ·  我回答了 @用户4918708685 ... ·  昨天  
广州楼市情报  ·  存在广州的钱,正式突破9万亿 ·  昨天  
天天看余杭  ·  巨头道歉了!愿支付约47亿元 ·  6 天前  
天天看余杭  ·  巨头道歉了!愿支付约47亿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学堂

如何用高质量作品连接创造者?他们构想出了这个产品

开智学堂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5-22 22:31

正文

2017 年 3 年 11 日,认知写作学课程四期启动,200+ 名小伙伴顺利入学,他们用 10 周时间从文采、故事、逻辑三个方面系统学习认知写作学课程。

课程前期,小伙伴每周输出文字小作业,课程后期,小伙伴集体组队输出视频大作业。大作业形式是讲述 BP(Business plan 商业计划)故事,要求将学到课程知识应用到实际,用视频形式呈现。2017 年 5 月 18 日课程结业,各种有趣好玩的 BP 故事,频频涌现,惊喜连连。课程团队根据综合评分,最终精选出 3 个最优作品以及 6 个优秀作作品。接下来,我们先用采访的形式为你呈现第一个 BP 故事。

第一个项目是「开智部落」概念 App,被采访人是项目主创林浩涛。他的自我介绍是:HR/跑步教练,不安分的生命程序员,正在用 OpenMind 语言重写人生底层代码。

Q1: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下开智部落 BP 吗?

开智部落是开智公司自 2016 年 10 月正式投入运营的一个商业项目,是一个成长中的年轻社群,但还没有独立的 App。

我们 BP 支点是创造者间的信任,基于此探索开智部落社群作为内部孵化器的可供性。将开智部落设计为独立的 App,并有两个产品功能,用故事形式为大家讲述产品形态。

开智部落 App 的定位为创造者社区,主要面向写作爱好者 & 青年作家、产品经理以及程序员三类人群,是由知识青年联接而成的人力资源高地,人是这个产品的核心。围绕着「人」做创业孵化,关键是「信任」,而作为创造者,主要通过作品、履历和所在的组织这三种信用背书来获得他人的信任。App 以开智独有的「卡片体系」作为基本单位设计,用户通过卡片展示和积累个人作品并进行互动。

在开智部落 App ,创造者可以通过输出高信息维度的作品获得高信任,从而建立强联接,创造新产品。

在开智部落 App,灵魂选择灵魂,长板拼接长板,在联结中孵化新世界。未来,在开智部落 App 发生。

Q2:你是如何组建 BP 团队的?

我们团队四个人,因彼此间的信任联接到一起共事,开智部落 App 相当于我们共创的事业。团队一开始就明确:从现有开智部落出发,做独立的开智部落。

我们的团队有我(林浩涛)、陈亚平、刘波和黄佳玲。

陈亚平是心理学研究生,马拉松爱好者,营地教育设计学习者,理性思维学习者。我是通过她的《忌用清单》了解到她是复训学员,有丰富 BP 经验。

刘波的《重新出发》让我感受到 70 后的知性。

黄佳玲是视频编导,她写《你的故事》开头时的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

在组队之前,我们虽素未谋面但已相识于心,透过她们的文字,我看到每个人独特而优秀的一面,一个优秀团队所需要的优秀能力。是她们刷卡片记录、被教练点评的作业和自己的生命故事不断地强化着我对她们的认知。初始组队时,我是带着我的履历和作业,以及对 BP 的思考,是主动邀请她们的,感谢大家的相互信任。

Q3:团队组建完成后,你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共同点开展项目呢?

组队完成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各自的共同点:比如一开始我想和亚平做跑步相关的项目,后来刘波和佳玲加入,我们就都有共同的背景:开智部落。于是,我们四个人串在一起时,就像电路通了一样,项目选题的灯泡刷的一下就亮了:开智部落。

之后,我将团队合作制度定为合伙人制度,以积木式协作机制运转,并设计工作方案,记得课程教练 @许豆浆 问我项目进展是否有问题时,我回答说没问题,底气就来自这个团队合作方案。

我们的团队没有居高临下的组长,只有通力协作的力量,产品、故事、视频分别由我,刘波和亚平,佳玲担当 A 角色,担当本岗位行动闭环的责任,而相互间互为 B 角色,比如产品岗我是A ,而其他三位则是 B ,当然在充分激活个体的前提下,我作为项目组发起人也全程穿插着工作,再特别感谢各位教练和顾问的帮助,还有场外的摄影师和模特,是他们将故事变成一个个美妙的分镜头画面,这个 BP 是所有人的成果。

Q4:创造这个作品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自 4 月中旬课程发出 BP 召唤,5 月初组建完团队,我们的故事一直到 5 月 6 号都还没敲定,我们的 BP 顾问教练 @郭雨明 和 @许豆浆 的建议一针见血点明我们改进点,而团队成员也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突然的压力,边缘挣扎和放弃的气氛像暴雨前的低气压一样笼罩着整个团队。

无奈之中,我和刘波商量如何修改,她说:「我的大脑不擅长理解这种清单任务式的东西。还是从我的擅长的,从感性的东西着手吧。」放下市场分析的产品功能,在自己的初心中寻找到的,是「秘密花园」的隐喻,而我也写下了自己不被外界认可时的彷徨,卡片再次拼接时,故事活了。

后来我跟刘波说:「思路、步骤、清单、工具,这些是工具理性,保证你细节正确,是用算法心智写作。认知、感觉是用自主心智中写作。」

Q5:后来,你们是如何构思出这个故事的?

我们将隐喻和故事的技巧应用在 BP 故事中,用两个隐喻和三个故事将 BP 故事串联起来。

隐喻一是女主角李思齐内心的「秘密花园」,是刘波的心流之笔,也是根植于开智部落索德格朗和狄金森诗句中「花园」的模因。象征内在动机、创造力及主角的内心世界(由孤独到繁华)

隐喻二是原始人及火把,灵感来自「原始人部落」这一记忆的生存优势效应。原始人由星夜下孤独跋涉,到聚集成部落的欢愉,象征开智部落的社群活力;火把象征内在动机、生存的渴望,由火把发展为火堆,突现开智部落的是智力的联盟,也是社群内部信任的激荡。

故事一人物背景交待;英雄之旅的边界守护者出现,冲突。表现「无信任」状态下创作者的困境,同时引出开智部落 App。

故事二以产品功能写故事。女主角通过卡片积累个人成长和信用,并与男主角相识。故事时间线拉长为一年(女主角的成长与信任积累),两年(男女主角基于信任而一起创造)。

故事三:结局反转故事,女主角没有实现梦想,但实现了更多的梦想。故事中的咖啡杯是时空变换的载体:在广州孤独彷徨时咖啡,以及两年后在北京灵魂相遇时愉悦的咖啡。最后两人成为恋人。

Q6: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写作课的大作业不是文字而是视频,你的理解是?

只有创造 BP 故事才衡量我们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包括在普遍人性中寻找灵感、用写作清单相互批判等。周作业有人管,有人提建议,但 BP 项目,没有人管。你的 BP 是顺产、难产还是流产,取决于你学到多少。生命的意义无从找寻,需要你亲手创造。

我们都是创造者,成就更好的自我是最大的作品。用工具和技巧生产出来的,是不错的产品,但不是感人的产品,因为太多冷冰冰的程序和套路,没有打从自己心底感动去创造的东西连自己都无法打动,何以向读者和观众告白呢?

每个创造者,都有义务和权利去耕耘自己的秘密花园,是开智推开了我们心底这扇被藤蔓缠绕住的大门,才发现太多人等待着你,索德格朗和狄金森,你和我,不再是异类,我们用创造者的姿态比别人更靠近上帝。

Q7:能给未来参加认知写作学课程的小伙伴们一些建议吗?

做一个大胆的开源项目吧,全世界会帮助你。

自立项以来我们团队很幸运地获得了顾问团队以及外界好友们的支持,与大家无私的关注相比,我自己始终觉得还不够用力,还要加把劲。

特别是顾问们的反馈,远在北京的开智伙伴们即使再忙也利用休息间歇与我通话交流意见,而团队成员身边的贵人、高人、好人们也及时给予我们意见。

再次感谢顾问们、粤语配音启俊,画面参考梁小英,摄影师肖胜楷和模特关雪芳的无私帮助。

以下是我们构思项目的过程文档,希望对即将参与课程的小伙伴们有用。

撰写:林浩涛;改编:陈素封

 戳原预约认知作学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