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众软件  ·  听说,一张 4090 显卡就能运行 ... ·  2 天前  
APPSO  ·  刚甩掉 Open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放弃“门票经济”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3-11 08:01

正文

2018 3 10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祝建波

李志轩提示

无论是国有景区还民营景区,去门票化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跨界盈利的能力,即具有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 的商业模式,否则,不收门票了,靠什么维护景区正常的开支。我们登录淘宝、百度搜索引擎免费,使用微信免费等等,其前提是运作着首先要有跨界思维,否则,只能是亏损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景区免门票的行为,可能与《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冲突,即涉嫌低于成本价提供服务。不过,这种利国利民的行为,我想物价局的执法人员一般不会去真正查处这些景区的。正如吴晓波在论述中国经济变革有四大动力时说: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以下为正文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要想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最好办法就是低票价或免费策略。

3 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此消息一出,立刻成为网友关注的重点。( 3 8 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工作报告对门票的规定,使景区让利惠民有了时间表,有了线路图,盼望有期。在景区门票价格降低已定的背景下,云南西双版纳景区的 先行免费 更给人启示。

门票不停上涨是人们的直接观感。近年来,景区门票 逢节必涨 几乎成了一种 统一动作 ,许多旅游者直呼 大好河山游不起 。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门票价格攀比上涨,甚至立下了 “3 年禁涨价 硬杠杠 。然而,解禁年 到期就涨 也因此成为了景区的一种奇特现象。

景区资源的公共属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景区门票降价乃至免费、回归应有的公益领地,既是公众共同的愿望,更是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秉持的民生取向。然而,由于经营方式、服务项目、管理方式等关系的调整,多数景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 以景养景 的门票经济问题,这也是每到旅游季,公共自然景区都会沦为揽金重地的重要原因。此种把旅游景区看作财政收入摇钱树的地方政策,恐怕还是源于地方财政念歪了旅游的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要想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最好办法就是低票价或免费策略。所谓全域旅游,就是以景区为圆心,以整个区域为半径,换言之即把整个区域当作景区。在此情况下,景区免门票或降价,是持续吸引客源的关键。如此一来,虽然门票收入可能会减少,但是游客会增多,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相应增加了。总的算起来,旅游总收入反而大大增加了。西湖免费开放十多年,旅游总收入增长 4 倍,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如果从合理分流游客流量、疏导游客流向、减轻景区环境承载和接待压力等角度来看,采取提高景区门票价格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单纯奉行高价 策略 ,以此增加利润,从长远看,是很难构建 大旅游 体系的,也必然会影响景区乃至景区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