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WPS表格中的几个常用函数公式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接入DeepSeek以后,我的Excel真的 ... ·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告别DeepSeek ... ·  4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70岁老妈用DeepSeek变身‘AI达人’ ... ·  5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教你3分钟将DeepSeek接入到Word,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开年迎重磅!告别“扎手指”,开启无创血糖检测新时代,瑞金医院创新突破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5-02-06 18:06

正文



这项突破性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有望彻底摆脱传统的扎手指或抽血测血糖的繁琐方式,迈向无创血糖监测的新时代。

来源 | “医脉通内分泌科”微信公众号

科技赋能,生活焕新!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 王卫庆教授 团队携手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的 陈昌研究员 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代谢》( Nature Metabolism )在线发表题为“ Subcutaneous depth-selective spectral imaging with mμSORS enables non-invasive glucose monitoring ”的研究论文。这项突破性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有望彻底摆脱传统的扎手指或抽血测血糖的繁琐方式,迈向无创血糖监测的新时代。




患者只需将手掌轻轻贴近检测设备,即可快速、准确地测量血糖水平。无需繁琐的个体校准,无需等待,随时随地即可检测。这项技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不同肤色以及各种体型的人群,真正实现了无创、便捷、高效且普适化的血糖监测,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科技赋能,生活焕新!mμSORS光谱技术引领无创血糖检测新潮流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突破5亿大关,而在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2%,糖尿病已然成为当下极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有效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然而,目前常规的血糖检测手段均需通过侵入皮肤来完成,这不仅可能引发疼痛与不适,还存在血液感染的风险,从而显著降低了患者长期坚持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近几十年来,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但这一技术一直面临着准确性和通用性方面的巨大挑战,被形象地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该研究开创性的提出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 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 技术。只需将手掌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告别有创血糖检测带来的疼痛和感染潜在风险。



第一阶段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确定人体大鱼际表皮厚度的分布范围,针对性的研发出mμSORS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这种基于多重拉曼光谱成像的新技术,不仅可实现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皮下不同深度的同步探测,并可有效降低表皮的背景信号干扰,极大提高血糖检测的信噪比。第一阶段通过系统性探索研究,确定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探测深度来自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的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并 证实mμSORS能以完全无创的方式有效采集到人体血糖相关的拉曼光谱信号,且在解析算法中发现提取出的主要因子的光谱与葡萄糖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初步的基础实验研究(BESH)中,研究人员通过mµSORS技术,探索了皮肤不同深度的拉曼光谱与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这项研究涉及35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0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15名非糖尿病患者。通过在受试者的大鱼际部位(thenar)采集mµSORS光谱,并同时测量其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水平,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深度的拉曼光谱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初步BESH中,mµSORS技术成功证明了其在非侵入式血糖监测中的潜力。特别是从真皮层获得的拉曼光谱与血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真皮层的信号更适合用于血糖监测。


a,mµSORS系统原理图;b,mµors检测示意图;c,由OCT识别的232个人类thenar样本的DEJ深度直方图

图 mµSORS系统具有深度选择性,可检测从表皮到真皮层的拉曼信号


图 在35名受试者的初步BESH中,mµSORS无创采集到的信号与葡萄糖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普适性,研究团队在第二阶段针对200名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开展了临床研究。通过这项研究,团队共收集了超过30万组由金标准静脉血血糖值标定的mµSORS光谱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并分析了血糖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mµSORS无创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间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仅为14.6%,且高达99.4%的无创血糖检测值落在共识误差网格(CEG)的临床可接受区间(A+B区)。


这一结果有力地证实了mµSORS技术在非侵入式血糖监测中的高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





专家点评



王卫庆教授

“mμSORS技术的成功研发,是医工交叉合作的经典案例,也是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糖尿病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王卫庆教授 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 陈昌研究员 及近观科技的 周琳博士 为共同通讯作者,瑞金医院的 张翼飞 主任医师、 汪龙 主治医师和近观科技的 张莉丽 博士、 邵帅 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得到了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瑞金医院广慈高能计划等资助。


专家简介


王卫庆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从事内分泌代谢领域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主持开展“中国心血管代谢与肿瘤队列(4C)”“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MAP)”和“代谢舱能量分析及肠道菌群干预”三大研究;揭示国人代谢状况及糖尿病病因变迁;推广实施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建设,覆盖全国1500家医院。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Nat Med》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130篇),被引超万次。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垂体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次、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次、上海医学科技推广奖等;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奖”“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上海工匠”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