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成都自贸试验区这个新生儿呱呱坠地。
肩负着深耕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历史使命,成都自贸试验区从出生到成长,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距新生儿出生已满百日。
100天过去,
它成长情况如何?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
又做出了怎样的创新?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100天”新闻发布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主任郭启舟,成都自贸试验区4个落地区域相关负责人以及第三方独立机构普华永道中国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成都分公司负责人,分别就成都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了介绍。
上半年成都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12.9亿元
同比增长66.6%
成都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一批首创改革相继启动和落地,区内注册企业快速增加,各种要素不断聚集,改革创新红利开始释放。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12.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6.6%,高于同期全省59.5%的整体进出口增幅,占四川进出口总值的86.4%,该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14.1亿元,增长61.4%;进口898.8亿元,增长72.1%。
截至7月10日,新注册企业7608家,注册资本1026.36亿元(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20.9亿元,外资企业注册资本5.46亿元);蓉欧快铁共开行377列,中亚班列开行14列,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进出口业务250票,货重1751吨,货值1.24亿元。整车进口117台,货值1.7亿元。双流航空港国际航线突破100条,综保区(双流)海关受理报关单63154票,监管货运量 22598.4吨,监管货值229.3亿元,实征税款3.4亿元,分别增长10.8%、61.3%、88.1%、41.7%。
郭启舟表示,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一直在着力服务优势产业发展,推进特色试验项目。率先推出中欧班列物权化多式联运提单“第一票”,开展铁路运邮快(件)试点,平行汽车进口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欧洲中心”项目全面投运。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加快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和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成立“一带一路”法律联盟服务中心。探索外商投资和国际化人员往来“单一窗口”,推进“多规合一”“多评合一”。探索设立新型金融平台,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成都知识产权审判法庭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跨区域受理案件成倍增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大幅提升。
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与川南临港片区就成、泸两地在“空、铁、公、水”四港合一、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之间互联互通,开展片区协同试验和联动试验等方面进行合作。联合省自贸办开展“四川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交流座谈会”,全省20个市(州)对话交流“共建成都自贸试验区,共享西部区域合作最大平台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眉山、广元等市(州),推动实现与各市(州)的联动试验和共建共享。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据悉,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我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比如,为给自贸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成都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分别出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数据显示,自《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公布以来,已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
按照国务院复制推广第一、第二批自贸区共54条改革经验的要求,成都自贸试验区积极抓好复制推广工作。除“国际航行船舶检疫监管新模式”因成都市不涉及国际船舶通航无法复制外,其余53条经验所涉领域均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在抓好复制推广的同时,积极对接前两批自贸试验区,收集了369个案例成果,其中筛选出73项符合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的可学习借鉴任务,目前已将其中30条纳入2017年改革任务清单,正抓紧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落地实施。
据郭启舟介绍,接下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将围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铁路提单物权化、平行车进口、飞机融资租赁和大市场监管模式等重点改革试验任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组建成都自贸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探索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监管办法等重点课题研究。组建成都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开展自贸试验区全球推介,集聚全球资源。继续强化区域合作,积极开展联动试验,立足成都、带动全川、服务全国。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率先发布三年任务清单126条和2017年任务清单49条,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区内完成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进出区共2027件(进区1410件,出区617件),进出区总货重127吨(进区97吨,出区30吨),进出区总货值约1.26亿元人民币(进区8013万元人民币,出区4558万元人民币)。截至6月底,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575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489.68亿元,主要涉及科技、信息技术、商务等行业。其中,内资企业5695户,注册资本(金)486.31亿元;外资企业64户,注册资本(金)3.37亿元。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在发布会上表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重点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5月10日,“中国-欧洲中心”正式启动,成为成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新窗口和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中韩创新创业园已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微软成都云加速基地、阿里(成都)创新创业中心等22家国内外知名众创空间相继投入使用,吸引12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和43家韩资企业入驻。
今年5月,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为主体,高新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全国首单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性地允许将募集资金通过委托贷款或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成都高新区“双创”企业发展。首期金额5亿元,其中至少1亿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探索设立“成都高新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基于知识产权评估,以动态估值的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帮助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贷联动融资。
据悉,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已经实现企业设立全流程“一窗受理”。所谓“一窗受理”模式,就是指将原来企业设立所需的核名、设立、变更、注销等所有环节实现在一个窗口完成办结。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试点,对负面清单以外的住所(经营场所),企业可自主申报,无需再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工商注册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同时,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企业或个人知识产权被侵犯后,可同时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报案,双管齐下保护企业或个人知识产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双流自贸试验区成功引进顺丰无人机、四川航空物流基地等项目34个,总投资246亿元。新增注册企业274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07.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双流机场扩能改造、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中商飞民机示范园、中电熊猫等24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发展稳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实现工业产值(规上)12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约349亿元,同比增长11.8%,税收约9.5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外贸进出口约101亿元,其中综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约80亿元。口岸通关便捷高效。二季度双流机场口岸累计监管进出口货量约10万吨,监管货值约725亿元,国际快件中心进出口29.1万票,货量2106吨,货值约9.81亿元;空港指定口岸进口439票,721吨,货值1.05亿元;邮政国际快件中心进出境邮件总量160.9万件;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口货量102吨,实现进出口货值约2.5亿元。
亮点一:综保区内货物流转时间由9.2小时缩短至9分钟
双流自贸试验区拥有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川内唯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即双流国际机场;同时拥有四川自贸试验区内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双流综合保税区。据双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春禧介绍,双流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出“先进区、后报关”“分送集报”“集中汇总纳税”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目前综保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为0.31和0.34小时;6月底上线“区内流转货物虚拟运抵”系统,综保区内货物流转由9.2小时缩短至9分钟。成都机场进出口通关时间为14.2和1.05小时,列全国主要空运口岸第4位。
杨春禧透露,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当日,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就成立了西南首个“一带一路”法律联盟服务中心。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立法建议、政策分析、法律研究、法律服务等工作,推动法律合作与交流,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法律护航。
4月1日,双流自贸试验区率先在综保区内,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备货出口四川“第一单”业务,即成都造女鞋出口加拿大,给四川商品走向全球搭建起“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业务取得突破。金融产业方面,已引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1家,注册资本9亿元,管理基金规模183亿元。
自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自贸试验区发展态势良好。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自贸服务专区,并于自贸试验区挂牌当日同步运行。自贸服务专区设“企业注册”“外资备案”“税务综合”等5类9个窗口,提供多语种在线传译、人脸识别、一窗通办等多元化服务,大力推进审批服务国际化、智能化、便捷化。
在全省率先分步骤推进国税、地税联合服务、联合分析、联合执法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设立“一窗通办”税务综合服务窗口,实施“一人一机双系统”融合办税模式,企业只需在一个窗口就能同时完成国、地税报税事宜。
积极推动在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范围内设立成都市第一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实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跨区域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
1-6月,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共开行377列,发送集装箱3.09万标箱,货量9.17万吨,货值1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47.2%、499.35%、694.31%。集装箱中心站实现吞吐量25.9万标箱,同比增长4.1%。铁路口岸监管箱量2.1万标箱,货值9.2亿美元,货运量12万吨,同比增长245.8%、183.7%、109.1%。
成功签发首单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实现以提单质押方式开具信用证进行贸易结算;推动金融机构开具基于铁路运输的首张信用证;加快自贸区金融超市建设,构建铁路港特色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住所申报承诺+负面清单管理制、率先推出邮政通讯地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等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地税扫码支付及国地税“一人一机双系统”等税收服务创新;在卫计领域率先实现“双随机”监督执法新模式;与四川大学组建“蓉欧+”战略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铁路港研究基地”,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创新自贸区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身份冻结、全员聘用”、任务清单管理模式。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形成政务、口岸服务一体化,实现国际班列订舱、场站、关务等一站式通关、一票办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挂牌,建成七大功能区和监管信息平台。四川首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投入运营,在平行进口车展示销售、金融服务、零配及仓储等全产业链条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着力打造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国际端实现至莫斯科、罗兹、伊斯坦布尔北中南三线并行,蓉欧快铁实现每周去11回8双向稳定运行。国内实现宁波、青岛等11个城市间五定班列对开。
着力探索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新型贸易。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进口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保税仓储、国际分拨等业务,1-6月开展业务货值1.22亿元。举办首届平行车博览会。组建进口肉类企业联盟。组织举办“‘一带一路’五金机电产业联盟研讨会”,成立“一带一路”五金机电产业联盟。
《成都自贸试验区2017年建设试验任务清单》首次对外发布
昨日,在“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100天”新闻发布会上,《成都自贸试验区2017年建设试验任务清单》也首次对外公布,并提出2017年工作要点。
记者从市自贸办了解到,《成都自贸试验区2017年建设试验任务清单》分投资体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创新、简政放权、监管治理和法制保障7个领域,共涉及改革任务84项,试验项目117个。
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聚焦对欧开放和创新驱动两大试验特色,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开放重点,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带动全川、服务全国贡献更多成都经验,为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作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具体表现在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建设推进机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试验任务落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监管治理能力、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畅通货物贸易通道;做好试点经验评估推广,跟踪评估改革成效、建立复制推广机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主要任务的开展推进。
科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