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下邯郸的事。
虽然未成年人校园霸凌这些年新闻里并不少见,但是邯郸的事还是非常挑战我们普通人底线。
就
像有网友说的,这不是霸凌,而是杀人。
而且从目前警方透露的消息来看,初步判断3名未成年凶手并不是因为一时激愤激情杀人,而是预谋已久。
这就太可怕了。
这些未成年人在道德,人性上根本没有我们成年人以为的那种天性纯良。
他们生下来后就像野狗一样野蛮生长,然后用动物本能去面对和处理人类世界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后走上毁灭他人也自我毁灭的道路。
不
要说他们的同龄人了,就算一个成年人面对几个可以“预谋杀人”的少年,心里恐怕都会忐忑。
无论最后侦破结果怎样,那个被杀害的孩子已经没法再醒来。
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
今天我不想讨论案情本身,
作为一个14岁男孩的父亲,
我只想聊下教育的事,算是对这次事件的一个思考吧。
我留意到这个新闻里最扎眼的几个字,就是“留守儿童”。
大家不要以为我想为这3个未成年凶手辩护,当然不会,毕竟不是每个留守儿童都会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来。
但是,按照工程学上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意味着,当我们看到3名留守儿童做出杀人这种极端的严重暴力行为,这意味着他们背后全国上千万留守儿童里,很多人已经离类似暴力行为不远了。
完全可以想象他们日常生活里,互相之间的欺辱,霸凌乃至肉体伤害已是家常便饭。
性格弱势的会变得越发内向,抑郁,低自尊人格。
强势的会纵容内心的暴戾,狂躁,逐渐出现攻击性人格乃至仇恨社会。
而邯郸事件不过是这类人群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一次爆发。
一个孩子的内心最后可以堕落到何种程度这固然跟他的天性有关,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没有亲生父母的长期陪伴和管教,是很多留守儿童最后悲剧的重要原因。
邯郸事件后网上不少声音谈到学校对校园霸凌的约束和管理,我认为这些声音不能说不对,但都是避重就轻,为什么?
因
为“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加引号,是因为我曾经在多篇公号文章里提到过这个观点。
学校,社区,国家这些大环境当然重要,但最重要也是最有决定因素的,依然是亲生父母有没有承担起教育管教孩子的责任。
并不奢望每一对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多么优秀的人才,去帮到多少人,
但至少,你首先得把孩子教育成不伤害别人的那种人吧。
从这一点来看,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提到的对凶手父母的连带惩罚就显得很有道理。
我不是法律工作者,不太确定是不是一定要“相等刑期为年限”,“收入扣除赔偿”这样的惩戒方式才能对每一对父母形成威慑。
但我认为李教授的话,方向上看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18岁之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承受像成年人那样的法律惩戒,那就让他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就是他的父母来承受好了。
至于承受哪些如何承受都是技术问题,可以讨论。
对于“养育孩子”这件事,我觉得不少人对此有很大的观念误区。
一种情况是,收入偏低的阶层可能觉得养育孩子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
逢年过节回到老家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搂着抱着亲上几天,就算是关爱了。
这次邯郸事件几个凶手的父母,我猜,多少也抱着类似想法吧。
自己去大城市打工把孩子扔给祖辈,“不就是给口饭吃么”,“我们这代人不也是这么拉扯长大的么”。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祖辈对孙辈的影响力约束力尤其面对青春期孩子,几乎可以忽略,于是野蛮生长带来校园内的弱肉强食。
这是养育的一种观念误区。
另一种情况是城市中产,自身经历造就的路径依赖让他们对于教育的理念变得极端现实,7个字:名校,大厂,赚大钱。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看一部电视剧,名字我忘了,剧里面母亲对着不好好学习的儿子说,“我宁肯你恨我,也要你考上大学”。
当时我就倒吸一口冷气,所以如今还记得那么清楚。
这就是不少中产父母的想法,为了孩子世俗层面的成功可以允许他牺牲掉人性,道德和责任感。
这样的教育最后指向什么呢?
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正是这种“精致利己”的教育理念太过普遍,才让无数城市年轻人觉得一旦生下孩子就得让他卷,卷还卷不赢,那我生他干什么。
所以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这个话题太宽泛,今天聊邯郸事件那我就只谈与他人交往这一点。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孩子有意愿有能力对这个世界报以善意,并且有能力收获这个世界反馈的善意。
说直白点,就是以建设性的心态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乃至良好的亲密关系。
我承认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包括很多成年人这块儿也有缺失。
但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没有谁可以代劳也没有谁应该代劳。
我留意到网络上某些父母在谈到校园霸凌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宁可我家孩子把人欺负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到我家孩子”。
这种说法还有一个变种,“出去打架回来别的先不提,你先告诉我打赢没有”。
这些说法非常有市场。
我都很理解,因为没有一个父母不担心自家孩子被人欺负,我也是父亲,我也担心。
但我不得不说,这些
说法本身就有毒。
我们教育的目的,恰恰是不要让孩子处在这种要么欺负人,要么被人欺负的两难境地里。
而这些,必须要亲生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信心。
我们要让他知道,父母要求他坚持的一些原则哪怕短期内会吃一点亏,但是长期来看会收获更多的朋友和善意。
让他知道要永远保留使用暴力的权力,因为总会有不讲道理的人,但是暴力永远不可以用在无辜者身上。
要让他知道人和人之间固然会出现拉帮结派的小圈子,但你要有能力走出小圈子去往更大的世界。
父母最大的责任是传递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一件事的对和错。
如果一件事本身是错的,那么就不应该做,这跟会不会受到惩罚无关。
比如杀人就是错的,跟你会不会受到惩戒,父母会不会因为你而受到惩戒无关。
法律只是底线,教育的底线应该比法律高很多才对。
所有这些观念会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我们父母责无旁贷。
我再多说一句,刚讲的这些跟钱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没有一点关系。
但所有这些需要父母长时间的用心陪伴。
所以教育本身的难度并不在于你可以赚多少钱,
有没有能力买学区房,
去给他报多少补习班兴趣班,带他去几个国家旅游和游学。
而是你作为父母愿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当你和他在一起时,你愿不愿意为了给他尽可能好的影响,而约束你自己?
要不怎么说,教育孩子对父母也是一种修炼呢。
让我感到可喜的是,在我身边还有我的社群里,看到越来越多父母逐渐感受到养育孩子虽然充满艰辛,但正是这种付出的过程,为孩子也为我们自己带来心灵层面的充盈。
对孩子而言,父母在他童年少年时的陪伴和管教,会让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多出许多精神力量。
充满不确定的未来里,这些精神力量比什么学历文凭更能为他带来安全感。
反过来对我们父母而言,正是因为有养育孩子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对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不计回报的付出,才让一个普通的饮食男女有机会参与到一项充满挑战又意义非凡的任务中。
为什么我们看孩子吃东西比自己吃还要快乐?
因为相比起自我享受,努力去满足所爱之人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快乐。
要不为什么说,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呢?
以上这些,是我从邯郸留守儿童杀人事件里得到的反思。
遗憾的是,我看到我们社会对教育的主流看法依然还停留在上面两个误区里,要么,“不过是添一双筷子”,要么,“好好学习以后赚大钱”。
当然了,这里我不想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知道留守儿童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每一个大城市都热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去吸引进城务工人员前来为城市的繁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