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翻译 朱梦轩
审校 金庄维
轻子的普适性
是啥? 对一般人来说,这听起来似乎是《星际迷航》中的内容。
认真解释起来,我们需要用到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它描述并能预测已知粒子的行为,以及除了引力之外的所有作用力。已知粒子中包括了三种带电轻子:电子、 μ 子、τ 子。
标准模型有个基本假设:这几种带电轻子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质量和寿命。这便是轻子的普适性。对电子和 μ 子进行比较的精确测试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有违这一假设之处,但是最近关于更重的 τ 子的研究却对此提出了挑战。
一个国际物理学家团队通过分析三项实验的结果指出:
轻子的普适性,甚至是标准模型自身,都很有可能需要被修改。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
研究参与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曼努埃尔·弗朗哥·塞维利亚(Manuel Franco Sevilla)基于杰夫·里士满(Jeff Richman)和迈克尔·马祖尔(Michael Mazur)先前的工作,在斯坦福直线加速对撞机(SLAC)上的 BaBaR 实验中发现了第一个超出标准模型(BSM)的显著信号。弗朗哥·塞维利亚表示, 这个发现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的。类似的结果后来也在日本的 Belle 实验和瑞士 LHCb 实验上被发现。
综合这三个实验的结果,轻子的普适性在四个标准差的水平(即置信度99.95%)上受到了挑战。
BaBaR,即正反 B 介子探测器,以及 Belle 是 B 介子工厂。这些粒子对撞机被设计用来产生和探测 B 介子——一种在高能粒子束流对撞中产生的不稳定粒子,它们的性质和行为能够在非常干净的环境中被精确地测量。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 b)提供了一个更高能量的环境,使得 B 介子和大量的其他粒子更容易产生,但这也使得粒子鉴别更为困难。
尽管如此,这三个实验都测量了 B 介子衰变的相对比例,并发表了相似的结果。相对于电子和 μ 子,τ 子的衰变比例比标准模型预测的要高。
“因为电子和 μ 子已经被测量得比较好,τ 子将会成为(检验标准模型的)关键。”弗朗哥·塞维利亚解释道,“τ 子的测量更为困难,因为他们衰变得很快。现在物理学家能够(利用更好的技术来)更好地研究 τ 子,我们发现可能轻子普适性并不成立。”
尽管这个结果很有趣,但它还不足以推翻轻子的普适性。
推翻这一准则需要至少五个标准差的显著性水平。然而弗朗哥·塞维利亚提到,三个不同实验都观测到了超出预期的 τ 子衰变比例,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一旦被确认,这些结果将指向新粒子或新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线索以理解粒子物理。“我们不确定长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弗朗哥·塞维利亚说,“但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这是真的,然后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来确定其中的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17-06-physicists-hint-phenomenon-standard-partic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