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资本论  ·  中央高层开年罕见表态,力度强烈前所未有 ·  昨天  
心禅道  ·  投资#788 ... ·  昨天  
心禅道  ·  投资#788 ... ·  昨天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3 天前  
简约小生活  ·  银行存款10万到50万之间的朋友,有一个消息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娱乐工场 · 张巍:米未离迪士尼还差10个马东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0-01 20:09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娱乐工厂创始人兼董事长 张巍先生


《十三邀》中,马东说:「世界上的精英只有5%,剩下95%的人就是在生活。」这句话放在他的生意上也是如此。他与米未传媒无疑属于网综乃至网生内容领域的前5%,而其它95%,也只是在生活。

素材来源:鲸准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2015年9月16日,马东离开爱奇艺创业,成立米未传媒。随即宣布拿到创新工场李开复、娱乐工场张巍的Pre-A轮融资。作为娱乐工场创始人,张巍与马东不仅交情匪浅,更是米未传媒背后的资本「推手」。



1

像马东这种创业大牛 是给了投资人机会



米未传媒的案子,其实是张巍个人聊出来的。


资本无外乎两种玩法,一种是赌赛道 ,只要风口对了,管它是人是「猪」都能飞; 一种是赌选手 ,「只有人靠谱,事才能靠谱」。


有人说我就属于后者,我赌对了马东。


与其他投资人不同,我并非科班出身,在我看来,泛娱乐行业完全取决于人。「每天都花大量时间接触不同行业里的优秀创业者,每交一个朋友都会增加投到好创业者的机会,我很多项目都是和身边的人慢慢聊出来的。」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马东带着奇葩说出走爱奇艺,自立门户时,对这样的行业大牛,资本是疯抢的,很多人想投都投不进去。而我靠着和马东的私交,才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认识马东时,马东还在在湖南卫视做节目。2014年,当时作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以个人身份,成为了娱乐工场的LP。「投钱给自己的朋友」本来就是行业内的惯例。


马东这种创业大牛都是给了我们机会的。


通过良好的人脉关系投出米未这样的case,显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作为泛娱乐行业投资人,确实需要时刻保持着对马东这样的超级IP的敏锐捕捉。



2

《战狼》之下 又有多少战败的狼



在马东做出《奇葩说》之前,很多资本都重仓押注影视行业,娱乐工场也不例外,在投资的上百个项目中,影视类最为集中。


中国电影市场看似风光无限,今年以来,其总体数量级和投资热度都呈现放缓趋势,整个行业进入了 「相对冷静期」 。前两年风口比较大,起势比较猛,大家追的比较快,今年资本稍微有所冷却。因为投过很多公司,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影视行业,对影视内容投资越来越谨慎。


一年拍几千部电影,能拿到龙标的几百部,正式上映的几十部,其它都是一日游的。投影视99%的概率是亏钱,1%赚钱,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1%,又有几个投资人能找到那1%,对方又愿意让你投呢,这个难度系数是很大的。


有朋友试图拿《战狼》的成功例子劝我重新评估对影视的投资,我的观点是: 「大电影的不确定性、风险性是非常高的,《战狼》是极个案,就像当年《泰囧》点燃电影市场一样,《战狼》之下有多少战败的狼。」


当传统影视业愈发趋于饱和时,马东通过《奇葩说》这样一款现象级节目,将大众的注意转移到了纯网综艺,并由此打开了一个网生内容的突破口,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3

影视进入冷静期 网生内容或成一股清流



我自己对影视整体采取谨慎态度,但对网剧却有着浓烈的兴趣:「我看好网剧,精品网剧公司是最具潜力的后生力量,如果让我们现在投,我会投生产精品网剧这样的公司。假设一部网剧600万一集,那么 60集收入3.6个亿,剔除2个亿成本,一部剧赚1个多亿很正常,这个生意是整个影视行业最大的生意。」


在我看来,马东的奇葩说对于网生内容领域最大的贡献,便是点燃了网综的风口。


开始大家很少会关注网络综艺的投资,不太愿意去赌,而且是视频网站自制的,行业外投资人不太敢去赌这种不确定的风口,因为平台不在自己手里。但是后来《奇葩说》引领了这个潮流,大家开始往里扎堆。


2014年更是成为公认的网综元年 ,随后各大平台的自制网综开始遍地开花。经过2016年的「井喷」,网综在2017年吸粉吸金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视频网站重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网综已经站在综艺节目的上风位,有了和一线卫视正面竞争的能力。网综相关项目公司也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饽饽。


网综和电影有点像,概率很低的。像《奇葩说》、《火星情报局》这种头部节目是很厉害,但其实只有1%的概率。因为综艺对团队考验比影视剧考验大的多,整个团队磨合期是很长的。举个例子, 就算是 跑男 出来的制片人也是很难做好一个综艺公司的,除非出来的是一个铁三角团队。 中国一线卫视能做出好综艺的团队,总共就10来个,能挖谁出来创业?都很难。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一个大咖(选秀皇后),出来创业,第一轮估值就达到10亿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这种级别的很少,你投还是不投呢?关键是就算追着投,你也投不进去。



4

想成为迪士尼 米未还需要10个马东



即便如此,我也并不因此遗憾,因为我已经手握米未传媒这个头部明星项目, 小品类里,一个就够了。


《奇葩说》的成功以及深度捆绑的「奇葩」IP,米未因此承受着等量的期待与压力。至今为止除「奇葩」系列另外打造的每一档网综节目,尽管也掌握一定热度与人气,却都没能像《奇葩说》一样成为现象级爆款,仍旧逃不开与《奇葩说》的反复比较。


2016年6月,在米未传媒发布会上,我宣布了米未的「XYZ轴」内容生态体系。在资本的助推下,马东有意拓展米未的业务链条。但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围绕其衍生的艺人经纪、知识服务,仍旧是「奇葩」系列打造下来的IP衍生。


而实际上,作为《奇葩说》的打造者、米未传媒的创始人,马东才是这家公司的最大IP,他的身份已经与米未形成了深度捆绑,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去马东化」的说法开始浮现。


创业之初如果去马东化,我肯定是不看好的,因为马老师是行业大牛,有着几十年厚重的积淀,这样的人没几个。但 如果是这个阶段去马东化我是看好的,因为能复制10个马东才是这家公司最具价值的地方,如果全指望马东,风险会很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