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州房产
发布德州新闻网房产频道相关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晚报  ·  就在明天!德州大型招聘会来了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注意!关于征集全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 ... ·  2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山东高速集团召开重点工程建设2024年总结表 ...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今年以来最强!德州发布黄色预警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大S真实死因有变?专家释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州房产

房价要是涨到20万元一平,社会会怎样?

德州房产  · 公众号  · 山东  · 2017-06-05 15:58

正文



来源:网易新闻网



最近房地产的段子有点多,最经典的大概就是这个了:


按照现在的北京房价,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以此类推,那么外地人在北京买房,相当于IPO。要是其中一套房划片为学区,相当于定增了。一个外地男跟一个本地女结婚就相当于借壳上市。一个本地男跟一个外地女结婚就相当于重大资产重组。


确实,在新一轮的楼市热潮中,北京的二手房价争分夺秒地跳涨,还在为库存大费脑筋的三四线城市也销售火爆,直接导致热点三四线城市也发出了限购令。


继续看好楼市的人,大概只有任志强了


这种超越经济学原理的局面,大概是要成为姜超(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短时间内的黑点。从2016年年中,姜超就成为了房地产坚定的死空头:


2016年9月15日,姜超老师是这么说的:满眼都是房贷。


2016年9月23日,姜超老师又说: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真的不低了!


2016年9月27日,姜超老师干脆说:“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2017年2月,姜超老师继续坚定:房地产凛冬将至 经济达繁荣顶点!


时间一晃到了2017年3月,房地产不但没有成为历史大顶,还被任志强这个死多头认为:在我任志强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房价跌了!


这话可不是我加油添醋乱写的,这是任志强在最近的一次在线问答里面说的,在这次问答中,任志强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和坚定,随意挑选几个关键问题给大家感受一下:


网友:“中国目前房价看似没有所谓的拐点,房价会不会降”?


任志强:房价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我没看到哪个国家的房价是下降的。


日本是特殊情况,一个是城市化率接近90%,一个是老龄化程度在超长的经营,另外一个已有的住房情况在改善,当改善过后再想提高,与经济的增长不相适应,只有日本这种特例,但很少出现,中国还很远很远。


网友:“房价永恒上涨论”怎么理解?”


任志强:人口不断增加,经济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房价必然是上涨的,只有在一个城市经济开始下滑,堕落,人口开始离去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才会不再上涨。


当中国还有巨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多数城市还是上涨的。


网友:任总你认为未来10年中国是否会发送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形?


任志强:中国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因为中国有巨大的首付。中国在个人住房市场的杠杆率是非常低的。


美国仅仅3亿多人口,但个人住房信贷达到13万亿美元,几乎仅次于GDP总量,而中国只有GDP的1/5。而中国恰恰是个人住房的杠杆率太低了,才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网友:任总,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建议租房还是贷款买房?未来十年房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任志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人来说,都应该买房子。


买房子,至少他的资产价值还在;而租房子,所有的付出未来都会一无所有。


总计46个问题,只要涉及到买房问题,任志强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如果把钱拿去投资,买房依旧是最好的投资之一。


如果按照任志强这样的逻辑,我们来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一线城市平均房价就到20万元/平方米,那么哪些行业可能会被边缘化?普通人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80后、90后、00后又会有什么样的际遇?


如果房价真的涨到每平米20万,会发生些什么?


1、首先是房租。


当房价到了20万,毫无疑问,房租肯定会涨。


个人不必多言,自然只能更加紧缩地过日子。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商业地产本身的逐利性,其租金对于企业的影响无疑更大,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收入将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指标。


如果收入的增幅跑不赢房租的增幅,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从事第一、第二产业的企业日子肯定不会特别好过。毕竟,这些业务存在占地面积大、资本密集、毛利率低且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相较而言,第三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及金融等聚焦于虚拟经济的企业,其优势未来会进一步显现。


原因很简单,这些业务对于土地的占有需求并不大,且具备毛利率高、边际效应可观等特征。


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可能也只有他们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2、再来说说物价。


老实说,我觉得即便当房价涨到20万一平后,物价也未必会有特别明显的增长,两者之间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背离。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


房租支出与消费支出之间会有明显的替代作用,毕竟当一个人的房租支出越来越多之后,他可以分配在消费领域的支出一定是减少的;由于外围汇率的掣肘及国内畸形的资金传导机制,我国进一步大幅释放流动性的空间并不大,即便进一步释放,资金也未必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进而推高物价。


所以,虽然诸如餐饮、服务、快销等直接与终端消费者相关的行业与金融、互联网一样,也属于第三产业,但他们的日子可能会比较煎熬,因为他们碰到了消费者能力的天花板,无法不断地涨价。


所以现在很多人讲消费升级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


如果企业以更高的效率及更低的毛利率水平为代价,在与先前同样的成本支出下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那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只是指望消费者花更多的钱来买所谓的情怀,那这种模式肯定很难持续。


因为,随着房租对于消费群体的挤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对低效率的企业实现挤压,但反之却不行。


这种情况可能和现在对岸的台湾及日本有点像,在各类涉及民生的必要消费品领域,价格仍然会维持相对的平稳,消费者会享受到比原来更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但这种情况是以企业牺牲毛利率和提升效率为代价的。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未来或会更加依附于一些大的需求撮合平台,以谋求更高的业务周转率,或会逐步并入一些大型、连锁的集团之中,抱团取暖。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应该依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相关的企业也可以维持基本的运作。


但他们如果指望在这种背景下能够自己买房,至少在群体性上没有特别大的可能,因为无论是行业及个人在资产端始终无法拥有必要的积累。


3、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


如果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是一个对于新来者不甚友好的未来。


年轻人很难找到希望,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以他们可能获得的工资性收入,维持勉强的生活就已不易,更别说去储蓄、去买房。


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预见的是:


一是这一代年轻人中啃老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5年之后,社会主流的年轻人群大致会集中在95—00年附近,而他们的父母大致集中在65—75后。


65—75后人群相较而言,无论在社会层级还是经济积累上都会远远超过他们的子嗣,因此,代际间的财富转移现象可能会比现在出现的更为频繁。


二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独立自主性会进一步减弱。


由于他们始终无法与上一辈在经济上实现完全的独立,因此,他们也无法完全摆脱上一代对他们所施加的保护,这一群体整体的心智成熟程度可能延后,持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态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三是中国整体的城市化进程可能会减速。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城市化的背后存在着众多勤劳致富、阶层跃迁的机会,但这样竖子成名式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新来的年轻人想在大城市立足将变得越来越难。


强者恒强的逻辑,只会不断加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