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泛家居圈
,关注
中国家居建材家装业主流咨询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欧派家居总市值为419.95亿、索菲亚165.45亿、志邦家居55.92亿、尚品宅配27.50亿、金牌家居32.41亿。
5大定制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已经超过了700亿。
而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屋定制市场规模达2342亿元,而我国全屋定制TOP9企业总营收达556.85亿元,CR9为23.77%。由此测算,2023年我国全屋定制企业的CR5约为18.86%。
为什么定制这么吃香?又凭什么这5家公司能够独占鳌头?
欧派:橱柜发家,一年营收百亿,有什么魔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放在30年前,很难想象如今的“定制一哥”,坐拥上百亿营收的欧派,会是一个穷小子闯出来的。
1964年姚良松在广东省梅州平远县大柘镇出生。穷乡僻壤、农民出身、家境贫寒、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以说是天崩开局,但姚良松却能做到逆天改命。1981年,17岁的姚良松凭借全县理工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且大学毕业后顺利分配到了江西景德镇的昌河飞机制造厂,当上了技工学校的教师。
不过现实的是,尽管每个月能拿60元的工资,姚良松却依旧无法支撑弟弟妹妹的学费,也无法改变家庭的贫困,于是姚良松选择另谋出路,和同学东拼西凑,筹了2000元,开了一家不足20平米的小餐馆。
俗话说,愣头青创业总是要吃亏的。餐馆不仅没有盈利,最后还负债1000多元。急于回本的姚良松又借了一万多元,承包上了餐厅,可惜生意刚有起色就碰上国家通货膨胀,限制公款吃喝的政策干预刚好斩断的是姚良松的客户,两次餐饮创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钱没挣着,倒是债务缠身。
为了躲债,姚良松几经周转,最后来到广州才赚到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第一年,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靠着推销医疗器械赚了十几万,还清了债务。第二年(1992年),姚良松成立了广州科信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还是销售医疗器械,两年时间赚了两三百万。
欧派的成立是1994年。这一年姚良松计划在广州置业,于是带着家人去刚开盘的番禺丽江花园看房。妹妹被欧式橱柜所吸引,这个契机也让姚良松思路大开,开始筹谋一场中国厨房革命。
欧派的起点很小,一台机器,十几个木工,三套仿造的欧式橱柜,就在姚良松医疗器械的公司里搞了一个广州现代橱柜展。好在效果显著,5天就接了60多套的订单。这套模式跑通后也让姚良松更加有信心进军橱柜行业,欧派也从此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欧派的扩张之路很明确,早期依靠规模化生产,率先进入楼盘配套橱柜市场获得可观订单量后再反哺产能提升,销售区域也由广东向北京、上海、长沙、杭州等城市扩散。后期依靠品类延伸提高单值。2001年,欧派第一块自建厂区建成投产;2004年第一家海外店开业;2005年签约品牌代言人蒋雯丽;2006年扩张产品线,进军衣柜;2010年进军木门;2014年启动大家居战略;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回看欧派的来时路,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前瞻,这或许就是欧派成功的秘诀。从开创中国工业化生产现代橱柜的先河,掀起国内“厨房革命”风暴,到率先布局大家居战略,引领行业从全屋定制向整家定制、整装大家居转型。可以说欧派已经成为国内家居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它的每一个举措都可能预示着行业未来的趋势。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中国胡润百富榜显示,姚良松拥有个人财富240亿元,排总榜的198位,位居家居建材行业第四。
而从公司业绩来
看,2023年欧派营收约227.82亿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36亿元,同比增长12.92%。
索菲亚:“衣柜一哥”的从0到1,从1到N
与欧派不同,索菲亚是衣柜发家,不仅如此,创始人的经历也截然相反。
作为索菲亚的创始人之一,江淦钧出生于1964年,是广东本地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广东省华侨友谊公司工作,早早端上了“铁饭碗”。可以说,30岁之前的人生,江淦钧是过得一帆风顺,每天只需按部就班。
江淦钧
1998年,正值国内的第三次创业浪潮,江淦钧也深受自主创业氛围影响,辞去了国企转战广东汇高公司,开始正式接触家居建材行业。同时江淦钧也将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好友柯建生拉出了国企单位,两人从此开始积累经商经验。6年时间里,江淦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2002年,江淦钧觉得时间到了,于是他倾尽全部家当,拿出家中30万积蓄,外加50万的借款,总投入80万元进行合作创业。可惜第一次创业就遇人不淑,对方卷钱跑路,徒留江淦钧一人还债。
2003年,江淦钧卷土重来,与好友柯建生一起成立了宁基公司,也就是索菲亚的前身。而这时的江淦钧已经年近40,可以说是创业起步较晚的那一批人。不过正所谓大器晚成,二次创业的江淦钧与经管经验丰富的柯建生两人成功孵化出了定制家居璀璨的新星。
柯建生
因为是将定制衣柜的概念引入国内,所以索菲亚的衣柜业务从开始就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7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也奠定了索菲亚早期以衣柜业务为核心的战略基础。2011年,索菲亚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定制家居企业。
2013年,索菲亚发布新广告语“定制家 索菲亚”,大家居战略正式启航。于是接下来,索菲亚开启了品类扩张,2014年合资成立司米橱柜;2017年推出华鹤木门,进军定制木门领域;2021年推出轻时尚品牌米兰纳,并发布“整家定制”战略;2022年推出“索菲亚门窗”品牌;2023年推出“索菲亚卫浴”品牌……
从定制衣柜到
多品类、多品牌,再以多品牌切入整家赛道,索菲亚不断持续深化起“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战略。
从品牌营收来看,上市之初索菲亚的收入不过才10亿元,净利润刚过1亿元。而根据2023年财报来看,索菲亚实现营收116.66亿元,同比增长3.95%,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长18.51%。12年,索菲亚的营收将近翻了12倍。截至2月13日,索菲亚的总市值达159.29亿元。
志邦家居:安徽小作坊里走出个中国定制家居界“探花”
一个小作坊的诞生是8万启动资金租下的500平米的厂房,而一个定制家居龙头企业的长成,是门店4579家、员工5000+、营收超60亿。
作为志邦家居的创始人之一,孙志勇初中毕业后凭借学来的木工手艺进城到一家装修公司打工,过程中他学会了绘图和家装设计。1998年,已经混到项目经历的孙志勇却决定辞职创业,彼时的他才26岁。他拉上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同龄老乡许邦顺,用借来8万元资金在安徽合肥租用了500平米的厂房,仅有10名员工,便创立了志邦厨柜。
孙志勇
从企业历程来看,志邦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首先是早期从小厂房到区域性家居企业的蜕变。2003年,志邦
进驻南京,正式拉开“发展华东布局全国”战略的序幕,并且同年生产基地也搬迁至合肥庐阳产业园。2005年志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志邦加盟商突破百家,销售额破亿,标志着志邦区域性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为进军全国打下基础。
2009年,志邦启用全新标识“zbom 志邦厨柜”;次年志邦启动了“三年十亿,布局全国”的品牌战略;2013年志邦销售额突破十亿元,加盟商门店突破近千家,至此志邦完成了华东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型。
许邦顺
2014年,志邦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产品远销海外,标志着志邦走向国际化。2017年志邦登陆 A 股,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彼时闯入资本市场的志邦与曾经的小作坊已经是云泥之别。
从品类拓张来看,志邦也是橱柜起家,在2015年发布大家居战略后增加了衣柜品类,2018年又拓展了木门,而后逐渐切入成品家具,软装墙布、卫阳空间等品类,补齐了大家居的全品类基础。目前志邦主打的是“全空间集成整家”模式,这是志邦决战大家居赛道的核心优势,也是志邦区别于市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整装方面,志邦也已经通过“超级邦”装企战略服务,与全国优质装企强强联合,提高市占率。综合来看,志邦的布局很全面,基础也打得很扎实,这或许就是志邦在行业中表现相对稳健的原因。
业绩方面,志邦2023年的营收是61.16亿元,同比增长1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5亿元,同比增长10.76%,综合表现已经一路逆袭到了九大上市定制企业的第三名。截至2月13日,志邦的总市值为52.16亿元。
尚品宅配:互联网出身的定制家居,有什么不同?
与常规从柜体起家做家具不同,尚品宅配的由来始于一场打假的无奈。
尚品宅配的创始人有三位,分别是李连柱、周淑毅、彭劲雄,三人都是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李连柱和周淑毅因留校任教结缘了彭劲雄,于是两位老师和一位学霸的三人创业团队就此组建。
李连柱
创业之初,三人并没有想过从事家具生产
,而是在华工门口创办了一家做机械软件设计的公司,也就是广州圆方软件公司,专攻室内设计软件,主要的业务模式就是将软件卖给装修公司。
随后三人又创立了家居门户网站72home.com。
但好景不长,由于当时软件市场缺乏市场监管,盗版软件盛行,圆方软件也没能幸免,维权无望下,三人只好选择另寻出路,于是才有了尚品宅配。
2004年,尚品宅配成立,以圆方软件的“样品店”形态诞生,是当时行业稀有的数码化定制家具专卖店,经营品类覆盖整体衣柜、定制床、电视柜、橱柜等,以及家居配套产品如沙发、床垫。
互联网的基因,注定了尚品宅配在成立之初就与众不同,不仅用IT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家具生产模式,同时其也是国内最早定义“全屋定制”概念的家居品牌。2007年,李连柱乘着“互联网+”的风口,把此前成立的“72家网站”变更为尚品宅配的官方网上商城“新居网”,推动线上流量导流到线下门店。
除此之外,尚品宅配推出的“上门量尺→出设计图→报价→送货安装→保修”五大免费服务也是颠覆了当时家居行业的运营模式。这项政策也成功助力尚品宅配快速增长,让其在2017年顺利登陆深交所上市,市值超过200亿元。
可以说,凭借互联网基因,尚品宅配早期的崛起离不开“O2O+C2B”的商业模式,即便是现在,其AI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O2O营销等,在行业中依然保有优势。不过当下令尚品宅配焦灼的可能是如何将业绩扭亏为盈。
根据2023年报显示,尚品宅配实现营收约49亿元,同比减少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485万元,同比增加40.06%。而从尚品宅配公布的2024业绩预告来看,将由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8亿元–2.2亿元。
金牌家居:从卖橱柜到品牌大航海
如果说志邦是定制圈的一号黑马,那么金牌就是第二匹。从近5年营收表现来看,金牌在上市定制家居中的排位都是一个稳中上涨的趋势,到2023年,其总营收36.45亿元,净利润2.92亿元,跻身定制前五,重新塑造了“欧索志尚金”的新局面。
不过谈起金牌的成长,就不得不提到创始人温建怀和潘孝贞。两人是高中同学,温建怀毕业于集美大学财经系,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而潘孝贞则是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国内知名房企工作。
两人的联手源于对市场敏锐的嗅觉。20世纪90年代后期,住房制度迎来改革,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实行市场化。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潘孝贞洞察到未来将迎来房地产市场的红利期,而此时的橱柜作为舶来品正好符合房地产开发的配套需要,于是潘孝贞与温建怀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创业。1999年,金牌在厦门国联建材城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里正式启航。
回看金牌的发展路径,是很清晰的两条线,一个是内销,一个是出海。
国内市场方面,从发明烤漆橱柜奠定高质量橱柜引领者地位到布局覆盖
全屋八大空间场景的
厨柜、衣柜、木门、厨电、适老、智能家居、阳台卫浴、软装等多品类,再到数字化变革,打造厦门和成都两大超级智造工厂,最后到1㎡健身房这样家居产品、空间与家居生活方式的创新融合,金牌完成了向内的扎根。特别是近两年行业兴起的家装渠道,金牌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去年前三季度其家装业绩同比增长超过30%。
国外市场则是金牌未来几年内十分重要的一条线。金牌出海最早启航是在2005年,当时是以自主品牌的方式输出欧美高端市场。而后是2015年的海外店扎堆开业与海外参展。
与多数家居企业轻资产出海不同的是,金牌走的是重资产路线,也就是产能出海,甚至不是以合作工厂的形式,而是国内模式在海外进行复制。
其先是在海外设立仓库,而后是分公司、经销中心、服务中心,最后是海外投产建生产基地和
卫星工厂。
一般来看,这种供应链和品牌经营模式的搬迁,是有风险的,大部分品牌很难走通,并且也趋于规避风险的因素,不会轻易尝试,不过金牌敢于先吃螃蟹,必然有细致的考究。
从海外营收来看,2023年,金牌厨柜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16.92%,2024年一季度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44万元,同比增长68.23%,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33.79%,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业务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26.6%。可以看到,近两年来,其海外营收都保持着一个较高基数的增长,这也侧面证明金牌的出海模式是已经跑通了之后的加码布局,具有确定性,对品牌发展是有利的。
写在最后
此前范居士用deepseek预测定制家居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有一条提到的是区域品牌淘汰加剧,即缺乏技术投入的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份额向Top 5集中度预计超40%。
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份额,仅5家企业就占了一半,
虽然目前来看实际份额远没有达到,但范居士认为这确实是对未来行业格局的一个预判。
原因在于,随着产品同质化和消费认知的提高,品牌力会成为未来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加上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最后就会形成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的发展局面,因此CR5或是CR10持续走高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