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一首《起航》开启美好的2025 ·  昨天  
墨香中华  ·  元旦:2025年你好! ·  4 天前  
墨香中华  ·  元旦 丨2025,愿您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 ·  4 天前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  ·  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同心圆工作坊第51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世界读书日 + 古清明节气=内外清明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3 19:53

正文

 

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

——李克强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恰好处于古清明节气之内。读书可以使人清明,这是一种内也清明,外也清明的状态。清明的核心是心清静,好书可以使人达到一种较好的清静状态,使人的神志清醒明白,观察外物清澈明朗,待人接物有条不紊,身心安泰健康无病。


曾经的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如今的我却迷失了自我,为什么呢?



一场金色的革命——手机的冲击,让我们与书籍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现在这样生活:


起床的时候,意识还未清醒,眼睛已经盯上了手机


吃饭的时候,手口在动,眼睛盯着手机


走路的时候,腿脚在动,眼睛盯着手机


睡觉的时候,周公在邀约,眼睛还盯着手机



我们有多久没有以清静心认真读一本书了?一个月?一年?甚至更久远?


阅读无关年龄,无关职业,只关乎心灵富足。我们相信:“阅读是和自己灵魂相处的时间。”


“你会觉得每一个文字被打出来的时候,有一种非常神圣庄重的感觉。”


“知识在书里面,很多道理也在书里,不能想象不读书是什么样。”

……


又到读书日了,现在请恢复一个久违的动作,恭恭敬敬的伸出手,
然后拿起手边的一本书,一起读书吧。



在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二十四节气之“古清明”节气文化的本意,“清”的反义字是“浊”,清是形声字。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是水清,山清水秀。自然物相之水的清与浊;体内之水,心与意能量之炁的清与浊。


人体内之水则是指体内70%的体液之水清而不浊。《尚书•微子》:“身中清”。也就是说,这个“清”要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之内和身国之中,要使身心都能够达到清的状态,这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把握住身国内的这个“身中清”,是我们认识“清明”这个特征的重要领域。



《礼记•玉藻》:“视若清明”。《淮南子•原道》:“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荀子•解蔽》:“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这也揭示了只有在自己心中定得住,静得下来,再来观察外物,就能够清晰明白。内清是主要的,是关键,是核心,是根本。只有守住了本,对外在的外物内心就容易达到清和明的状态。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对这两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清”就是清在心上,清在身体之内。《管子•轻重己》:“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这就界定了“清”主要用在我们的心,心臓、心区和心场的这个清是关键。心里面真主人的清是核心,只有真主人达到清了,我们信德的规矩才能产生,实现心生规,规再生出矩,信仪和信德就能培养而成。


《灵枢•大惑论》:“其气不清则欲瞑”。我们身中这个气的能量,如果不是正能量,不是一种清洁清净的状态,那么我们的六欲肯定就是处在一种冥顽不灵而自己又难以发觉的状态,就会以假为真,以错误当做正确。


宋朝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记载:“以清白相承”。明朝于谦的《石灰吟》非常著名:“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就是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清洁自守,语不及私,做人方正清白,做事清白奉公。


我们古人对于这个“清”字使用得相当准确,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心身之中和身国之内。这也是“清明”这个自然节气为什么要采用“清明”两个字命名的关键之一。可以说,自然万物没有人去进行管理,但是却能够顺应五运六气,自然达到一种清明的境界和状态。唯独我们人,需要用意识的调节、心灵的校正,通过予善信和正善治,才能逐步达到清明。


所以,祖先们提出这个“清明”,实际上是告诫我们人类,要把握住清理自己意识的欲望,把握心灵的清净,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达到一种内在真正的清明,才能透彻地观察宇宙万物,他们是如何效法天地的自然规律,运用五运六气而自然的调节成清明的状态。这个“清”,在修身明德中关键是指人体心中的智识要清纯,私我的七情要少而淡,心灵透彻清亮没有污浊。


“天得一以清”,“浊而情之余清”,“清为趮君”,这是老子五千言中对“清”的定义。



小篆“明”,从月,从囧。从月,月象征性光,是用物相描述质象的生命性光,如同月之光照物。从囧,囧指户牖、窗户,能够透过身体的户牖,包括体表的户牖和体内的户牖,内观身中,明亮照物的臟腑和质的精、气、神。


“明”字的本义,是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说文解字》:“明,照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国语•周语》:“明,精白也。”这个明,指处在精细而透白。《尚书•洪范》:“视曰明”。《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告诉我们东方有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清明的核心,是心清静,少私而寡欲,前六识执中,得一守一。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读书也并不是最紧迫的事,最紧迫的事应该是读经典,读上善之书。


“经”是世界各民族在获得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这两个层面上,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一个范本或者文章。


“典”的作用,它注重反映历史前人在大智慧情况下产生的一些文字记录,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识层面的,而不是文化层面的。


“书”到了现代,已经泛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


由此观之,现代人所谓的书,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书籍,应该包含以上三种层级。在书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