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纠结本科毕业后是否该gap一年再去读研,但又怕白白浪费了时间,还难以就业,也有很多人面对目前两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无望和枯燥,想再挑战一次自己,选择离开舒适圈去读书。
外界不少声音对大龄留学的意义和性价比充满质疑,尤其是对于女性,在婚恋和职场的多重压力下,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场豪赌,对于大多家长,都认为女生更应该找份稳定工作,反正早晚得回归家庭。
但小编觉得决定大龄读硕,更是为自己生活和人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拐点”。
感谢当初自己的决定,港硕完成后让小编的简历终于“抬得起头”。毕业当月,小编就顺利在港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工作,提升了不止一倍的收入,还遇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本担心留学耽误人生大事,结果反而解决了人生大事。
小编认为,把来香港形容是“重启人生”也不为过,来港后摆脱的不仅仅是过去“暗无天日”的加班状态,更是摆脱了缺乏自信和处处充满自疑的自己。
小编入读港硕时已经在30大关的边缘,早在本科毕业时也有懵懂的外出读书梦,但当时总觉得花费太多,担心父母的负担太重,而且毕业后工作也可能不好找,一直迟迟没有行动,
就想先工作,先攒钱,
到时觉得有需要了再申请。
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情况实在是让小编苦不堪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无止境的加班状态仿佛让小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翻起曾经的下班打卡记录,几乎每天都干到晚上10点后,最早的一次也都快7点,甚至还有过几次通宵,周末能有一天休息就不错了。
看着每月到账的微薄工资,脑海里不断浮现一句话
“我的未来真的要这样下去吗?”
哪怕听从长辈的话,拼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也还是觉得心存不甘。
小编对未来的憧憬从来不是要赚多少钱,到达一个多高的位置,反而对于缺乏挑战的生活感到有一种无趣感,
小编一直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有机会多看看这个世界,体验各种不一样的生活,尝试不断地突破自己,以至于到生命终结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也觉得自己活得很值得。
因此,本科毕业后,小编心里一直有对考研的执念和读书的梦,毕竟这是能转换环境最快捷方式,再加上在现实应聘中也面对各种卡学历情况,哪怕继续按现状再工作一年,感觉还是一样,那何妨不赌一把,选择再读一年书,起码还多了个文凭。
为此,
小编心里一直对自己下了个决心,这辈子一定要体验一次留学的经历。
对于读硕,小编的计划还是挺明确的,
主要想在自己能承担的经济能力范围内,趁年轻再去读读书,借此机会换个地方体验生活,顺便拿一个文凭。
因此选择读书的地方首先费用不能太高,其次希望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且对后面工作能有帮助的专业,学校可以不用排名特別靠前。
经过一轮筛选后,觉得香港算是比较适合自己,可以选择的专业种类多,费用支出不算太高,学校质量也可以,而且离家里不远
(可以更好地说服父母)
,最主要是毕业后可以选择留港工作,而且也有朋友在那边,也算是相互间都能有个照应。
申请方面也不用通过考试,主要是提交一些本科时的资料和英语成绩证明之类的,感觉这个操作更适合已毕业的打工人。
理论上,工作后一段时间后申请港硕从背景实力来说是更具备优势的,毕竟相对应届生而言有更丰富的工作经历,在选择专业方面也有更明确的方向,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从材料准备上来说就不是这样了。
为了给自己准备更多的预算,小编的准备过程并没打算离职,但边工作边申请导致的一个问题是,
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非常少。
先不说个人陈述等的必备材料,单英语的雅思成绩就得投入一定的时间。
回顾当初的小编每天闹钟准点
6点
响,洗漱后就学习2个小时,然后就准备出门上班,中午
午休的2个小时
也尽量压缩吃饭时间争取可以多背几个单词,下班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再继续听课,直到晚上
9点半
。
哪怕周末也基本牺牲了个人娱乐时间。就这样才算勉勉强强每天能给自己挤出
5-6个小时
的学习时间,偶尔遇上公司的临时加班或其他活动,还要用其他时间给自己补上进度。
那段时间,说实话,非常累。
当时小编心里真的特别羡慕学生党,每天可以有大片不被打扰的自由学习时间,还能在学校有适合备考的学习环境和相互监督的小伙伴。
打工人的备考不仅苦,还得具备一定的自律和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