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根  ·  韩浩月 | 我有的是时间 ·  13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王健林、王思聪突传消息!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王健林、王思聪突传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董卿:爱读书的女人,往往活得很漂亮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20 20:40

正文

中国第一视觉杂志 最受欢迎图文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火了;更火的,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董卿。


看着舞台上她的举止笑谈,我们才明白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有一位选手告诉董卿,自己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十几年来口口相传教他读诗时,动情的她忍不住脱口而出:


“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很少有人知道,那正是阿根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作。



当听说一位离家在外的父亲为教女儿,费力把词谱成曲子时,董卿送了他一首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而这些,全部都是在现场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董卿的即兴发挥。



有人这样形容她: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 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而这一颗玲珑剔透的诗词心,和这一身高贵优雅的气质,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修炼出来的。


看董卿谈读书,才知道有文化的人有多美

视频来自《环球人物》采访


原来一个人的气质

真的就藏在她读过的书里




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眼界总比别人更宽些



认识一位姑娘,看上去不怎么合群。


因为当别人聊家常里短、房价蔬菜的时候,你永远看不到她开口。大家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出轨明星时,从来没有她的身影。酒桌上,难免有吹嘘奉承,大家互捧臭脚时,只有她在一边静静听着,既不急着反驳,也不忙于显摆。



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她普通到不起眼,只有我知道她的眼界有多宽。


刚毕业那会,工资不高,这姑娘就把每个月的收入分成三份,一份交房租,一份用作日常开销,剩下的钱全买了书。


能力不足就恶补专业书;外形不佳就狂看时尚杂志,自己一点点摸索着学穿搭;觉得自己内涵不够,她下班就把手机关掉,寂静读书。从经济到哲学,从李白杜甫到莎士比亚里尔克,从小说到诗歌,一年时间,竟然不慌不忙地看完了100本。



阅读成了习惯,眼界自然而来。


当她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跟客户侃侃而谈时,同一批进公司的人还在做着最初级的文件整理工作;当大家靠着咀嚼八卦打发无聊生活时,她总会兴高采烈地邀请我,要么是去看一场先锋话剧,要么去参加一次有意思的读书会;当所有人都习惯靠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时,她会耐心听完你的话,然后提出很多可能。


和她在一起时,总觉得世界是无限辽阔,并且很好玩的。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 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 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读书的人,心里是安静的

脸上是温柔的




杨绛先生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你的问题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阅读,是可以让人慢慢沉淀下来的。



学生时代曾经遇到一位女教授,气质如兰,颇受尊敬。


上课前,大家起立致敬,别的老师稍一点头既过,而她每次必鞠躬回礼,传统得像个老文人。


在路上遇到,跟她打招呼,她也总会从自行车上下来,站住跟你认真聊两句,然后笑着道别,上车离开。平易近人,一点高傲的架子也没有。


这大概就是一个读书的人该有的样子吧。



记得看过一句话:一个人读书越多,身上的戾气越少。 因为见过的越多,越懂得自己的无知。


不争执、不偏激、不愤恨,没有刻意把读书当成一种修行,却在读书中修行了自己。





读书的人,都气质不俗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读这么多书,能记住的其实没有几本。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三毛的一句话,刚好可以回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