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陆奇出任YC孵化器中国1号员工的消息刷了个小屏,作为在创业服务行业里混了3年多的从业者,入行时第一本启蒙书就是下图的《YC创业营》,有感闲聊几句。
-
说实话,我们(良仓孵化器)能成为浙江排名第一的孵化器,用郭德纲的话说,靠的真是同行的衬托,这个行业太需要大佬来带带节奏了。
-
有不少明星玩家在前面探路,说明创业服务-孵化这个小赛道还是有得做的,创业者绝对足够多(科技互联网到传统行业、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有足够的深度)。
-
方向还是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两种。前者求量,典型的落地是场地,升级传统写字楼、园区的物业服务,如优客工场;后者求质,典型的落地场景是“筛选”好团队(筛选 > 孵化),然后用钱和服务投资占股,如早期的创新工场。
-
能做的事情,似乎就那么多(场地、培训、咨询、投资、FA、猎头、第三方服务平台、联合政府办大赛……),玩出花来考验功力,要找到指数级增长的模式难上加难。
-
以陆奇过往的履历来说,这个选择确实是兼顾了工作与生活了,对他而言可以作为『小而美的最后一份工作』,挺幸福的。
-
头部创业者有福了,多了一个选择,但和大多数创业者没啥关系,任何情况下90%以上的创业项目必然是要失败的。
-
考虑到中美创业者和市场环境的差异,感觉YC中国不应该copy硅谷的做法,得做很多本地化,比如出几万美金占接近10个点的规则,我怀疑在现在的国内创业圈,拿不到什么好项目。
-
接上条,国内,就在杭州,有同行做过类似的尝试,效果不好,当然陆奇有主角光环……但开复老师也有主角光环呀。
-
对政府和社会环境之于创业创新的态度也有小小的促进作用吧,能沾点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