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为
457
万人,2023年为
474
万人,2024年考研人数为
438
万人,降幅约
7.6%
。
连续多年不断上涨的考研人数,在今年下降了,可以反映出
部分盲目从众考研的同学在减少
,可
能根据自己的规划投入了就业、考公、考编、留学的队伍中
,
说明大家对自己的规划越来越清晰了
!
但是从考研总的人数规模看,
考研人数依然在400万人以上,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
。因此大家的竞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部分热门专业。
由于考生众多、生源充足的情况下
,高校更希望可以招到“高质量”考生。而这种生源充足的情况对高校选拔人才、招到满意的研究生有好处。
所以高校为了
争夺优质生源
,就会出现学校的复试线逐年提升的现象,这也间接地推动了国家线的上涨。
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国家线、复试线定的越来越高
,这就直接导致考生为了去到心仪的院校、为了“有学上”、为了考出更高的成绩,开始越来越漫长而艰辛的备考。
备考周期从我当年的半年,拉长到了现在的一年多,更有甚者从大一就开始准备,
大家的备考越来越有规划,这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分出现
!
并且,随着
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等
不考数学的专业越来越热门
,报考人数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从今年的国家线变化情况上看,部分专业的分数线较去年比还是有小幅度的上升!
针对国家线的解读,
我们大概就聊完了,
那我们的同学要如何做呢?
大家脑中要提醒自己,
至少以今年的国家线为底,不要想着国家线会降,合理分配每一科的分数,从而去规划每一科的复习时间
。
不一定非要把备考战线越拉越长,
注重复习效率
,且做好题目会越来越难的准备,
闲暇时间去拓展自己的学识也很重要
。
对于24考生来说,
部分院校复试占比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正在准备复试、调剂的同学,一定不能放松,
大学的经历可能没办法改变,但现在多学一点,多积累一些学科素养,都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你的缺陷的
。
说到底,
导师需要的是一个有能力的研究生
,
你要给他体现出你的沟通协作能力、科研能力,还有你的细心、谦逊等优秀品质
。
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调剂的同学,我还是那句话:
能走尽量走
!
当然我们也要
分析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就是想要去
认真搞科研、成为学术大牛
,
那
可以再战
。
不然的话,看这样的形式,还是抓紧上岸吧!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不管是24还是25的同学,大家要秉持的态度就是:
有变化
,
我们就规划好自己,静观其变!
有情绪
,
我们就调整好自己,平静应对!
同学们还是要把注意力
放在提升自己上,
相信一切会有最好的安排,
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北大&清华&中山&华南理工&上海交通
,昨日已经公布,可以点击回顾!
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