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13天。
采铜的新书《精进2》里有一句话:
1回熟2回生。
觉得很好,整理了自己的理解。
我们在跟人打交道时,不都讲1回生2回熟吗?为什么这里讲1回熟2回生呢?
试想想,你新认识1个人的时候,常用的话题是什么?
会问:你是哪里人?我听朋友说你是**专业的?我还听说你也是**职业的?
这是在找什么?
共同点。
为什么会找共同点呢?
制造共同话题,制造熟悉感。
是不是1回熟呢?
那2回生是什么意思?
就是再回到陌生人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不要贴标签,有预设。
2回生有什么用处吗?
秋叶的《我的网课创业》中,有这样的一段(我忘了原话,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我很庆幸,我进入到ppt领域时是1个小白,所以我很清楚小白有哪些疑惑不了解的地方?在我开设网课时,我就把这些疑惑1个个的解开。
换句话说:2回生可以带回普通用户视角,去发现他们的需求。
我第1次创业的项目是1个网站项目,每1次技术更新我都要做测试:从刚注册的用户开始1步步的,把他的全部路径走一遍,看看哪个地方有bug。
李欣频的课堂和书中也常常提到,在熟悉的地方,或是熟悉的产品太熟悉时,就假想,自己是外星人,第1次拿到这个产品,或是第1次来到这个地方,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想要了解什么?
这样,会让你获得更多灵感。
我常常会小葵做这样的游戏。
拿1些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东西,问小葵:这个是什么,做什么的。
小葵3岁的时候,就很会用她的语言解释了。
迷宫,她说是走不通的路。
雨伞,她说是移动的天空……
突然发现,用小孩子的视角看到这些日常用品也非常美。
那1回熟2回生可以用在哪呢?
1.产品宣传。
最近哪吒很火。
试想想,如果主角不是大家熟悉的哪吒,而是哪什,会有这么多人看,这么多人议论吗?
试想,大家产生议论时,常见的场景是什么?
那个哪吒你看了没?最新上映的那个,史上最丑的哪吒?啊,你这个都没看呀,赶紧去呀,票房超过狮子王了,可给中国漫画长脸了。
如果是个不熟悉的角色,情形是怎样的?
那个哪什你看了没有?哦,你都不知道哪什是什么呀?来,我找个网页给你看看……
发现了不同没?
人人都熟悉,都知道的角色,与一个陌生的角色,大家讨论起来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华杉讲品牌课时有说到,超级符号一定是人人都熟悉的符号,再借用这个符号赋予它新的意义。
所以,1回熟2回生,可以放在产品宣传上,符号是熟的,品牌是生的,意义是生的。
2.写文章。
不知道你看文章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1篇文章中说的事情,全都是你不知道的,你会看得非常累,常常会想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