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网络整理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微信号Sirshikai,删除
2018考研,有能力的同学都想上名校,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想挑战自我。
▶名校真的是你最好的选择吗?提醒考生不仅要看到名校的光环,背后的一些忧患也要能够明晰,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诚然,名校的确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不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是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有时甚至会频繁到每天都有。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夏令营活动,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就比较少。
▶另外,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也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如果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存一位很厉害,很有名气的导师,那么你毕业后的工作基本也可以由导师推荐。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平台,比如有些名企招用人才时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过这一关卡。
▶然而,这些优势之外,名校真的无可挑剔吗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提醒2018考研的同学们,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是一件令他人钦佩、鼓励,让自己享受并且成长的事情。但是,决定考名校之前,你必须要先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你心向往之的院校和专业,否则,很有可能你拼尽全力,却没能如愿以偿。
▶那名校光环背后还有什么呢?
一、名牌院校也有弱势学科
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最好的,因为在一些综合性的知名大学中,非传统和非强势的专业都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新添加的。这些专业和特色院校相比师资力量有限,学科建设也相对较弱。因此,这些专业即使学生考进去,享受的资源也非常一般,甚至不如特色院校,而这恰恰正是名牌院校弱势专业考研难度略低的原因之一。
二、名校同样存在就业竞争压力
这应该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名校的就业率并非100%。因为知名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虽然设置了985和211院校的录用关卡,但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操作水平,因此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也很重要。
三、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勿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全面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同学们会发现提升自身内在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名校提供给你的光环!
已经开始准备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不要让盲目选择名校给你的研途带来本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够好的结局,其实一直被我们一直忽略或者回避一个问题: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来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调查群体中,76.71%的受访者表示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或打算考研。
年轻人的精神焦虑:说不清的考研与逃不掉的就业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考研时,学子们的理由多少和就业有关:为了更好地就业。 近几年对考研的关注只增不减,尽管2015年报名人数下降出现拐点,但紧接下来的两年是总报名人数的大幅上涨,到2017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突破两百万大关。虽然报名人数的大幅上涨与在职研究生纳入全国统考等政策影响有关,但考研还是难逃短期功利主义色彩,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性等问题并存下,不少毕业生选择跟风考研暂避就业压力。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弃考族"出现并占不小比重,弃考率约在10%-20%之间。相当一部分“弃考族”考研动机并不十分明确:“因为周围人都在考,先报名准备,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就去就业。”
▶与此同时,考研也正由大学生这一主要群体向职场人士蔓延。大学生考研为了就业,那么已经就业的人为什么考研?为了再就业。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准确界定,政策调整下,多地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人数占比超过10%。薪资不高、岗位不佳、职业前景渺茫是毕业三年后90后们考研的主要动机。
▶高学历不等于高竞争力,盲目读研仍需警惕就业危机
年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确也有不少企业从招聘条件上对“双非”毕业生进行了门槛设置,使考生不得已转向考研。但一纸学历是否就能咸鱼翻身,还是有待商榷。
在整个就业形势并不理想的环境下,选择读研暂缓就业对部分人来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迂回战术。如果可以获得更好的平台和机会,读研深造本身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完全随大流跟风读研,毕业之后就业难仍不可避免,甚至可能会难上加难。须知高学历不等于强竞争力,只有将高学历转化为竞争力才有可能迎来就业机遇。如若目标不明确,所耗费的不止是金钱成本,还有宝贵的时间成本,甚至要承担错过最佳就业时间的风险。当拥有了研究生学历的华丽外衣,更应让实力配得上学历,否则学历镀金后走向社会后,还是会因缺乏相应工作经验而陷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并且与同龄人相比工作经验的匮乏反倒使职场竞争力削弱。研究生学历没变成“敲门砖”而成了“绊脚石”就得不偿失了。另外,职场人士回炉深造,也应慎重目标定位与专业选择,避免二次就业危机。
▶提前做好人生框架 ,增强就业自信心
其实,大学生逃避就业压力跟风读研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就业不自信的本质。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咨询调剂会上随机对几位调剂考生的采访中,几位考生均表示出对自己能力不能胜任用人单位要求的担忧,只能期待读研来增强自身就业砝码。
但无论如何,“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用人之道也是如此,重视学历但并不能“唯学历论”。大学生应该提前做好规划,为未来人生做好框架,增强就业自信心,别被学历牵着走。
来源 | 新浪综合、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