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田园综合体观察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传统观光旅游市场
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仍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乡村野趣的农村生活,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农业观光旅游集田园风光和高科技农业于一体,满足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可以采用农场的形式,引种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以及养殖各种动物,使游客可以参观,也可以品尝或购买新鲜的农副产品,这类市场目前处于主导地位,占28.8%。
城市白领度假旅游市场
利用周末及假期去郊区度假,以放松紧缠的神经,对现代白领层极有吸引力,在本次调查中,有到休闲农业旅游区去度假需求的城市居民占23.6%,可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耕文化满足他们贴近自然,体验农业的需求,通过建设一些体验农园,度假农场及旅游度假村,享受乡村生活的恬静与惬意。
游览、体验农家生活的学生市场
青少年修学旅游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旅游是青少年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因此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怀旧市场
中国很多城市居民都在乡村生活过,有的甚至在农村从事过劳动迁居到城市后,面对着日益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他们常常回想起农村的朴素田园,并且渴望回到故地生活,重温昔日情景。在我国,这类旅游者的数量非常大,他们对田园综合体地要求较为随便,喜欢体验地道的农村自然环境。在本次调查中,这类市场占14.8%;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多的已建成农业游览区就是针对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而开发的,这些事业有成、具备很强消费能力的老知青很有旧地重游的愿望。
猎奇及取经的农民市场
把目标镜定城市居民市场的开发,而忽视农村客源市场是观光农园经营策略上的通病。事实上,观光农园因其高科技性和展示性对广大的农民来说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本次调查的休闲农业旅游者中,农民占3.1%.表明农民这个市场还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1)田园产业功能复合性
伪田园综合体:种植+加工+销售+采摘
真田园综合体:农、工、商、游一二三产业联动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
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而现代农业无疑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
(2)开发运营空间园区化
伪田园综合体:耕地区+采摘区+农家乐
真田园综合体:农业核心区+支持配套+衍生产业区
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
田园综合体做成的方式、选址方式、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内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
(3)参与核心主体多元化
伪田园综合体:单一变相搞地产/单调自主农家乐
真田园综合体:村集体+开发商+政府+游客
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
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村民”、“游客”、“政府”、“投资者”“开发者”、“运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几类人群的需求。田园综合体开发不是普通农业旅游空间规划,而是生产生活娱乐“人本“空间构建。
(4)设计过程中注意4大转型思路
功能转型,从简单的农作物生产功能到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
模式转型,从农业模式转成农业+的模式。
产业转型,从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的产业链,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
价值转型,从早期的田园产出不高到拓展新的价值空间,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
(1)生态的保护、修复与重塑。对农田、水域、山林、村庄、道路、景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保护自然、山、水、田园的基本格架及乡土风貌,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重塑田园生态景观。
(2)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对地域的文脉、地脉进行深入挖掘,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特别是水景观、植被景观、建筑风貌景观和风景道、绿道、创造意境、美化环境。形成地域鲜明的旅游景观形象。
(3)“和谐”型自然田园社区。科学地布局建筑道路和城镇设施,将田园与建筑、城镇设施融合,建筑与山石、水体、植被、田园共同构筑自然美,环境美,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田园十分和谐的田园社区。实现田园即社区,社区即田园。
(4)农业及自然景观专业设计。景观节点,景观轴、景观区域的专业设计。
(5)“人本”型田园活动空间。提供人们自然的、舒适的生产、生活、游憩的室外空间,激发人的朝气和探索精神。
(6)乡土文化时空双维度衍生。将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游憩文化等融入其中。
(1)农业生产区——大田园农业生产空间
定位: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功能:农业生产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的生产活动,具有调节田园综合体微型气候、增加休闲空间的作用。
选址:通常选在田间水利设施完善,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的区域。
规划:结合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遴选合适的种养品种,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生产内容。农业生产片区的规划要有规模效应,能最大化的尊重场地肌理,满足农作物四季种植的要求;尽量满足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同时考虑机耕道的要求与四季产业的耕作规划。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市民/团体认种田等项目。
(2)农业景观区——吸引人气、提升财气的核心田园空间
定位: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观光区域
功能:农业景观区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观光活动的区域。
要素: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自然。此外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展示等也是构成农业特色景观要素。
规划:核心景观片区的规划布局要突出的景观主题,规划主体性景观及特殊的游览方式(线路、节点),依托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山水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体会田园乡村休闲农业的魅力。
(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延伸
定位:以农业产业园区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功能:农业产业园主要从事种养殖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推介、销售,农产品研发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般面积较大。农业产业园是田园综合体形成的基础。
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应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无土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创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生产为主,也可包含部分农业科普教育及现代农业观光的内容。
(4)生活居住区——城镇化得以实现的核心承载片区
定位: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
功能:生活居住区是田园综合体迈向新型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平台上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休闲项目经营,承担相应的分工,又生活于其中,不搬迁异地居住。
规划:重点考量由于田园综合体各要素的延伸,带动休闲产业发展,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支撑的综合产业平台,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引导人员聚集,形成当地农民社区化居住生活、产业工人聚集居住生活、外来休闲旅游居住生活等3类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从而形成了依托田园综合体的新人口聚集区,构建了乡村的人口基础。
(5)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事体验区——承载农业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重要区域
规划:可划出专门的区域,设置现代农业博物馆、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农业体验区、动植物园、环境自然教育公园、市民农场、创意农业展示区等。上述园区均与休闲游憩体验相结合。其中传统农业体验区有乡野田园风光、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手工作坊、农家生活和习俗等,可利用保留的古村落。
(6)乡镇休闲及乡村度假区——满足游客农业创意活动的休闲空间
定位:创意农业休闲片区是游人能够深入体验农业创意的特色生活空间。
功能:满足客源各种需,使城乡居民能够更深入的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创意农业带来的生活乐趣。
规划:主要利用乡村的山地、森林、溪流、水库、湖泊、湿地、居民点及乡村文化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及娱乐活动,如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漂流、野营、垂钓、划船、园艺、拓展、CS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可设立专门的乡村自然游憩公园及户外运动公园。有条件的地区可建乡村度假村,包括乡村文化民宿、乡村酒店、小木屋、别墅、农业庄园等。农业庄园应体现“崇尚自然、高端文化、优雅生活、独立空间”的特点。乡村度假村应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需求。
(7)产城一体服务配套区——提供服务、保障的核心区域
功能:产城一体服务配套区是田园综合体必须具备的配套支撑功能区,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
(8)衍生产业区——田园综合体高级发展模式试点区
创新规划理念:田园综合体同样可以在关注农业基础、关注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衍生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多元产业融合。可发展的产业要具有农业及区域文化相关性,如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农业相关文化地产业等,并可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农业、体育产业、影视产业、科教产业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
2018中国第24届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
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高端总裁峰会
壹方城-中国文旅/特色小镇全产业链一站式平台,作为行业服务模式的开创和领跑者,壹方城致力构建中国文旅/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次峰会解决的7大问题:
◆如何精准获取“田园综合体”扶持资金?
◆如何抓住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机遇?
◆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增长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如何培育、导入特色产业,破解“房地产化”倾向?
◆如何研判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引爆业态和产业布局?
◆如何拓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投融资渠道?
◆如何推动传统农庄、农场、合作社向“田园综合体”转型? ......
参会五大类型企业的关注点:
1、地方政府:如何控掘本地风土资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运营商:“三位一体、三生融合、三产融合”的布局设计、实现项目科学运营?
3、开发商:如何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建设市场青睐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4、规划机构:运营前置下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怎么做?
5、投资公司:风口中有哪些投资机会?优质项目的投洽对接!
会
议时间
:
2018年9月28日—30日【2天议程研讨+1天项目考察】
会议地点:
中国-杭州
参会对象:
政府机关、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会议400人规模)
主办单位:
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28日上午:
第一版块:特色小镇
,
田园综合体最新政策及创建实践解读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原副主任,现任城镇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中国小城镇及城镇化研究专家
—
乔润令
;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陈安华;
哈佛大学设计博士,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创始人、 合伙人、北京首批海聚人才—
朱冰;
28日下午:
第二版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创建实践解读
蓝城集团执行总裁—
傅林江;
中国旅游策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媒体旅游记者联盟专家顾问,中国新型城 镇化战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
柳 俊;
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
陈延年;
28日晚上:
第三版块:欢迎晚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创新IP资源链接会
(圆桌对话、项目路演、商务洽谈合作、引荐交流)
29日上午:
第四版块: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土地与开发性金融政策解读、核心价值创新提炼及实践
中国台湾百亿桐花祭操盘手、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文创委员会主席、
汗马研习社创新导师首席文创顾问
—
庄锦华
;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
袁英华;
幸福公社创始人、成都幸福公社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御力
;
29日下午:
第五版块: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系统解决方案及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