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幕穿越者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立鱼电影  ·  央视一姐,终于来整顿内娱了 ·  3 天前  
独立鱼电影  ·  抱歉,这不是恋爱,是性犯罪 ·  4 天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影讯|12月27日放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幕穿越者

好莱坞经验告诉你:什么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良药?

银幕穿越者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1-04 09:23

正文

它们的剧情没有致命硬伤、视效统一、符合观众的预期——这或许才是稳定市场的“良药”,它代表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这是好莱坞商业的中坚力量,也可能会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


三声 | 戴天文


今年10月与11月,有超15部好莱坞作品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映。除了早在9月中旬就定档的《但丁密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片外,《邻家大贱谍》、《海洋奇缘》等片,均是在10月下旬匆匆一同定档,彻底挤满11月这一相对较冷的档期。
 
虽然这些影片均被称为“好莱坞大片”,但从演员配置、主创团队、宣传架势乃至已有的票房表现来看,都会发现其有明显的倾向性:当然除去《奇异博士》、《神奇动物在哪里》等少数几部外,其他大多影片,都或许不是“标准的大片”。
 

当然,这并非贬义。这十几部影片乍看起来区别并不会有那么大,但若将背后的制作、发行、明星,甚至影片质量等诸多元素拿来比较,差距则显而易见。


他们的特点,有主创团队在中国观众中认知度较低的,比如《邻家大贱谍》的导演与主角;也有影片原本问题比较严重的,比如《机械师2:复活》中平淡的故事、片面的人物,难以打造出原著紧张解密精髓的《但丁密码》,或者完全遵循商业动作片套路的《侠探杰克:永不回头》。



“二流”的另一个意思,是主流

 


在此将它们冠以“二流”之称,那能够将它们归为烂片一栏吗?显然不能。


虽然这些影片的质量及表现,离我们心目中真的能够引发观众观影热潮、在社会上引起话题讨论的佳作标准尚远,但跟豆瓣电影评分不过3、4分的国产烂片相比,它们依然能够从剧情、视效方面带给观众完整的观影体验,虽然也仅止于此。

 
剧情没有致命硬伤、视效统一、在符合观众的预期中落下帷幕,这一系列让主创看似没什么创造力的特质,反而是这些影片生存的根本。
 
电影本身具备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双重属性,商业电影将商业属性放大无可厚非,好莱坞原本也是全球商业电影最核心的阵地。当商业性足够大、电影以近似商品的角色出现时,那些仅存的艺术性或许将成为其“绊脚石”——艺术天生的独特性与商品需要的可复制性之间将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冲突下,不得不在两者间找到妥协的平衡点。那些让电影成为“二流”的特质,正是通过数十年来不断磨合后所留下的。它们既能保证电影受到广泛观众的喜爱,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复制产出,成为真正的“流水线电影”。
 
虽然在不少导演或者影评人看来,“流水线电影”本身代表着电影的艺术与创意的缺失,但换一个角度,从市场、投资人的视角来看,这样的作品则代表了可复制的成功商业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缩短创作周期、获得稳定的回报。在轻资产、高风险的电影行业来说,仅仅这一点优势,就足以令投资人趋之若鹭。

 


大片佳片更依赖创意,本身的时间成本以及投资就更大


更加重要的是,“流水线作品”能够成为一剂稳定市场的良药。当电影的创作较多地依赖创意时,本身的时间成本与便成为极大的不确定因素,《盗梦空间》、《疯狂的麦克斯4》等能同时取得较高艺术及商业成就的电影在好莱坞也是凤毛麟角,它们不仅需要投入的资金多,而且其创作及拍摄周期也长达几年,资本的回收及风险,与影片本身能否拿出超乎预期的表现密切相关,不稳定性较高。


从院线角度来说,当这些大片纷纷提前定档在各个好日子时,中间的相对冷门的档期该如何填满?这就是“流水线电影”表现的时刻。它们能保证北美电影票房市场产生稳定的输出能力,让观众不会在冷门档期陷入“无片可看”的尴尬,保证了影视公司在账面上相对稳定良性营收。
 

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可以称之为建立好莱坞商业帝国的基础,也就是金字塔稳固的基座。正是在其之上,才有了多年来接二连三的类型片持续焕发生命力的可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当下最为火爆的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也具有这样类似流水线的影子,当然在故事的质量、人物塑造及视效等各个方面,质量相对提高许多,利用较少的亮点,打造相对创新的感觉。



如何做出合格的“主流”影片?

 
在过去十多年间,“好莱坞大片”一向是以出众的视觉效果在全球攻城略地,内地电影观众对其印象同样停留在视效方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产电影本身的关系极大。由于电影工业系统还尚处起步阶段,国产特效大片在视效方面尚属初学者,《三打白骨精》、《寻龙诀》基本上能做到好莱坞水准的及格线已属不易,更何况少了类型片的积累,如何讲好一个令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反倒成为不少做出还过得去的视效的电影的软肋。



《寻龙诀》已成为国产电影的一面“旗帜”


而视效过关、故事类型化合格的影片,比如《寻龙诀》,已能成为国产电影的一面“旗帜”。


今年10月票房产出只有34.1亿,比去年大跌8亿之多,除去国庆档表现相对去年冷静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0月前来“救市”的好莱坞“主流”影片并没有展现与过去相似的票房号召力。


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侠探杰克:永不回头》仅获得6000万票房,低于该系列首部影片在2013年的9000万。而《圆梦巨人》的1.4亿票房,也似乎不及预期。从故事讲述、视效效果来说,这两部影片的完成度,甚至在评分网站上的得分,都已远远超过诸如《盗墓笔记》、《绝地逃亡》等近期并没有受到好评,但收获超5亿、近10亿票房的国产电影。

 
可见,当下不能仅仅从电影的完成度来衡量其可能会在电影票房上的表现,与大众审美的契合,还有与中国文化的隔离,或许才是目前对票房表现更加明显的影响。


由于《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的规定,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电影市场每年只有34部的引进片名额。虽然可能因年底“救市”,今年的引进片通过“文化交流项目”提升到38部,但如果在11月除去几部大片后的“主流”影片依然只能达到10月这几部引进片的水平,或无法帮助11月票房突破去年的27亿。



这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良药

 
而国产电影自暑期档以来同比去年的一蹶不振。票房寒冬来临、同比票房暴跌、单日票房跌破等关键词,在近半年来此起彼伏地出现。究其原因,电影质量起伏较大、大众化程度较低,或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
 
今年的国产电影并不缺“领头羊”,《美人鱼》和《三打白骨精》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什么叫做国产特效大片,《湄公河行动》也凭借自身的好口碑以及刺激的动作、真实事件改编等优势,在国庆档后来居上取得票房的长线收获。真正缺少的,或许正是能撑得住场面的“二流”影片。
 
鉴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发展的局限性,“主流”电影无法像好莱坞一般用特效作噱头撑开市场。有中国特色的“主流”电影是什么?可以从这些影片当中得到借鉴。
 

《火锅英雄》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今年4月上映的《火锅英雄》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片在一个并没有太多噱头的平淡档期上映,选景在都市之内,用少数几位明星讲述一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作为新人导演,杨庆将不少盖·里奇甚至杜琪峰的味道糅杂在影片中,形成了一个既能够令大众观众欣赏,又能通过视听语言等特色,得到部分高端观众的欣赏。最重要的是,在故事、人物、工业表现上,没有出现无法弥补的漏洞。

 
同理,2014年上映的《绣春刀》也是代表之一。该片并没有将原本老套的古装武侠故事讲出新意,正反派之间的斗争都能在不少作品中找到影子,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该片在故事、美术设计、工业水准等方面,均呈现得相对完整。
 

当我国不少投身电影工作的年轻创作者,还在为创作出“惊天骇俗”的作品而浮躁时,或许应该将野心稍稍收回,尝试创作一部在故事上没有硬伤、工业上各方面均衡的影片。


毕赣与《路边野餐》的横空出世到底是属于才华横溢的意外,《驴得水》的好评也是难以复制的特例。对大众,或者可称为主流电影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特殊无法成为常态,真正能够成为中国电影中坚力量的,还是彻彻底底的主流商业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