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06天。
润总线下课群里认识了一个人,在得到上已经学习了7000个小时,知识笔记做了4本;前2天点评时,正好遇到一个人说也要开始写知识帐本。
当时有点触动。
昨天,和这个写了4本知识帐本的人聊天,我也下这决心,每天写知识帐本。所以,又树了1个flag。
高效学习,对我而言,就象是一个月经难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反思一次。
根据这个反思,也会再找一些书中,或是名人的观点来支撑或调整。
最近因为关注得到太多,囤了很多课,开始焦虑了;觉得时间不够用,学了记不住……
昨天将许岑的如何高效学习的课程学完,把学习后的心得分享给你。
1.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常见的有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多是模仿,遇到什么学什么,以量取胜;
结构主义,以创造为主,喜新厌旧结构,从而质变。
学习是方法是,目标拆解,反复学习,忌大而全。
碎片化学习的真相如树叶,基于搜索,解决问题,整理到树枝上。
在这里有几个反思:
核聚老师的方法是,1次只烧1壶水,反复把1个点搞透,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知识点;
古典老师的方法是,同主题阅读,先整理出树杆和树枝,再把每一个知识点弄透;
前阵学习知识卡片时,小小sha老师也是建议,看书先看书的框架,整理好框架后,再来做内容填充。
影像阅读时,老师建议,带着问题读,带着结果走。
似乎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要更加功利一些。
2.任务驱动;
成年人的学习,不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以任务,解决具体问题为主。
建议任务,无非有三种:
生活任务,工作任务,以教为学的任务。
昨天把笔记发到群里,子墨问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教为学。
梳理这个框架,未来什么时间做分享,或是被人问到这个问题时,翻开这一页笔记就好了。
3.拖延症;
对拖延症的认识:每个人都有拖延症;拖延症也死不了人。
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拖延后影响大不大?
如果不大,还可以继续拖。
解决拖延症有2个办法:
加重问题的严重性,不立即马上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当你意识到这个点时,将会立刻行动。
制定小目标,更小的数量,和更容易做到,降低难度。
4.专注力;
建立仪式感。
所以古人有沐浴净身焚香后再读书写字的作法。
贵的工具,射灯营造舞台感。
难怪,朋友圈有很多朋友都买沉香……
5.向大师学习;
忘记从头开始学的想法,直接冲着终极目标去。
天啊……这样也行?
我们学习时,往往会自己制定一些梯阶,一层一层的往上学。
不过,得到的课,也是这样,直接向大师学习。
这里其实有2个问题:
不自信,我都没有基础,能向大师学吗,我听得懂跟得上吗?
会不会因为终极目标太难而直接放弃呢?
转念一想,可能这是最短的路径,所以难免有难度。
这条与上面的拖延症中的降低难度,又有矛盾……
怎么选,看你自己了。
6.制造反馈;
有成果才有反馈。